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9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系鲈形目,鲈亚目,鲡鱼科,罗非鱼属。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栖息于淡水和半淡半咸水域。在埃及已有两千年的养殖历史。尼罗罗非鱼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病害少,适应力和繁殖力强,养殖周期短,经济见效快;加上肉嫩,味美,刺少,肉多,深受人们的欢迎。为此,一九七六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日本东京都召开的水产增殖会上,把这种鱼作为“有希望的养殖鱼”向全世界推荐。  相似文献   
122.
123.
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1983—1985年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的渔业生物学调查,初步查明该鱼的产卵群体系由体长185—365mm的Ⅱ—Ⅷ龄鱼组成,雌异型、以雌鱼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其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L=415.368mm,W=1489.766g,to=-1.436,K=0.208,黄盖鲽的繁殖力颇巨、波动范围在146—2040千粒,平均为782.5千粒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式为,RL=0.0291L3.0075;Rw=-24.7407+2.0446W(千粒)黄盖鲽产沉性粘着性卵、卵径较大、分布范围为0.46—1.04mm,其随鱼体生长而增大,属典型单峰一次排卵类型,该鱼在产卵期中摄食强度低、空胃率高,仍以多毛类等为主食,属典型底牺生物食性类型。  相似文献   
124.
用酪蛋白作为蛋白源、制成含肌醇及含氯化胆碱的饲料,对中国对虾进行饲喂试验,通过存活率等指标探讨了中国对虾对肌醇和氯化胆碱的营养需要。结果表明,含肌醇0.4%的饲料饲喂的对虾,有三项指标均为最佳,其中蜕壳率随饲料中肌醇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用含氯化胆碱0.4%和0.6%的饲料饲喂的对虾,存活率都为最高,增重率、增长率及蜕壳率以含氯化胆碱0.4%的饲料饲喂的对虾最高,体内含量随饲料中氯化胆碱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本实验条件下,中国对虾饲料中肌醇和氯化胆碱的适宜添加量均为0.4%。还讨论了肌醇及氯化胆碱的缺乏与对虾死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寿南小沙丁鱼鳞片表面结构及轮纹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形态结构及轮纹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属圆鳞,与鲱形鳞相似。鳞片上有多少不一呈断裂状的辐射沟,环片呈山嵴状,与辐射沟基本平行,环片脊顶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卤状粒突。鳞片侧区的年轮和副轮清晰,在与年轮相交处,环片明显呈下凹弯曲,少数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26.
维生素E对皱纹盘鲍幼鲍生长、存活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于1997年5月在山东荣成石岛鲍珍品养殖场采集幼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幼鲍维生素E(VE)营养需要的研究。以酷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通过用不同浓度VE的饲料(E1-E7七个实验组),即在每100g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50、100、200mgVE来饲喂幼鲍(平均体重为220-240mg)103天。结果表明,饲料中适量的VE具有促进幼鲍生长的作用;幼鲍软体部水分和脂肪含量不受饲料中V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饲料中VE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贝壳中灰分和钙、磷含量不受VE添加水平的影响。以增重和蛋白质增量为指标,皱纹盘鲍幼鲍饲料中VE的适宜含量为5-10mg/100g饲料。  相似文献   
127.
于1991年4月在青岛-贝类养殖池中采集到一大型腹毛目纤毛虫。研究表明,该纤毛虫代表一新属(伪小双虫属)并由此建立起一新组合-拉氏伪小双虫。该属特征为:左右各有一列纵行的腹棘毛,其右侧一列前端与口围带相接;有额、口棘毛分化;横棘毛高度发达并上行至虫体胞口后方。  相似文献   
128.
养殖鱼类脂肪肝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随着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 ,养殖鱼类 ,尤其是海水养殖鱼类 ,如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牙鲆等的脂肪肝问题成为困惑养殖者的难题之一。病鱼生长缓慢 ,饲料系数升高 ,肝细胞中沉积着大量的脂肪颗粒 ,抗应激能力下降 ,尤其高温季节还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 ,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具有脂肪肝病变的养成商品鱼 ,由于其肌肉脂肪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导致其品质下降。养殖鱼类脂肪肝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一定数量的报道 ,在抗脂肪肝因子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  相似文献   
129.
贝类三倍体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瑞海 《海洋科学》1989,13(4):69-71
多倍体(Polyploid)这个名词是由Winklor(1916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植物的多倍体育种起步较早,成效也很显著,目前已育出一些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如三倍体甜菜,三倍体无籽西瓜等。用人工方法诱导的多倍体可以得到一般二倍体所没有的优良经济性状。在动物方面,Fankhauser和Griffiths(1939)首先在两栖类中成功地诱发出两栖类三倍体。在鱼类方面,早在四十年代 Makin 与 Ojima  相似文献   
130.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Ⅰ. 光合细菌的生态特征及培养 光合细菌(Phototrophic Bacceric)是水圈微生物的一种。它生活在水田、沼泽、河川、海洋、活性污泥和土壤中,特别适宜生长在被有机物污染蓄水的地方。早在20×10~8a以前就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