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3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城市与交通是互为变量的等位函数,交通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探讨自19世纪以来,城市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经历的五次创新活动及相应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相似文献   
942.
交通量、车速及交通密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典型的流量-速度-密度交通流三维模型,由不同的速度-密度关系式,建立易于理解和接受,且更偏重于安全可靠的流量-密度和流量-速度关系模型,从而为交通分析和控制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3.
城市土地开发中引进交通影响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城市土地市场开放,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活动日益活跃,土地功能置换加快势必产生和吸引新的交通量,给原有的效能供应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效能设施建设模式和土地开发方式形成了新型的关系。要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把开发强度控制在路网所能接受的水平,促进交通设施资金的多源化,需在城市土地开发中引进效能影响分析制度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给予支持和保障。文章对效能影响分析的内涵、实施之意义、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  相似文献   
944.
交通荷载引起的主应力轴旋转室内试验模拟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常晶  温日琨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08,29(12):3412-3416
为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交通荷载引起的主应力轴旋转对土体循环特性的影响,以单个移动荷载和列车荷载为例,分析了主应力轴旋转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空心圆柱仪的加载特点,给出了室内模拟主应力轴旋转的加载方法。竖向动应力可以用具有静偏应力的正弦荷载模拟,动剪应力可以用正弦荷载模拟,两者的相位差为 。为了模拟交通荷载引起的主应力差变化的特点,两种动应力的幅值应该是不同的。当试验中施加无应力反向的竖向动应力时,大主应力夹角在 ~ 和 ~ 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945.
目前对交通荷载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某深基坑工程交通荷载以及交通荷载作用下深基坑围护结构振动加速度及桩后动土压力的现场实测研究,给出了坑边车辆荷载计算经验公式,并分析了车辆荷载大小、行驶速度等因素对基坑围护结构振动特性及动土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表面处,车辆荷载产生的振动以竖直向为主;车辆荷载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围护结构振动加速度幅值及动土压力大小;车辆行驶速度不同,车辆振动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和土体惯性力也不同,从而使得基坑围护结构桩后动土压力也不同,车辆行驶速度越大,基坑围护结构振动峰值加速度及动土压力也越大;车辆交通荷载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将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研究所得结果可供相关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46.
准确、可靠的短时客流预测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运营决策支持。本研究以基于Transformer机制的LSTM网络、深度注意力模块和CNN网络为基础,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多步短时客流预测模型(STIPM)。该预测模型由3个分支组成,分支一以时间序列进站客流为输入,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机制的LSTM网络提取该数据中的时间相关性;分支二以基于时间步的OD数据为输入,提出了深度注意力模块挖掘数据中大量的时间、空间相关性,利用基于时间步的OD数据能够更好地展现站间联系紧密程度和全局信息,从而完成了拓扑网络信息提取;分支三的输入为POI数据,使用CNN网络获取其时空相关性,并作为时间与空间特征之间的纽带。为了保证在预测精度足够高的条件下,获得更长的预测时间和更详细的预测信息,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多输出”策略,完成了多步预测任务。本文在2个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真实数据集中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并将预测结果与10个基准模型和4个消融实验模型进行对比,在RMSE、MAE与WMAPE评估指标中,STIPM模型均得到最高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947.
城市道路交通事件检测是道路交通智慧应急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当前难以自动检测交通事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路况数据发现造成交通拥堵的交通事件检测方法。首先,分析空间维和时间维下的路况异常模式,并利用交通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提取交通事件点;进一步计算交通事件的持续时间,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交通事件划分预警等级,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应急部署提供决策支持。运用郑州市252个拥堵路段的路况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检测交通事件点的完整率为84.85%。经验证,在检测高峰期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的交通事件点时,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对高峰期和平峰期城市快速路的交通事件误报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94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运营对整个城市的稳定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深圳地铁5号线为试点,从既有运营线路的变形量监测出发,采用实时、科学、准确的技术方法,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网络信息系统。在已有监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为期一年的监测、统计分析,为考察地铁隧道运营安全、研究隧道变形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49.
金凤君  陈卓 《地理学报》2019,74(11):2230-2242
科学认知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促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对完善学科建设和促进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以来的交通地理论文为依据,厘清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归纳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和趋势,以服务于学科建设。①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初创阶段、体系形成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逐渐明确了自然—人文—技术交叉综合的应用学科性质,形成了突出的综合性研究特征,根据研究内容、交通方式和空间尺度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② 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是中国交通地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数据与方法创新、学科交叉需求和国际理论引介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人文、生态和技术相结合的前沿方向,未来有必要适时地调整学科体系和发展方向,以保持学科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50.
马静 《地理研究》2019,38(5):1092-1102
基于活动主体的城市系统微观模拟可能在未来城市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通常受到微观个体数据稀缺的限制。空间微观模拟方法(spatial microsimulation)主要基于家庭、个人等微观分析单元,通过整合不同层面的数据源,如宏观汇总层面的人口普查统计表以及微观层面的家庭活动日志调查等,合成大样本微观个体数据集,可以在精细化空间尺度上对微观个体行为进行模拟研究。该方法在城市系统微观模拟、空间分析以及政策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西方国家城市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在国内较为缺乏。本文尝试对空间微观模拟方法的起源、三种核心算法,包括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确定性加权(deterministic reweighting)以及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进行介绍,并从国际层面综述该方法在城市研究,如收入与贫困、交通出行、健康等领域中的应用,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