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8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海洋绿藻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 又名海葡萄)因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而备受关注, 光照和温度变化均会改变长茎葡萄蕨藻生理代谢, 最终影响其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文章比较研究不同生长光强下(40、80、120和160 µmol·photons·m-2·s-1)长茎葡萄蕨藻不同部位, 即直立枝和匍匐枝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以及其对升温(+3℃、+6℃和+9℃)的响应。结果显示, 光强由40升至120µmol·photons·m-2·s-1时对长茎葡萄蕨藻相对生长率(RGR)的影响不显著, 但是光强升至160µmol·photons·m-2·s-1时可使RGR降低49%。弱光下(40µmol·photons·m-2·s-1)直立枝的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为匍匐枝的1.52和1.49倍; 直立枝的Chl a和Car含量随生长光强升高而降低, 匍匐枝随光强升高而升高, 二者蛋白含量则均随光强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弱光下直立枝的净光合放氧速率(Pn)和呼吸速率(Rd)分别为匍匐枝的2倍和70%, 但是二者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光强升高提高直立枝和匍匐枝的PnRd, 但对二者FV/FM的影响不显著。同时, 弱光下直立枝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匍匐枝低20%, 二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不显著; 光强升高提高直立枝和匍匐枝的SOD活性, 降低CAT活性。研究还发现, 直立枝和匍匐枝的Pn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但前者的降低程度即光合速率随升温的变化率随光强升高而降低, 后者的则随光强升高而升高, 可见温度升高在弱光下对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的负面影响更大, 在强光下则对匍匐枝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92.
在实验室水温26℃、盐度31条件下,研究LED蓝光(波长450 nm)不同光合光子照度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细胞生长速率及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合光子照度的梯度实验组藻细胞生长速率及色素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66~171μmol·m~(-2)·s~(-1)范围内,细胞相对生长速率随光子照度的增加而加快,在171μmol·m~(-2)·s~(-1)时达到最大值0.48个·d~(-1),在192μmol·m~(-2)·s~(-1)时出现下降;藻细胞的7 d色素累积量在171μmol·m~(-2)·s~(-1)下其叶绿素a、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及总色素的累积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3 340.16、1 176.23、1 566.43及6 082.82μg·L-1,与其他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LED下湛江等鞭金藻细胞光合作用的最佳光合光子照度约为171μmol·m~(-2)·s~(-1)。  相似文献   
593.
低温对玉米幼苗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将玉米晚熟品种吉单159三叶期幼苗进行6 ℃、10 ℃低温处理3天、6天,发现幼苗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电导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叶绿素SPAD值减少,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594.
不同沟麦种植方式光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晴天条件下的观测资料,对沟麦不同种植方式的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群体内各层总辐射的相对吸收率上层(60~80cm)减少05%~2%、中层(40~60cm)增加05%~34%、下层(20~40cm)增加3%~6%;(2)各不同处理群体反射率相差不超过2%;(3)理论计算表明,相同处理方式下,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接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明显延长;(4)沟麦种植改变了净辐射在作物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其规律为与对照相比,朝阳侧增加,背阳侧变化不大,行中减少,平均增多  相似文献   
595.
浮游植物色素吸收与叶绿素a浓度关系研究是水色遥感生物-光学算法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HD200304航次和HD200309航次的测量数据,开发了色素吸收系数的波段关系模型(αφ(λ)-αφ(675))和色素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关系(αφ(λ)-αφ(675))模型,并在模型开发的基础上,利用叶绿素a浓度反演典型波段的色素吸收系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96.
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李道季 《海洋通报》2004,23(4):86-92
介绍了海洋中需氧的不产氧光养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简称AAP细菌)在全球海域的分布和丰度、光合作用能力、系统发生、多样性,以及与光合自养生物的关系、在海洋碳循环中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在碳、氮、硫、铁等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一些新种的发现及其应用,指出了目前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7.
以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汞(Hg2+)的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自发荧光强度、ATP酶活性及相关矿质营养元素(Ca、Mg、Na、K、Fe)的含量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探讨Hg2+胁迫对菹草无菌苗光合系统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Hg2+浓度的增加,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绿体自发荧光强度逐渐减弱;Na/K逐渐增大,Na+ K+-ATP酶活性逐渐降低,Ca2+ Mg2+-ATP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结果表明,菹草无菌苗在Hg2+胁迫下,光合及其它正常的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98.
太湖光合自养真核超微藻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真核藻类叶绿体16S rRNA的引物PLA491F、OXY1313R,通过PCR、构建基因克隆库的方法初步调查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光合自养真核超微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太湖自养型真核超微藻主要为隐藻(Cryptophyta),其次为硅藻(Bacillariophyta)、金藻(Chrysophyta)和定鞭藻(Haptophyta).该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太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99.
硅藻与色素在古环境演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固城湖为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根据固圾湖GS1孔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与组合、色素的含量与有关参数,并结合孢粉、有机碳等分析数据,较详细地讨论了从晚冰期到全新世中期(15.3 ̄6.0kaB.P.)固城湖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过程。同时尝试把硅藻与色素的结合作为度量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以及识别沉积记录有关人类活动的可能性。文中还专门论述了全新世纪初期海相硅藻出现的层位特点与背景,并与太湖作了比较,这一现象对重新认识长江三角洲地  相似文献   
600.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绎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总体上为相对暖湿阶段,其中仍有凉湿波动。2400-1600aBP,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约2400-2000aBP,CD、TD、Myx含量明显较低,水生、湿生草本减少,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