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639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78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获取准确的GNSS测站速度对于研究全球板块运动、地壳形变、地震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为此,以GNSS基线解算后的基线向量作为观测值,重建了最小二乘综合速度解算模型和卡尔曼滤波速度估计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测站坐标、运动速度、年、半年周期项一同作为参数,在基线解网平差的同时,一并求解获取速度估值。同时,利用坐标时序分析的方法,顾及白噪声和幂律噪声的影响,对单日解坐标时间序列重建了时序速度拟合估计模型,以获取长期趋势项作为速度值。基于3种模型,对川滇地区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010—2014年21个GP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速度估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所估计测站速度非常接近,差异基本处于0~1mm/a范围之内;速度估值中误差均在亚毫米水平。由此得出,3种速度估计模型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均可正确估计测站运动速度,能够满足高精度地壳形变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2.
"GIS常用软件应用"课程为GIS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以"现象教学法"理念为指导,探讨GIS专业"GIS常用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表明:采用现象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航空倾斜摄影测量的生产流程,提出一种倾斜摄影测量教学模拟系统,并介绍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该系统可实现从数据获取、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三维建模到"4D"产品生成的全过程模拟。系统可降低室外航空倾斜摄影测量实习的成本与风险,可进行反复操作,提高学生对摄影测量的理论认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针对GNSS三维无约束平差不依赖基准且拥有高精度几何网形的特点,以GNSS监测网作为一个整体的时空观测单元,由GNSS网测站间相互关联的所有基线长度和基线夹角变化综合衡量网形的变化,用网形的变化集中反映区域地壳形变信息。利用地壳形变高空间相关性的特点,采用主成分时空响应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区域地壳形变信息的快速提取。通过对2013年芦山Ms7.0地震近场区域陆态网GPS基准站2010—2014年观测数据的解算,提取并分析了对应地震前后近场区域地壳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及形变的动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95.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6个GNSS基准站2011~2014年的观测数据,解算了芦山Ms7.0级地震近场区域的GNSS基线长度变化时间序列。从投影后的平面基线出发,给出了由基线长度变化求解面应变的方法。利用基线线应变、基线所得的最大剪应变、最大面应变和第一、第二剪应变等5个物理量分析了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动态演变过程。线应变序列结果显示,整体地壳形变表现为NW-SE向挤压,S-N向拉张状态,震前线应变异常并不明显,震后经过调整又恢复为原线性变化趋势,总的线应变仍在持续积累。面应变序列结果显示,震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正常偏离,尤其出现了明显的闭锁状态和反向加速过程,整个变化曲线类似抛物线的弧形,与岩石力学形变理论相吻合。由第一剪应变的显著异常变化,推断发震断层南缘在这次地震活动中产生了强大的左旋剪切构造力。  相似文献   
996.
以华北陆块南部豫西偃师县龙门镇地区全取芯铝土矿钻孔ZK4704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芯观察和垂向上连续取样,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本溪组含铝岩系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垂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偃龙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的矿物均为自生矿物,除后期重结晶作用的影响外,主要以隐晶质或微晶存在,矿物成分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下部和上部泥岩以粘土矿物为主,但下部泥岩以伊利石为主,上部泥岩以高岭石为主。中部铝矿物含量较高,粘土矿物含量较少。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以化学风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和产生的条件为联结本溪组含铝岩系矿物学特征和原岩的纽带,分析了铝土矿的原岩。认为,可以迅速水解的火山灰是最有可能的含铝岩系的原岩,而由弱碱性的海相环境逐渐转变为弱酸性沼泽环境的海退序列可以很好地解释水解过程中化学环境的变化,含铝岩系基底强烈的古岩溶作用,可以为硬水铝石的产生提供良好的泄水条件。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的火山灰物源可由华北陆块北缘和我国西部地区同时期强烈活动的火山作用提供。  相似文献   
997.
新疆柯坪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忠凯  胡斌  齐永安  张国成 《地质学报》2008,82(9):1161-1168
通过对柯坪地区剖面志留系的研究,在柯坪塔格组中已识别出遗迹化石15属20种,它们是:Asterichnus lawrencensis,Cochlichnus anguineus, Cruziana ichnosp., Cruziana qinlingensis, Cruziana rouaulti, Diplichnites bipartibilis,Gordia molassica, Helminthopsis abeli, Helminthopsis isp., Lockeia siliquaria ,Monocraterion cf. teataculatum, Palaeophycus tubularis, Planolites isp.,Planolites montanus, Planolites punctatus, Rusophycus ramellensis,?Scolicia ichnosp., Sagittichnus lincki,Spirophycus bicornis,Taenidium cameronensis。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分布规律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以划分为2种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的遗迹组合,即(1)Helminthopsis-Gordia遗迹组合, 主要组成分子有Asterichnus, Diplichnites,Gorida, Helminthopsis, Planolites, Rusophycus,?Scolicia和Spirophycus,等,被解释形成于低能的滨外远岸浅海陆棚环境;(2)Cruziana-Rusophycus遗迹组合,常见组成分子有Cochlichnus,Cruziana, Lockeia, Palaeophycus,Rusophycus, Monocraterion,Sagittichnus,和Taenidium等,解释它们形成于滨外近岸浅海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构造应力对煤反射率的影响,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反射率普遍偏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通过与聚煤期后多次构造运动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对比,可推知:影响嵩箕区二1煤变形和镜煤反射率的主要构造,是在前期断裂基础上喜山早期掀斜运动诱发的重力滑动构造,而影响崤熊区的则为燕山晚期的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粉煤灰合成莫来石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前景,但由于普通粉煤灰中Al2O3含量较低使得合成莫来石时必须添加大量工业氧化铝,从而增加了合成成本.利用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以及高铝粉煤灰与少量工业氧化铝混合合成M60和M70莫来石,其物理性能可以达到我国<烧结莫来石>标准(YB/T5267-2005),这大大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表明,用未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低牌号莫来石(M5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400 ℃,用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或合成高牌号莫来石(M60、M7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500 ℃;恒温时间对合成莫来石的影响远小于烧结温度,高温下缩短恒温时间比低温下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莫来石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技术,首次研究了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驱油微观机理、孔隙结构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通过不同驱替压力、注入水倍数下的水驱油效率驱替实验证明油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水驱油效果.分析了不同渗透率砂岩模型的驱替压力、注入倍数与驱油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残余水、残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非活塞式驱油、绕流、卡断是残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该实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油田注采方案、提高水驱油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