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1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为了探究雷州半岛作物布局调整对雷暴发生的可能影响,以达到趋利避害,利用相关分析、11种模型拟合和全变量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年雷暴日数总的变化趋势是明显下降,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午后热雷雨占雷暴天气的大多数,其中5~9月雷暴日数最多,开雷、收雷年际变化差异大。随着稻田的减少,糖蔗、水果种植面积的增加,雷州半岛植被结构得到改善,雷暴天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蔬菜的种植改变了冬季闲田植被性质,不利于冬初、春末雷暴天气的生成;花生种植面积的调整对雷暴天数变化影响不大。雷州半岛水稻、糖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布局调整对雷暴发生可能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对雷暴天数可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糖蔗、水稻、蔬菜和水果,农作物布局调整对年开雷、收雷的迟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贵州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作物夏旱度的计算公式和作物历史灾损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研究指出:(1)夏旱对贵州水稻、玉米的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以东地区;(2)伏旱的影响区域大于初夏旱;(3)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区域大于玉米.  相似文献   
73.
作物病虫害高光谱遥感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病虫害作为影响农作物品质、产量及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仅依靠人工田间调查对其进行监测已不能满足当下农业生产精准高效的需求。高光谱遥感作为能够获取地表物体连续波谱信息的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当下作物病虫害监测识别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作物病虫害高光谱遥感监测识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该领域发表文献的统计以及对主要机构、团队、数据源的分析,明确了病虫害高光谱遥感监测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高光谱技术及其作物病虫害的监测识别机理,从病虫害胁迫探测、分类识别、危害严重度定量分析及早期检测四个方面综述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通过探讨当下高光谱遥感病虫害监测识别面临的挑战,提出作物病虫害标准图谱库的建立、星载高光谱传感器的完善以及星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的搭建是当前作物病虫害高光谱遥感监测识别技 术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4.
我国高原干旱气候区作物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高原地区建立以气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等不同指标类型和权重系数的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定量标准进行5级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等级的划分。该综合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大面积棉花长势的MODIS监测分析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大面积棉花的生长状况监测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法。以往遥感监测应用较多的是NOAA—AVHRR数据,监测精度和监测效果不高。本文利用新一代传感器MODIS数据,结合实测的地面农作物生长发育农学参数,系统地分析了石河子地区棉花播种到收获整个田间遥感归一化指数(NDVI)及其对应的叶而积指数(LAI)的变化规律,证明MODIS叶面积指数和实测LAI有很高的一致性,MODISIAI的变化状况与棉花长势变化基本一致,实现了较为精确的石河子地区大面积棉花长势的遥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6.
水资源约束下的阿克苏河流域适宜绿洲规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克苏绿洲是中纬度干旱区典型的绿洲灌溉系统,制定绿洲适宜发展规模、明确适宜耕地面积,可为实现绿洲的生态稳定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作物需水量和绿洲适宜面积模型的水热平衡法,借助典型绿洲结构模型,计算了阿克苏绿洲的适宜耕地面积。结果表明:2010-2015年阿克苏灌区的作物需水量高达740.3 mm,较20世纪60年代的539.6 mm增加了37.2%;考虑到山区来水和下泄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要求,阿克苏绿洲的可用水量为42.6×108 m3;阿克苏河流域绿洲已处于不稳定状态,耕地面积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得出绿洲适宜规模为12 430 km2,与现有水平相当。基于作物需水量和绿洲适宜面积模型的水热平衡算法计算的阿克苏绿洲的适宜耕地面积分别为4 674 km2和4 211 km2,需要在当前耕地水平上退耕18%至26%。  相似文献   
77.
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缺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冠导温度信息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的水分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缺水指标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研究冠层温度本身变化特征的第一阶段、以冠层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的第二阶段和考虑冠层和土壤的复合温度的水分亏缺指数的第三阶段。指标的局长也由使用手持式红外辐射仪信息扩大到使用航空和卫星遥感信息。这一类指标在点和区域尺度上均可应用。加强这一类指标的研究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的有效灌溉和区域水资源的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王華文 《气象学报》1941,15(2):73-82
(一)四川冬乾之原因四川地形,周圍高竣而中部低平,具有盆形,故有盆地之稱;東北省境為大巴山脈,高度自一千公尺至二千五百公尺,岷山山脈屹立西北邊陲,約三千至四千五百公尺之高度,西為大雪山,西南涼山,高度均不下二千至四千五百公尺,即正東川鄂界上之巫山山脈及東南方向之武陵山脈婁山山脈,皆有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之高度,各大山脈,環立四周,愈向中心,高度愈減。盆地内部除成都平原為一眞正之平曠地形外,其(?)丘陵起伏,地面相互間之比較高度,约在一百公尺左石。四川地形既由周圍向中部低窪,則省境河流,亦應由四周  相似文献   
79.
山区合适耕地经营规模确定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乔希  邵景安  应寿英 《地理研究》2018,37(9):1724-1735
在地形起伏、地块破碎、分布半径较远等约束下,山区多大的经营规模是合适的?这是目前必须弄清的科学问题之一。使用480份有效调查问卷,以投入农业的劳动力为测算单位,以劳均纯收入为评价指标,分作物类型和地块分布半径,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不同条件下合适的耕地经营,结果表明:① 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样本村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24~32亩,适度规模下的劳均纯收入远高于当前农村人均纯收入,且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明显缩小。② 作物类型对适度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农民纯收入产生较大作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分别为24.33亩、24.63亩,差异不显著,但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适度规模下的劳均纯收入相差3638元,巨大的差距将促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③ 距离对适度规模影响较大,但对劳均纯收入影响不大。0.5 km内、0.5~1 km的适度规模分别为28.62亩、31.83亩,单位劳动力的适度规模相差3亩,这表明距离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时劳动力投入时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应的劳均纯收入相差较小,又说明伴随耕作距离的增加,更多的投入主要依靠机械来完成,从而带动适度规模的扩大。1 km外的建模未通过检验,也进一步说明未实现规模经营、没有进行机械化耕作、离家远的土地收支严重不平衡,撂荒严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是解决距离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得出的土地适度规模是可行的,也验证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0.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