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4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测绘学   990篇
大气科学   680篇
地球物理   799篇
地质学   2267篇
海洋学   562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62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郑明华 《地学前缘》2014,21(5):1-12
概略地回顾矿床地质学充满争端与发展的历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矿床地质学为找矿勘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取得的进步,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列举了成矿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如从不同角度建立了新的区域成矿理论,成矿物质多来源(多源论)的建立,沉积成矿理念的转变与发展,层控矿床理论的崛起,岩浆成矿理论研究的深入,微生物成矿机制的备受重视,以及地表特异环境成矿作用的新认识等。在找矿实践方面,列举了全球范围内在近30年发现的许多新矿种和新矿床类型;列举出世界上许多巨型矿床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指出未来在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时,应注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在充分应用当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同时,直接观察和正确分析矿床地质现象,依然应是研究矿床地质的最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92.
藏北羌塘高原双湖地表热源强度及地表水热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加热及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客观条件限制,藏北羌塘高原腹地尚无系统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羌塘双湖极端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1年10月-2012年9月一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尺度下双湖地区地面加热场特征,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及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1) 双湖地区年内地表热源强度基本为正,年平均热源强度为79.5 W/m2;然而地表热源强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夏季热源强度大于冬季,白天热源强度大于夜间。夏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弱热源,冬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冷源。(2) 双湖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季节变化明显,7、8月份地—气间主要以潜热交换为主,其他月份主要以感热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年平均上主要以感热交换为主,年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55.4 W/m2和24.1 W/m2,波文比为2.3。(3) 双湖地区降水和蒸发皆主要集中在6-9月,年降雨量为332 mm,年蒸发量为312.9 mm,年水量差为19.1 mm,地表水量存在不平衡现象。(4) 双湖地区地表蒸发力很强,年潜在蒸发为1888.2 mm,年均湿润指数为0.17,属典型半干旱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93.
藏北高原地区地表辐射出支和能量平衡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马伟强  马耀明  李茂善  Z.   《冰川冻土》2005,27(5):673-679
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能量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基于中日合作项目"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在2001年8月至2002年9月的观测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藏北地区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等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有关藏北高原地表能量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地表沉降的现场监测结果,主要分析了加固区的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影响区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真空能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以及停泵后的地表回弹量.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大幅消除沉降量,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贵州主要城市地表松散沉积物中微量元素与土壤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贵阳等九个城市地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城市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受有微量元素污染.在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元素异常、环境灾变等环境问题,笔者认为,贵州城市地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生命有害元素污染,可能对长江和珠江流域造成不良影响,应尽快开展多目标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科学准确的划分地表环境的安全、隐患及污染区,并对已遭受微量元素污染的地区制定出有效的修复方案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北方风尘中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及形成时代不同,其Sr-Nd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在表生迁移过程中很少被改变,因而在示踪岩石、矿物以及沉积物的来源和成因方面常被视为一种经典的地球化学手段[1~3]。近年来,利用此方法研究中国北方风尘的来源及迁移路径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9]。然而,已有的工作主要以全样为研究对象,或者对样品仅作了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并未建立在风尘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这一基础性工作之上,因而所获得的结果是否接近真实,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为了弥补已有的工作不足和将更正确地运用Sr-Nd同位素手段确定风尘的源区和追踪其迁移路径,本文测试灵台剖面不同粒度组分及其酸不溶物中  相似文献   
997.
地表温度和地表辐射温度差值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依据实验数据,研究利用标准黑体源对红外辐射计测定值进行标定的方法;分析天空比辐射率的变化特性;计算天空环境辐射,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进行比较;推算考虑天空环境辐射和地表比辐射率后的地表温度,研究地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值。结果表明:①地表辐射温度未经标准黑体源标定与标定后的差值绝对值在0.1~1℃之间;②天空比辐射率的变化范围为0.75~0.85,不同下垫面天空比辐射率日变化趋势非常一致;③用空气温湿度计算的天空环境辐射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的差值较小,相对误差平均为3.1%,但是天空37°热红外辐射计观测值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差值较大,相对误差平均值达到38.1%;④地表温度高于地表辐射温度,差值在0.2~1.5℃之间。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发展利用GMS 5/VISSR每小时卫星观测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首先利用时空判断法进行云检测寻找晴空像元,然后从辐射传输方程出发,由实时探空资料求取大气上行、下行辐射率及大气透过率,根据由AVHRR NDVI导出的地表比辐射率,用单时相双光谱分裂窗法反演得到地表温度.比较反演结果与54511站及其他中国基准站2000年地面0cm地表温度实测值,相对于国际上其他经验公式而言,本文算法在精度上有所提高.敏感性分析试验着重于大气衰减的影响.基于本文算法,给出了内蒙中东部地区地表温度连续4天的变化实例以及东亚部分陆地“纯晴天”地表温度图.  相似文献   
999.
EOS/MODIS接收系统的维修及性能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介绍安装在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的EOS卫星MODIS数据接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系统运行后出现的故障和维修范例。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了4价阳离子Zr、Hf在水合氧化铁(HFO)上的吸附及其在胶体/溶液界面的分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等价元素Zr、Hf在HFO上的吸附是非线性的,在吸附和共沉淀过程中二者发生了分异,Zr的吸附能力要大于Hf;pH<6时,固相中Zr/Hf比值随pH的升高迅速降低,而在天然水体pH范围内(pH≥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