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基于结构性的冻结黄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塑冻结黄土和人工结构性冻结黄土(通过对重塑黄土添加水泥获取)进行室内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围压、含水量、温度、水泥含量等因素对冻结黄土力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非饱和土试样和饱和土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不同的特点. 温度和围压是影响冻土体强度的主要因素,温度越低,其破坏强度越高;非饱和土样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饱和土体强度受围压影响很小. 初始含水量是影响冻土体强度的另一主要因素,对非饱和土样,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体强度逐渐增高,达到某一峰值之后随含水量继续增加而减小,饱和土体强度最低. 对非饱和土样,水泥含量越高,对应的破坏强度也就越大;但对饱和土样,水泥含量对冻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及强度影响不大. 最后,提出了与所试验土体强度参数相关的综合性系数M,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其与c和tan φ的关系,并验证了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2.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的Ghulkin冰川是距离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最近的典型冰川之一,其冰川的进退变化影响着喀喇昆仑公路改建工程的线路设计与工程施工.为了追溯Ghulkin冰川的活动历史和查明近期进退变化,对过去200 a的相关文献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开展了2008-2011年野外定点观测,总结与分析了Ghulkin冰川冰舌的活动历史与近期变化.研究表明:Ghulkin冰川在1885-1980年近百年间经历了3次前进和3次后退,在此期间冰川波动了625 m;1913-1925年冰川处于显著的前进状态,1966-1978年冰川有小段距离的前进;2008-2011年K676+660处泥石流沟道逐年抬升,2011年南坡冰川融水由K676+660改道至K676+450;2010年的南坡冰舌较1994年后退了300余米,2011年的南坡冰舌较2010年后退了15.066 m,可见在2010-2011年期间冰川处于局部短期后退状态. 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等灾害不但受区域气候的影响,而且还受冰川变化的影响.未来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冰川的强烈消融和后退,冰川融水携带大量冰碛体,形成大型的冰川泥石流,对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63.
本文提出了强震成因的外核对流上升体顶托说,根据强震前时纬残差的大振幅摆动的观测结果,在一些假定之下,可估算得到外核上升流的速度可达到100 m/s,比板块运动要快8个量级,它可能是整个地球内部最快的一种运动,是震、旱、涝等天灾的肇因.强震三要素预测的先后顺序是:震级、震中、和发生月季.2010年两次强震预测的三要素有1~2项预测准确,看来此强震预测三步法可以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264.
我国杰出的寒区水文学家叶柏生研究员不幸因公殉职. 选取了叶柏生研究员若干代表性研究成果, 包括与他人的合作研究成果, 重点从冰川水文、 冻土水文和区域水文变化三方面总结了其对寒区水文学发展所做的创新与贡献. 文章列出了每项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 并给予了简要评述. 所选成果中, 冰川水文方面研究涉及冰川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 冰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等; 冻土水文研究着重介绍了多年冻土变化对流域径流过程及其变化影响方面的系统性成果; 区域水文变化研究方面, 选取了降水观测误差修正、 气候变化对区域径流的影响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世界寒区水文学研究的地位, 对认识寒区水文过程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5.
莱州湾环境污染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杰  谢强  陈忠彪 《海洋科学》2012,36(2):119-128
采用Landsat 图像跨度40 多年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对莱州湾7 大排污口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结果显示与多年来分析调查的结果一致, 即通过入海排放口水色变化以及像素分析发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莱州湾海水污染逐年加重; 通过MODI 数据和ENVISATASAR数据分析提取了莱州湾2011 年的海温变化、叶绿素浓度分布和海面溢油信息, 结果显示该区域近岸海温和叶绿素浓度偏高, 海上溢油风险加大。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地提取海区环境污染信息, 可以作为监控海水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66.
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漠辐射和能量平衡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9 年7 月24 日-9 月12 日“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下巴丹吉林沙漠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巴丹吉林沙漠典型晴天条件下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辐射、有效辐射、净辐射的峰值和日积分值都比典型阴天条件下大,大气长波辐射比阴天条件下小.两种天气条件下净辐射日积分值占太阳总辐射的1/3.②沙漠地区典型晴天地表反射率呈U型,白天均值为0.32;阴天变化较平缓,均值为0.29.③两种天气条件下地表热量平衡都以感热输送为主,波文比分别为4.55 和1.16.晴天不平衡能量达到净辐射的20%,阴天为30%.④晴天条件下有效能量夜间为负值,白天为正值,阴天全天为正值;湍流能量全天均为正值.能量闭合度(EBR)晴天平均为0.68,阴天为0.76.⑤土壤温度5~10 cm日较差逐渐减小,20、40 cm日变化不明显;5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较大,20 cm土壤热通量振幅较小.  相似文献   
267.
L型挡土墙滑裂面确定方法与地震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曦  何思明  樊晓一 《岩土力学》2019,40(10):4011-4020
提出了L型挡土墙两种破坏模式,即长踵板式和短踵板式,且破坏模式受几何参数和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研究了两种破坏模式下L型挡土墙滑裂面确定方法和地震稳定性问题,界定了两种破坏模式的临界条件。考虑第二、第三滑裂面产生条件,应用极限分析运动学原理,建立地震荷载作用下L型挡土墙临界状态方程,推导出地震加速度系数表达式。根据极值原理,给出最优解,从而计算得到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及其对应的滑裂面倾角。通过算例分析可知: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小于M-O公式法,长踵板式L型挡土墙滑裂面倾角与坦墙判别公式结果相同,且滑裂面之间的夹角等于90o-φ,即与滑移线场的结论相同。短踵板式L型挡土墙滑裂面夹角近似等于90o-φ。  相似文献   
268.
石榴子石变斑晶微结构和成分特征对构造和变质作用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宝音图群石榴子石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变斑晶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搭载的二次电子(SE)显微结构形貌观测,背散射电子(BSE)成分分析、能谱仪(EDS)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得到石榴子石变斑晶组构和化学成分信息,揭示出石榴子石晶界具有化学非均质性。在MnNCFMASHO体系下采用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的全岩成分计算的锰铝榴石、钙铝榴石等值线图基础上,建立了石榴子石变斑晶的p-t轨迹,反映出石榴子石变斑晶在变质峰期后经历了一个近等温降压的地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69.
西藏玛旁雍错流域冰川与湖泊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1974,1990,1999和2003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包括Landsat系列影像,ASTER影像和地形图,研究了玛旁雍错流域(面积7786 km2)内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在过去30年里该流域冰川和湖泊都以退为主,有进有退。自1974年到2003年,冰川面积从107.92 km2减少到100.39 km2,冰川退缩明显加速。由于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30年中湖泊总面积从782.24 km2减少到748.08 km2。湖面的缩小与扩涨都在加速,尤其是小湖泊变化更明显,湖泊的加速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内陆流域水循环过程加速的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270.
黑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卢玲  李新 《中国沙漠》2005,25(6):823-830
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FIX,高时空分辨率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全球格网化气象再分析资料以及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图,估算了1998—2002年黑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年总量和平均生产力,输出了黑河流域NPP年累积量空间分布格局图、NPP季节动态图,分析了近5a来黑河流域NPP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差异。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PP空间分布及其季相变化特征是流域自然环境、地貌、气候以及人类生产活动长期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中水分条件是控制黑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PP空间格局的决定因子。1998—2002年黑河流域山区高覆盖度草地和下游荒漠区净初级生产力持续下降,反映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黑河流域的水-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提供科学数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