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31.
利用湿渣法,研究了25℃时NaCl-NH4Cl-H2O三元水盐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关系,测出了NaCl和NH4Cl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并绘制了相图。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5℃时的相图存在6个区域,即:纯NH4Cl结晶区;纯NaCl结晶区;以NH4Cl为主的固溶体结晶区;以NaCl为主的固溶体结晶区;以NH4Cl为主的固溶体和以NaCl为主的固溶体共同结晶区以及不饱和溶液区。  相似文献   
32.
湿地研究文献是反映湿地科学研究水平、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晴雨表,对于把握湿地研究成果、追踪湿地研究热点、完善湿地研究理论、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科学协调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借鉴意义.以1992~2008年中国国内相关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hina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CI)期刊发表的496篇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及其他数学统计方法,从论文数量特征、研究力量分布、研究区域分布、基金项目资助、研究主题分类、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热点追踪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归类统计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的研究特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国内外湿地研究的最新动向,展望其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结果发现,自1992年来,论文数量在波动中不断增加,沿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是中国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的主要力量,注明项目资助论文占总文献量80.4%,较为广泛的研究主题和变化的发展脉络反映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多元化、系统化与综合集成的新特点及多主题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实验、调查、遥感技术等是较多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热点主要有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物及多样性、湿地评价恢复重建及补偿、湿地水资源及水文过程等.  相似文献   
33.
凤眼莲凋落物及其残体的沉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生植物凋落物和残体的沉降在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鼍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有凤眼莲生长的自然水体中,利用沉降物捕获器原位采集凤眼莲生长、衰亡及腐烂分解等不同阶段的沉降物,分析测定其沉降量、沉降通量、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自凤眼莲死亡至残体从水面消失的4个月中,沉降瓶内的沉降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残体从水面完全消失时(4月中旬)沉降量达到最大值579.59g/m2,同时,沉降通量亦达到最高值7.54g/(m2·d),二者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凤眼莲生长期,沉降物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较低,而随着风眼莲衰亡,残体的不断沉降,至次年4月中旬残体基本沉降进入水体底部时,沉积物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29%、3.66%、0.90%,之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4.
基于2018—2019年的周年调查,分析了滆湖总悬浮物(TSS)的时空分布特征、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水体悬浮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 TSS浓度的年内变化范围在11.80~105.87 mg/L之间,平均浓度为41.87±18.09 mg/L.(2)滆湖水体TSS时空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高速公路以南湖区(B区)大于高速公路以北湖区(A区),沿岸高于湖心区的分布趋势;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且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3)滆湖水体中无机悬浮物(ISS)和有机悬浮物所占TSS的比例差异悬殊,分别为75.5%和24.5%,A区和B区均以ISS为主.(4)线性拟合表明,TSS与颗粒态氮、总磷和颗粒态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 TSS与叶绿素a浓度相关性极显著.综合结果分析,藻类暴发和泥沙再悬浮是影响滆湖水体悬浮物浓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锰的重要方法,具有制样简单、非破坏性测定、检测速度快等优点。目前用于建立工作曲线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的锰含量最高为2490mg/kg,采用XRF法测定受污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锰含量时易超出工作曲线测定范围。本文将锰标准溶液定量加入到土壤标准物质中,制备锰含量更高的校准样品,工作曲线的测定上限范围由2490mg/kg提高至3780mg/kg。该方法测定不同含量标准物质中锰含量的结果均在认定值范围内,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8%~108.3%,高含量锰的实际样品测定值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小于5.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4%(n=7)。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测定锰含量高的土壤和沉积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36.
康顺 《测绘学报》2020,49(8):1067-1067
正地表覆盖是地表各种生物与物理覆盖综合体,其空间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是气候模拟、生态评估、地理国情监测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随着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地表覆盖信息已成为当前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但因地物光谱、纹理、时相等特征复杂多样,加上时相适宜、质量优良的影像数据难以全面覆盖,往往导致地表覆盖更新前后多期产品数据不一致。工程生产实践中,地表覆盖数据质检主要以人工检核为主、部分自动化为辅,耗时、费力,迫切需要一种面向地表  相似文献   
37.
提升目标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Multi-Patch方法和多帧增量式预测策略,提升了不同场景下交通视频目标检测的稳健性,有效解决了目标尺度多变导致的视频中目标召回率低的问题。根据视频分辨率和目标尺寸,基于Multi-Patch方法自动将视频帧分割成最佳输入尺寸,使用YOLO v4神经网络并关联连续帧的上下文信息,采用增量式预测策略降低视频目标检测的漏检率,提升不同场景下视频目标的检测置信度得分和召回率。采集不同拍摄条件下的交通视频,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召回率在80%以上,置信度平均得分在0.84以上。  相似文献   
38.
周安全  周湘 《探矿工程》2010,37(11):48-54
在岩溶地区进行冲(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经常因发生和处理各种孔内或质量事故而造成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还可能导致桩孔报废、地面沉陷等重大隐患。通过多年来在岩溶发育地区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监理、技术咨询及施工管理等实践,简要地概述了各种常见孔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进一步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监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9.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王家岭2#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大气降雨是构成该滑坡前缘变形的主要外因,前缘良好的临空条件及膨胀土遇水其抗剪强度衰减是内在因素.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填、截、挡、整"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理应对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