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Direct climate responses to dust shortwave and longwave radiative forcing (RF) are studied using the NCAR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 (CAM3). The simulated RF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OA) is-0.45 W m-2 in the solar spectrum and +0.09 W m-2 in the thermal spectrum on a global average. The magnitude of surface RF is larger than the TOA forcing, with global mean shortwave forcing of-1.76 W m-2 and longwave forcing of +0.31 W m-2 . As a result, dust aerosol causes the absorption of 1.1 W m-2 in t...  相似文献   
82.
马海丹  杨继媛  陈爱林  侯先光  唐烽 《地质学报》2019,93(11):2715-2728
本文报道澄江生物群似斜纹海绵属Paradiagoniella的两个新种:橄榄形似斜纹海绵P.oliviformis sp. nov. 和锥形似斜纹海绵P. conicasp. nov. 。两个新种具有似斜纹海绵属的基本特征:体壁薄;由排列不规则、分级的十字骨针为基底构成骨骼;除十字骨针外,还穿插排列有五射针、六射针、弯弓形和针形双尖单轴针等。然而与模式种不同,两个新种十字骨针分级不明显;同时,两个新种在外形、骨针组成、最大十字骨针射长比等方面,与本属的其他种都存在明显差异。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寒武纪早期原始海绵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海绵动物早期起源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83.
以黔西北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对钻井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对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原始TOC分别为8.68%~10.50%和0.60%~9.45%,原始生烃潜量分别为62.77~75.20 mg/g和4.44~69.70 mg/g,演化至成熟时平均产气量分别为93.35 cm3/g和58.58 cm3/g,证明了牛蹄塘组页岩原始生烃能力远好于龙马溪组页岩。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最大吸附气含量分别为1.81~9.07m3/t和2.24~2.49 m3/t,孔隙大小主要分布在3.48~3.65 nm范围内,牛蹄塘组页岩总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总体上小于龙马溪组页岩。综合研究认为:牛蹄塘组页岩与龙马溪组页岩相比,更有利于富集吸附态天然气,但牛蹄塘组页岩天然气生成时期早、演化时间长,导致大部分天然气散失,加之页岩孔隙度降低也导致游离气富集能力下降,最终使得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能力弱于龙马溪组。  相似文献   
84.
<正> 沉积盆地古厚度的恢复是一项研究较薄弱而又极其重要的课题。目前的恢复方法主要有压实法、压实系数法、脱压实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地质统计模型法,它们大都受应用条件、适用范围的限制而难于推广。有的虽很精确,但计算繁杂,应用不便;有的存在较大的  相似文献   
85.
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晓前寒武纪)是白云岩广泛发育的海洋碳酸盐沉积时期.在灯影组中部发育从海水直接沉积、沉淀的原生白云岩。目前仍保留其原始组构特征。从40个原生白云石(岩)中测得:泥晶白云石的δ^13C值为‰,δ^18O值为-1.17‰(n=6);藻白云岩的δ^13C值为3.52‰,δ^18O值为-1.86‰(n=5);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为2.90‰,δ^18O值为-2.65‰(n=8);海水刃状白云石胶结构的δ^13C值为2.96‰,δ^180值为-2.41‰(n=8);泥晶纹层和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C值为2.79‰,δ^18O值为-3.13‰。40个岩样的δ^13C平均值为3.25‰±0.44‰,δ^18O平均值为-2.12‰±0.98‰(均以PDB标准)。对于灯影峡期海相白云岩的原始δ^13C和δ^18O值,不采用所有样品的平均值.而是采用原生白云石沉积物与海水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和δ^18O值两个图示分布区重叠部分的最重同位素值,即δ^13C值为4.43‰(PDB标准),δ^18O值为-0.62‰(PDB标准),将其作为灯影峡期海洋碳酸盐岩的原始同位素组成。对海水原生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盐度进行了测定,海水δ^18O计算值为2.90‰(SMOW标准),用原始δ^18O值计算的厚生白云石形成时的海水温度为408℃。这说明中国南方灯影峡期的海洋为走热的较高的海水温度环境。  相似文献   
86.
佟洁 《甘肃地质》1999,8(1):86-91
由于构造变动,改变了沉积岩层的原始水平状态,其中的沉积构造(砾石群或斜层理)的产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恢复其原始产状,是古水流分析的一项重要环节。以往是用吴氏(吴尔福,1902)网投影法完成的。现在提供设计的一微机程序,以快速、准确、批量及高效等优点弥补了旧法的诸多不足,为拟创新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几种保护电脑重要文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鲁科一井"(CCSD-LK-Ⅰ)768.9~1112.3m之间的上白垩统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磁化率各向异性(AMS)以及天然剩磁组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特征剩磁(ChRM)和黏滞剩磁(VRM)方向恢复岩芯原始方位的可行性.三轴等温剩磁热退磁曲线、磁滞回线、反向场退磁曲线、一阶反转曲线等岩石磁学测量结果表明,沉积岩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335块样品的AMS测量结果表明磁化率椭球主轴的最大轴K1和中间轴K2与水平面夹角较小,最小轴K3接近垂直于水平面分布,说明沉积岩保留了原始沉积磁组构特征.系统热退磁实验表明,多数样品在25~350℃和500~690℃温度段分别获得VRM和ChRM分量.利用ChRM偏角方向,并考虑构造旋转量校正,对VRM偏角方向进行恢复,Fisher统计得到DVRM=-1.3°,IVRM=59.6°,与当地现代地磁场方向(D=-6.7°,I=53.9°)基本一致.用ChRM偏角方向对磁化率主轴K1偏角方向进行校正,校正的结果为:D_(ch_K1)=349.2°,I_(ch_K1)=-0.7°.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地质勘探中利用古地磁学方法恢复钻孔岩芯原始方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9.
分别运用原始曲线分析法和归一化速率方法分析门源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3个地电阻率台站数据变化。从原始曲线来看,金银滩台EW道临震前2个月出现大幅突跳及保留年变形态的趋势下降(-3.3%);山丹台NS道趋势下降(-1.9%)、EW道趋势上升(3.1%);武威小西沟台NS道趋势下降(-3.3%)、EW道趋势上升(2.8%),震后EW道趋势转平。而3个地电阻率台站归一化速率曲线在门源地震前均出现超过阈值的现象,但各自归一化速率形态存在差异。整点值突跳变化和日均值、月均值曲线加速变化、转折变化,尤其是上升至高值阶段出现的转折变化均可作为异常形态进行分析,以上变化不明显时需结合归一化速率方法提取异常。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井探原始地质编录数据和地质编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井探数字化地质编录的E—R数据模型。以关系型数据库、GIS、图形图像、软件编程等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交互式数据采集法、可视化图形编录法、集成化图形编录法、数据式图形编录法等用于井探工程数字化地质编录的实现方法和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