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0篇
  免费   636篇
  国内免费   707篇
测绘学   957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1209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53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Based on the dynamic theories of water waves and Mindlin plates,the analytic solu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ves and two-dimensional floating elastic plates with edge-restraint is constructed by use of the Wiener-Hopf technique.Firstly,without regard for elastic edge restraint,the wave-induced responses of elastic floating plate analyzed by the present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Therefore,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valid.Secondly,three end-restraint cases(i.e.,the left-end elastic restraints,the both-end elastic restraints,and the right-end elastic restraints)are proposed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floating plates,in which the spring is used to connect the sea bottom and the floating plate's left(or right)edge.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ring stiffness and the parameters of wave-induced responses of floating plates are discussed.Moreover,the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floating elastic plate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2.
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的海洋中,中国东海和临近海域是最显著的内潮生成地之一。本文采用NODC(Levitus) World Ocean Atlas 1998提供的季平均温、盐资料,计算海水的密度,并计算垂向密度梯度的最大值点,得到一个较符合海水实际的密度分层。使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将海洋分为2层)研究了潮汐(M2,S2,K1,O1分潮)作用下渤黄东海的内潮,揭示了整个海区内潮起伏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大振幅的波动均发生在台湾东北(冲绳海槽)海域和中国近海地形突变之处,其中前者更显著。对于各分潮模拟得到的表面潮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海水的深度和厚度的梯度对内潮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分布区域比夏季小,强度比夏季大。  相似文献   
13.
14.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15.
自中印度洋被确认为是大洋岩石圈活动压缩变形的场所以来,人们已经竭尽全力来确定该地区的缩短量.其目的是了解在很高压应力下的板内变形会对周围板块的运动学起什么作用以及大洋岩石圈的机械反映.使用了下面4种不同的方法来定量分析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一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4):63-67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一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出发,在非地转条件下导得了分层海洋的内孤立波方程—Kbv和mKdv方程,证实了在非地转条件下,一类海洋非线性波动是可以严格满足内孤立波方程的。在地转条件下采用f平面近似导出了KdV方程的演化形式一有源KdV方程,地转的影响含于源项中。由初步的分析得出,f对KdV方程的影响是微弱的。由已得的KdV和mKdV方程的解可知,内孤立波与线性波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9.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导得了1个研究内波分裂的射线型二维KdV方程。利用这一方程的一维退化方程进行了实验室尺度下孤立子型内波分裂的数值研究。数值结果表明,深水区的初始内孤立波和实测的内孤立波(内潮)在通过陆坡区时都会产生分裂,并在陆架上(浅水区)生成一内孤立子波列。这表明在实际海洋条件下,深海区内潮的分裂是陆架上海洋内孤立子波包(或波列)生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