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在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和提取工艺基础上,以产自陕西省周至县的九连环全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其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分离条件: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7,萃取溶剂氯仿,萃取pH10,萃取次数3次。利用该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总生物碱,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产物进行含量测定,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6.8%。  相似文献   
62.
卢聪  李涛  付义临  徐友宁  张江华  吴耀国 《地质通报》2015,34(11):2054-2060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是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其有效性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不足之处:忽略了土壤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潜在生态风险的差异,且只重视重金属含量高于参考值时的生态风险,而对低于参考值时的情况没有给予考虑,以致特定情况下的评价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生态风险,因而有必要创建适用性更广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为此,基于全过程控制优化的思想,引入了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系数,并将修正浓度与参考值差值引入计算公式,创建了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实现了对重金属不同形态风险贡献的差异及重金属浓度低于参考值情况下潜在生态风险的准确把握。以小秦岭金矿区为典型区域,辅以对采集土样重金属总量及5种形态含量的分析,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客观地揭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具有更大的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3.
小秦岭金矿区小麦和玉米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小秦岭金矿开发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风险,采集了同点位的农田土壤、小麦和玉米籽粒样品,测定了其中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形态;采用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采用转移因子和目标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小秦岭金矿区土壤中Hg、Pb、Cd、Cu、Zn含量受矿业活动影响强度大,在土壤中累积明显;土壤中Hg、Cd、Pb、Cu总量超过了国家限值,呈现污染;Cd、Hg、Cu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小麦和玉米籽粒中Pb以及玉米籽粒中的Cd的平均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呈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小麦样品中的Hg、Cd和部分玉米样品中的Cd超过WHO/FAO安全限值,小麦和玉米籽粒中度Pb平均含量超过欧盟安全标准,说明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重金属的转移因子表明Cd、Zn及Cu比其他重金属更容易从土壤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籽粒中;通过小麦对重金属的摄入量略高于玉米,远低于WHO/FAO推荐剂量;目标风险指数评价表明,只消费小麦或玉米基本不产生健康风险,但同时消费矿区生长的小麦和玉米具有较高的Pb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4.
金继红  许莹 《地质实验室》1999,15(2):135-137
采用中文版Visual FoxPro5.0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岩石矿物分析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对岩石矿物试样的分解方法,分离富集方法以及测试方法进行快速确定,它包括最佳分析方法确定,系统数据库管理,常用化学工具集成和帮助信息等子系统。该系统具有流行的Windows风格,人机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65.
活性炭从硫脲浸出液中回收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云  杨建元 《矿物岩石》1999,19(2):98-100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硫脲浸出液中活性炭回收金的工艺过程,实验表明,在该浸出液中活性炭对金具有较高的吸附速度、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并易于解吸,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6.
气态膜回收氰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芳  苏庆平 《矿物岩石》1999,19(2):101-104
气态膜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适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挥发性物质。本文对气态膜回收氰化物的迁移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质速率与料液浓度呈现线性递增关系;吸收液浓度、流速和料液浓度、流速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传质速率;温度升高,传质加快;膜孔径及孔隙率增大,传质速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67.
水杨基荧光酮析相光度法测定(微)痕量钛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钛与水杨基荧光酮(SAF)的析相显色反应,重点探讨了干扰及干扰元素的消除,以不同类型的国家级水系沉积物和硅酸盐和人发标准试样,考证了本法对(微)痕量钛测定的适用性。试验表明,在适量抗坏血酸和酒石酸钾钠为掩蔽剂,控制pH1.5 ̄2.0范围,SAF与Ti形成灵敏度较高的紫红色配合物,其λmax=534nm,ε534=1.39×10^5L·mol^-1·cm^-1。钛  相似文献   
68.
侯明  单英 《岩矿测试》1999,(1):53-55
在乳化剂OP和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于0.02mol/LH2SO4介质中,Ti(Ⅳ)与溴邻苯三酚红(BPR)和丁基罗丹明B(BRB)产生高灵敏协同显色反应。配合物λmax=596nm,ε为1.50×105L·mol-1·cm-1,钛的质量浓度在0~480μg/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nTi∶nBPR∶nBRB=1∶2∶2。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结合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方法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钛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其RSD(n=5)小于2%。  相似文献   
69.
用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XSD-296树脂吸附和解吸铼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树脂对Re(Ⅶ)的吸附在pH=3.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30.4 mg/g树脂,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速率常数k298=3.83×10-4/s。用2.0 mol/L硫氰酸铵溶液或2.0 mol/L高氯酸溶液作解吸剂能定量洗脱。吸附机理表明,树脂功能基与Re(Ⅶ)发生了配位键合。  相似文献   
70.
斜长石韵律环带的结晶速率方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平霄  吴金平 《岩石学报》1998,14(3):388-394
根据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斜长石韵律环带形成的数学模型。从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按非连续机制生长的斜长石晶体结晶速率表达式。该速率表达式具有过饱和→成核→耗尽循环的反馈特征。斜长石中小尺度韵律环带起因于自组织过程,而与环境因素无关。其成因对应着相对静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