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8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厦门海域鱼类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随机选取了厦门海域23种鱼类样品进行COⅠ基因扩增,结果共获取23条序列,平均长度为656 bp,序列中T、C、G、A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40%、28.10%、18.40%、24.10%.样品种内、种间、科内和目内的遗传距离(K2P)分别为:0.21%,20.50%、24.47%和25.62%,遗传距离随着分类阶元的提高而增大,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所选厦门海域鱼类样品仅蓝圆鯵鉴定到圆鯵属,未能鉴定到种,其余22种全部鉴定到种,表明COⅠ基因序列可以作为鱼类分类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142.
及时监测干旱与半干旱区光合/非光合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可以为指导荒漠化防治工程及植被衰退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甘肃民勤典型植被白刺灌丛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控制性光谱实验获取混合光谱、端元光谱与丰度信息,开展线性与非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包括核函数非线性和双线性混合模型)估算光合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的对比研究,采用全限制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解混,分别获取各样本数据中各类端元丰度及其精度信息,通过模型分解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地面验证精度确定用于光合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的最佳光谱混合模型,其中参考端元丰度采用神经网络(NNC)分类算法对数字影像进行分类获取。结果表明:(1)引入阴影端元的四端元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三端元模型(光合/非光合植被与裸土)能有效提高光谱解混的精度,并提高光合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精度;(2)对白刺灌丛来说,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裸土及阴影间多重散射混合效应存在,但混合效应不够显著;考虑非线性参数的核函数非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表现略低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因此非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在估算白刺灌丛光合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时相对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没有明显优势;(3)基于光合/非光合植被、裸土与阴影四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可以实现白刺灌丛光合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的准确估算,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RMSE为0.11 77,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RMSE为0.0835。  相似文献   
143.
用强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处理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幼嫩叶状体,进行色素突变体诱导。结果表明:(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种紫菜的对照材料都未发现突变现象,而各诱变组都容易观察到突变的细胞或细胞块,表明在实验中发生的突变是诱变的结果。(2)突变率随诱变剂量和诱变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诱变强度的增加,条斑紫菜的突变率从最低的11.2%上升到28.7%。坛紫菜从10.1%上升到20.2%。(3)在同等面积的叶片上,诱变产生的突变型细胞数量,并不随诱变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使用定量视野检试,两种紫菜在各诱变组中出现的突变细胞数量基本相似,略高的突变值都发生在诱变实验的最低剂量组中。突变率表示突变细胞在存活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而单位面积中的突变细胞数量,反映了诱变的效果。根据这一分析,可以认为NG浓度25μg/mL、诱变时间为30min是合适的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144.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与7种石首鱼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比较一段381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石首鱼科7种石首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序列有51个单变异多态位点、128个简约信息多态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有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根据Kimura 2参数构建的邻接树(NJ tree)和最大简约树(MP tree)都显示同样的结果:7种石首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群.皮氏叫姑鱼位于单系群的基部,且与其他石首鱼分离时间很早;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亲缘关系最近。并与钩牙皇石首鱼和波纹短须石首鱼构成姐妹群.黄姑鱼和鱿鱼也接近树的基部.  相似文献   
145.
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细菌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  李道季 《海洋通报》2007,26(6):9-18
利用2003年9-10月"东海陆架水交换"调查航次期间获得的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和光合细菌的分布资料和实测水环境数据,探讨了这三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江口邻近海域,以30等盐线为界,三类细菌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调节制约这三类细菌类群生长和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表层硝酸盐浓度1μmol/L可作为一个特征浓度,高于1μmol/L的海域,陆源输入的硝酸盐对于这三类细菌的生长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低于1μmol/L的海域,硝酸盐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同时,采用法国梅里埃API STAPH系统,结合电镜观察,对两株已获得纯培养的有色菌株进行了属种的鉴定,分别是变异微球菌(Micrococcus varians)和玫瑰微球菌(Micrococcus roseus),目前尚未发现这两种细菌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布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6.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为实验材料,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纯化类囊体膜;以去污剂sDs为增溶剂(SDS:Chl=20:1,4℃增溶20min),再用蔗糖密度为60%、50%、40%、30%、20%、15%和10%的梯度离心法,从裙带菜中成功地分离出5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带。离心结果显示在离心管顶部没有任何颜色,表明经过SDS增溶没有产生游离色素,纯化的类囊体膜和5条色素条带进行吸收光谱分析,显示了属于叶绿素n(Chl-a)的吸收峰:418、436和667到672nm。叶绿素c(Chl-c)的吸收峰:615和620nm。荧光发射最高峰位于682到690nm的区域。荧光激发光谱显示有Chl-a和Chl-c的激发峰,4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只有属于Chl.n的吸收峰。分析结果表明:10%、15%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褐藻的捕光色素复合物;20%、3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浅绿色的PSⅡ复合体(仍然含有捕光色素),4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深绿色PSⅠ复合体,5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没有被增溶的类囊体膜。  相似文献   
147.
海洋浮游植物硝酸还原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酸还原酶(NR;EC1.6.6.1)是存在于包括浮游植物在内的光合自养生物体内的一种诱导酶[1]。作为浮游植物吸收同化硝酸盐过程中的第一种酶,它既是硝酸盐吸收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的酶,也是硝酸盐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主要调节酶[2,3]。该酶主要以NAD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  相似文献   
148.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化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未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  相似文献   
149.
南海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水真光层是指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层,海水真光层深度的反演有利于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介绍了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算法,并根据实测资料,通过经验拟合得到南海海水真光层深度与海水漫衰减系数Kd(490)的关系:zeu=2.784/Kd(490)。经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发现,与其它通过叶绿素估算真光层深度的算法相比,本算法的精度明显提高。利用遥感估算的Kd(490)数据计算2003年南海的真光层深度,结果表明,南海陆源营养成分的输入以及南海环流是影响南海真光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0.
海洋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红色硫细菌培养基从青岛沿海潮间带海泥中分离出8株光合细菌,经鉴定菌株HD_1属最小着色菌(Chromatium minutissimum),HD_2、HD_4为细着色菌(Chromatium gracile);菌株SL_1、SL_1x、PL_1和PL_2为嗜酸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acidophila),菌株HCx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分离菌株均具运动性,不需生长因子。菌株HD_1、HD_2和HD_4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利用硫化物,且在细胞内贮存硫粒。菌株HD_1、HD_2的最适盐度为4.0%,最适pH为7.0,8.0。当培养基中硫化物含量为0.01—0.04%时,菌株HD_1、HD_4生长良好。菌株PL_2在初始pH为6时生长最好。酵母膏对菌株HCx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