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图斑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主要要素,其矢量化方法的优化与否不仅关系着整个数据采集的进程,而且还将影响到土地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否。文章针对传统的图斑矢量化引起的面域交叉、对象撕裂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弧段的图斑矢量化方法,并通过线状地物与图斑的叠合分析,建立线状地物...  相似文献   
72.
基于ASD地物光谱仪的两种天空光测量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sD地物光谱仪最常用的两种天空光测量方法--标准灰板反演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同时观测广州市天空光辐亮度,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了两种测量结果的灰关联系数计算;分别对两种测量方法获取的辐亮度值进行直接比较和两种测量结果的灰关联系数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板反演的天空光和不同方位、不同观测天顶角的天空光的灰关联系数有...  相似文献   
73.
利用光谱特征进行岩石矿物分析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蚀变矿物如赤铁矿、水云母等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具有诊断性强的波谱特征。因此,利用典型岩石矿物光谱特征可为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蚀变矿物进行光谱测量,经数据处理获得了不同典型蚀变岩石矿物的反射率光谱曲线。通过对这些光谱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岩石矿物反射率的因素,探讨了水云母、萤石、赤铁矿等典型蚀变岩石的反射率曲线特征,并建立了相应的典型蚀变矿物光谱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74.
将模糊数学中极小-极大算子的概念引入到遥感影像线状地物的半自动提取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影像上各种噪声的影响,提取速度较快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5.
利用地物杂波进行天气雷达强度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物杂波的回波强度相对稳定,对成都和新疆地区的寺物杂波强度的统计表明,地物杂波的雷达反射因子方差分别小于3bd和1.5bd,因此,地物回波可作为一个标准目标,用来对天气雷达进行强度的标定,本文给出了这种强度标定的流程图,标定方法和标定结果。使用这种标定方法将大大改善天气雷达的维护和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76.
以广西桂林会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SegNet和低空无人机影像,构建会仙岩溶湿地地物信息提取模型,探讨多分类SegNet模型与融合单分类和双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的差别,分析epoch参数设置对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分类SegNet模型对会仙岩溶湿地地物的分类结果的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59和0.67,融合单分类和双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的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68和0.79;与多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精度相比,融合多个单分类和双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的F1分数明显增大。因此,融合多个单分类和双分类的SegNet模型更适用于提取会仙岩溶湿地地物信息;构建更优的会仙岩溶湿地地物提取SegNet模型,设置epoch值为10相对更合适。  相似文献   
77.
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正形成两大平行发展、相互作用的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数字孪生的理念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笔者所在单位面向数字孪生城市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在全国开创性地开展了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本文结合上海市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从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智能化全息测绘关键技术及测绘成果等方面展开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78.
地物波谱特性是利用遥感进行建模反演和地物目标探测识别的理论基础,波谱数据库对于提高遥感应用水平有重要作用。为规范和丰富中国波谱数据库并促进其在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依托国家科技性基础专项,建立了“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在数据规范编制、波谱数据采集实验与整编入库、地物波谱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示范初步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波谱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规范方面,建立完善了测绘地物波谱与配套非波谱数据收集与汇总标准、测绘地物波谱和配套非波谱参数测试技术规范、测绘地物波谱库地物分类编码规范。依照项目制定的数据规范标准,对现有波谱数据进行了整编和入库,共计整编数据1.4万余条;组织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典型地物波谱采集实验以及相应配套参数测量实验,主要试验类型包括典型地物波谱测量试验、定点时间序列测量试验、多尺度测量试验、全波段测量试验、参数控制测量试验和无人机观测试验等,共计获取地物波谱1.7万余条。特别是在华北和东北进行了全波段观测试验(可见光—近红外波(0.35—2.5 μm)、红外波段(3—15 μm)、微波波段(Ka、K、X、C、L波段)),获取冰雪、土壤、植被冠层、人工目标的全波段数据。为方便波谱数据的应用和共享,项目建设了包含3万余条数据的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GOSPEL)及数据共享平台。依据地物波谱数据的类型和应用需求,形成了全波段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多角度光谱反射率数据集、多尺度典型地物反射率数据集、长时间系列波谱数据集等共25个特色数据集。基于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进行了地物分类、遥感机理模拟、遥感定量反演、遥感产品验证等方面的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79.
对遥感影像线状地物的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分别采用Snakes模型、二值形态学和面向对象处理等3种算法智能化提取线状地物。通过实验验证,3种智能算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且Snakes模型在各种线状地物提取上表现稳定,而二值形态学和面向对象算法在部分线状地物提取上表现较为突出,整体稳定性却不如Snakes模型。  相似文献   
80.
机载多光谱LiDAR的随机森林地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多光谱LiDAR技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距,不仅可以快速获取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还可以获得多个波段的地物光谱信息,可广泛用于地形测绘、土地覆盖分类、环境建模、森林资源调查等。本文提出了多光谱LiDAR的随机森林地物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对LiDAR强度数据和高程数据提取分类特征,完成多光谱LiDAR的随机森林地物分类;并分析随机森林的特征贡献度特性,采用后向特征选择方法实现分类特征选择。通过对加拿大Optech Titan多光谱LiDAR数据的试验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地物分类精度,而且可以适当地去除部分冗余和相关的特征,从而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