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2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258篇
测绘学   1709篇
大气科学   699篇
地球物理   809篇
地质学   2707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4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精密施工,认真分析建筑物建设中发生的变化,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972.
针对煤炭资源的长期无节制开采,造成矿区地表沉降、塌陷、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使用Sentinel-1雷达数据,对鹤岗矿区进行形变监测,分析2017年3月26日至2021年12月18日期间地表形变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鹤岗矿区地表形变严重,形变量在监测期内逐渐增大,最大累计形变量达到-585 mm。空间分布上,相较于2013—2016年,振兴矿、新岭矿地表形变有减缓趋势,峻德矿有向南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3.
为了解决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法在处理起伏地表自由边界条件时需进行复杂坐标转换和插值运算的问题,以及对起伏地表进行阶梯状离散近似所产生的虚假散射波问题,将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正交贴体网格生成技术引入到起伏地表下VTI介质的网格剖分中,采用基于同位网格的DRP/opt MacCormack有限差分法模拟起伏地表下VTI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网格的正交性使实施自由边界条件时无需做复杂的坐标转换和插值运算。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网格剖分法能够有效消除阶梯状网格产生的虚假散射波,从而提高起伏地表下VTI介质地震波数值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974.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5.
运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获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是目前地学分析应用满足精细化要求的基础数据。目前对森林覆盖下DEM产品的精度影响分析依然有所欠缺。以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结合全站仪实测的高程碎部点与机载LiDAR数据生成的高精度DEM产品数值做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经多重比较分析(LSD)可知,以马尾松为代表的针叶林和以桉树、茶树、黄连木、荔枝、阔叶混合林为代表的阔叶林之间差值相差较大,说明针叶林和阔叶林两种不同森林覆盖类型的绝对精度存在差异。但Robust检验结果显示阔叶林地表DEM的精度均值相等性为1,说明阔叶林(以桉树、茶树、黄连木、荔枝、阔叶混合林林地为代表)地表DEM精度不受树种的影响。综上,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地表DEM精度差异显著,说明阔叶林和针叶林对机载LiDAR生成森林区域地表DEM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977.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往往涉及大量挖方填方工程,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地面沉降和植被破坏问题。本文基于SBAS-InSAR技术结合遥感数据处理对延安新区平山造城工后地面沉降及植被恢复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目视解译及DEM提取,获取工程基本特征;随后,基于SBAS-InSAR技术对新区工后地面沉降进行探测;最后,利用遥感提取新区的NDVI时序数据。结果表明:(1)延安新区建筑工程建设滞后挖填方工程约2a,填方区域沿着原始地形的沟谷展布,挖填方体最大厚度均超过90m;(2)延安新区主要沉降区为填方区域,2017~2018年最大沉降速率达45mm ·a-1,主要建筑工程所处的挖方区无明显地面沉降,工程边坡大多处于稳定状态;(3)延安新区2013~2015年NDVI平均值增长230%,2015~2018年增长50%,植被恢复明显。延安新区平山造城工程的规划建设合理的规避了地面沉降及缓解了生态环境恶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8.
基于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轨道-桥梁-桥墩-季节性冻土区场地的地面振动和沉降问题, 选取哈大高速铁路铁岭至四平段某桥墩及周围基础场地为测试段, 对实测数据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了桥墩及周围不同场地的振动特性, 结果表明:桥墩和基础场地的振动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础场地对振动有放大效应, 且不同基础场地对振动的放大效果也明显不同。结合实测概况建立了桥墩-基础场地有限元数值模型, 分析桥墩及基础场地在不同季节的振动传播特性, 以及基础场地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并利用累积塑性应变模型对重复列车荷载作用下季节性冻土区基础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 发现场地振动加速度峰值随与桥墩距离R的增大而衰减, 且在冻结季的振动衰减速度明显小于非冻结季的; 基础场地地表的累积沉降在距桥墩R=0.5 m处最大, 且随着列车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9.
980.
围绕数据源、提取方法以及不透水面应用研究3个层面对国内外学者提取不透水面做出了总结,其中数据源主要介绍了Landsat系列、Sentinel系列以及高分系列,不透水面提取方法主要归纳了指数法以及光谱混合分析法,应用研究主要针对不透水面演变分析、与城市生态问题的探究。通过归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不透水面的扩张会导致城市地表温度的上升,同时与其他一些生态问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