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8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81.
The high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the shell of oysters presents a challenge during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e studies of thes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bivalves. However, because DNA can exhibit marked differences among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species, DNA barcoding offers a potential means for oyster identification. We analyzed the complete sequences of the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 of five common Crassostrea species in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oyster C. hongkongensis, Jinjiang oyster C. ariakensis, Portuguese oyster C. angulata, Kumamoto oyster C. sikamea, and Pacific oyster C. gigas) and screened for distinct fragments. Using these distinct fragments on a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 platform, we developed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at does not rely on species-specific PCR or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is efficient, reliable, and easy to visualize. Using a single pair of primers (Oyster- COI-1), we were able to successfully distinguish among the five oyster species. This new method provides a simple and powerful to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oyster species.  相似文献   
582.
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西太平洋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系数,结合相应的生态因子,对西太平洋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光合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走航断面表层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基本在0.2以下,而DY(大洋)断面Fv/Fm平均值仅为0.16,光能利用效率α的变化范围为0.007-0.117,平均值为0.039;相对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变化范围为6.8-113.4(μmol/(s·m2)),平均值为32.72(μmol/(s·m2));饱和光强Ek的变化范围为60.3-1662.7(μmol/(s·m2)),平均值为846.83(μmol/(s·m2))。DY断面Fv/Fm最大值水层与DCM层(叶绿素最大层)相吻合,既保护了浮游植物光反应中心不受强烈光辐射影响,又支持了DCM层浮游植物相对较强的光合作用和对整个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DY断面浮游植物具有极低的光能利用效率却需要较高的光强来达到光饱和,导致这种生活环境下浮游植物处于一种低活衰老的状态,这是造成某些大洋海区低生产力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83.
【目的】探索不同附着基质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lentillifera)直立枝生长及藻体附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以垂直砂埋、水平砂埋、塑料网网夹、尼龙网网夹及无附着基质(对照组)五种附着方式进行实验,探究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的生长、附着能力、光合特性参数及营养含量的变化。【结果】垂直砂埋处理下,藻体的新生直立枝质量、质量长度比及球状小枝的直径与其他各组相比最优(P <0.05),分别是0.313 3 g、0.086 6 g/mm和1.67 mm,是对照组的7.38、9.62、1.67倍;水平砂埋与对照组相比,藻体附着能力有显著增强(P <0.05),假根数为26,长度为30.77 mm及假根附着砂砾质量为0.566 0 g;除对照组外,各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4 h后垂直沙埋藻体Fv/Fm和Y(II)最快恢复原始水平,为0.856μmol·m~(-2)·s~(-1)和0.851μmol·m~(-2)·s~(-1),显著高于其余组(P <0.05);垂直砂埋与水平砂埋处理后的藻体,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34.24%和33.93%(P<0.05),而网夹处理后,没有显著差异(P> 0.05)。垂直砂埋处理对藻体总蛋白含量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对照组的1.26倍(P <0.05)。【结论】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以垂直砂埋附着方式生长最佳,以水平砂埋附着方式附着更牢固。  相似文献   
584.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合色素,对应的微藻类群包括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底层(表层沉积物)与水层(水体)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底层-水层对应的光合色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暗示底层光合色素主要是底栖微藻的贡献,而非来自水层浮游微藻的沉降.底栖微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6~8月)较低(1.30 mg/m2),冬季(12月至翌年2月)较高(86.16 mg/m2).各测站底栖微藻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随湖区的水深增加而降低,与沉积物表层光辐照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岩藻黄素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别藻黄素与水体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黄素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除玉米黄素外,其他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辐照度呈正相关.初步估算表明,底栖微藻占该浅水潟湖生态系统水层-底层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和固碳量的27.64%和12.56%.  相似文献   
585.
Desmodesmus sp.S-1 藻株经重离子诱变后得到的一株突变体D90G-19, 较其野生型的油脂产率提高了20.6%; 同时对野生型和突变株的光合放氧速率, 色素组成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进行了分析。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D90G-19 的光合作用有如下特点: 1. D90G-19 的光饱和点为500 μmol/(m2·s), 无论是在强光还是在弱光下, D90G-19 的光合作用效率都显著高于其野生型; 2. 突变体D90G-19 对高温的适应性比野生型强; 3.在弱碱性条件下,D90G-19 的光合效率的提升较之野生型更为显著。培养D90G-19 的最佳光照强度应在250~400 μmol/(m2· s)之间, 最适温度在25~30℃, 培养液pH 值则以弱碱性为宜(7相似文献   
586.
陈瑶  张瑶  焦念志 《海洋学报》2021,43(6):98-107
国内外关于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和上升流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基于蓝细菌校正的时序红外显微技术”研究了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中心区AAPB对上升流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升流涌升的初始阶段,AAPB和总异养细菌丰度较低;随着上升流的发展,两者丰度均增加并在上升流的成熟期达到最高值;而当上升流衰退时,AAPB和总异养细菌丰度开始下降。在上升流发展过程中,AAPB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但同时受环境低磷浓度的限制,总异养细菌丰度与氮、磷、硅营养盐均有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绿素a指示的浮游植物所释放的溶解有机碳和环境中的磷限制可能对AAPB起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而营养盐则可能在总异养细菌对上升流的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AAPB在碳及其他生源要素循环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87.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养殖区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坛紫菜叶状体对温度和光胁迫的耐受能力决定了产量。为了探究海洋酸化是否改变坛紫菜对温度和光胁迫的耐受能力,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坛紫菜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对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4 h)或长期(3~6 d)的高温和强光胁迫下,海洋酸化均提高了坛紫菜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特别是6 d的高温(31℃)处理导致坛紫菜叶状体死亡,而海洋酸化使得坛紫菜依然能维持0.1 d~(-1)的生长速率;在40~550μmol/(m~2·s)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酸化处理将叶状体生长速率提高27%以上。本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提高坛紫菜对高温和强光的耐受能力,未来坛紫菜养殖产业可能受益于海洋酸化。  相似文献   
588.
海岛植被破坏严重,而适生物种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海岛植被修复研究工作。本研究通过测定海坛岛和大屿共30种植物的夏季日间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比叶面积,为海岛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坛岛和大屿的共有种中,仅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在不同样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p 0.05);滨柃(Eurya emarginata)的原生种和栽培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差异(p 0.05),而海桐的水分利用效率则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不同植物的光合参数和比叶面积具有一定的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根据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将30种植物分成3类。其中,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台湾相思、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和滨旋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现出对海岛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将光合特性作为海岛适生物种筛选的指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9.
为探明酸雨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用pH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春小麦灌浆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与春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酸雨pH的下降,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了9.61%~61.50%,气孔导度下降了7.03%~57.46%,蒸腾速率下降了3.70%~55.44%,胞间CO2浓度上升了27.91%~43.74%,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了12.12%~41.92%,产量下降了15.50%~37.05%。酸雨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随酸雨的氢离子浓度增大而愈显著。②酸雨pH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春小麦最终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90.
脆弱生态带典型区域几种锦鸡儿属优势灌木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6,他引:13  
小叶锦鸡儿在原产地科尔沁沙地光合速率可达12.21μmol·m-2·s-1,引种至腾格里沙漠后降低了11.63倍,光合日变化曲线由"凹谷"型变为"单峰"型;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的光合速率在引种前为4.5μmol·m-2·s-1,引种后降低了3倍,光合日变化曲线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柠条和中间锦鸡儿光合等特性相似,以小叶锦鸡儿光合速率最低,引种前后降幅最大,说明其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不及中间锦鸡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