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6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2799篇
测绘学   843篇
大气科学   837篇
地球物理   1228篇
地质学   7252篇
海洋学   930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584篇
自然地理   47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本实验以64d为限,设A1(34%),A2(38%),A3(42%)三个蛋白梯度水平和B1(5%),B2(8%),B3(11%)三个脂肪梯度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及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平均体重(0.69±0.23)g]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脂肪水平对32d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P0.05)。B3组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均显著低于B1和B2组(P0.05)。全虾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地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全虾的干物质、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以及肌肉中脂肪、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胰脏中脂肪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蛋白水平对肝胰脏中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本文认为日本沼虾饲料脂肪水平应以5%—8%较为合适,蛋白质水平应在38%左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92.
丝状藻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增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考察了与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相关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了可促进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达到生长速率快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为:初始丝状藻体来自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基于8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生长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除开pH、复合维生素浓度和NaHCO3浓度外,其他因子对丝状藻体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43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强27μmol/m2·s-1、盐度25、pH值8.5、复合维生素浓度15μg/dm3、NaHCO3浓度2 mg/dm3、每天光照时数18 h、营养液浓度为f培养介质.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生长速率高达12.07%,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10.70±0.88)%/d.  相似文献   
993.
试验以大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初始体质量每尾约38g)为材料,研究了流水养殖条件下放养密度(40/m~2、70/m~2、93/m~2、110/m~2)对其体组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d饲养,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体组分产生了负面影响,水分和灰分含量随密度的增大呈升高趋势,粗脂肪和粗蛋白随着密度增大而下降;同时大杂交鲟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随密度增大而降低;血清有机成分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素等含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血清无机离子磷和镁含量也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本文试验结果说明放养密度改变了大杂交鲟体内营养物质的的吸收、代谢和分配,造成机体和血液中生化组成的变化,进而可能对鱼类的营养状况及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等熵思维”到“等熵位涡思维”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小刚  王秀明  陶祖钰 《气象》2014,40(5):521-529
等熵位涡守恒与中纬度斜压扰动发展之间的诊断关系可用于对气旋发生发展的预报,并作为理解水汽图像的动力学场而在业务上使用。"等熵位涡思维"建立在等熵面分析的"等熵思维"基础上。本文首先依据基础的动力学理论,对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动力学解释和业务应用作回顾和讨论,内容包括:等熵面随高度分布特征、等熵坐标中的垂直速度场、等熵面上水汽输送解释、等熵面上高空急流和锋区的特征等。其次,通过与等熵面物理量场分析和斜压二层模式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的比较,着重回顾和讨论等熵位涡面上的物理量场和业务应用,内容包括:对流层顶定义及其温压湿分布特征、对流层顶等熵位涡面上急流和锋区的特征、对流层顶等熵位涡面上的垂直速度场、"等熵位涡思维"与气旋发展及位涡、水汽图像在改进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995.
梅雨期经大别山两侧暴雨中尺度低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江淮流域暴雨日数和低涡过程,结果表明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 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地形影响。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侧沿长江流域及经山脉北侧沿淮河流域的浅薄低涡遇大别山绕行、爬坡同时存在,并且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条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的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山北淮河流域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比山南长江流域低涡强一些。绕行山脉南北两侧的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表明,垂直剖面上湿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沿淮河的北路低涡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山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对2011年6月16-18日引发强降水的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西南低涡所引起强降水的范围和移动。低涡首先在低层850 hPa形成,9 h之后在700 hPa出现闭合低涡,发展成熟。西南低涡的初生和成熟阶段在对流层低层都维持与正涡度和高位涡中心相耦合的动力结构,并伴有上升运动;在成熟阶段,上升运动、正涡度柱和高位涡柱明显加强、发展至对流层高层(300 hPa)。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对降水带的强度和移动都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位涡收支诊断分析表明,非绝热作用项的垂直结构与垂直通量散度项相反,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作用项有利于低层位涡增长、抑制高层位涡增长,对西南低涡的生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2009年豫南一次强暴雨过程的位涡方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8月28—30日河南省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借助模式输出的模拟数据计算位势涡度及位势涡度方程收支,并利用位涡收支方程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位势涡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及热力特征。位涡异常高值区与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大致位于位涡高值中心东南侧。位涡收支方程中各收支项同样能够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性质。暴雨发展过程中大气中低层位涡局地增加,位涡局地变化大值中心驿应暴雨中心。各收支项中,引起中低层位涡局地变化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潜热加热作用、水平平流作用、垂直输送作用及摩擦作用。其中潜热加热与水平平流作用对暴雨中低层正变位涡起正贡献作用,潜热加热作用有利于位涡局地增加,水平平流作用易于低层位涡向流场辐合区聚集,引起局地位涡增加;垂直输送及摩擦作用对中低层位涡变化表现为负贡献作用,垂直作用易于将中低层位涡向高层输送,使得低层位涡减小,高层位涡增加。在摩擦作用下,低层位涡被大量耗散,使得中低层位涡局地减小。  相似文献   
998.
陈梦云  孟新  彭晓东 《遥感学报》2014,18(5):1059-1071
地形绘制一直是图形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球面地形绘制,其在形状和数据组织方面比平面地形绘制更加复杂。在已有球面地形绘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eometry Clipmap的球面地形剖分与绘制方法。该方法以构建正二十面体球面网格为基础,将正二十面体划分为十个菱形区域,采用球面菱形网格的剖分,针对每个菱形区域的周边网格进行重新剖分和组合,形成一个虚拟的3×3的大菱形区域,扩大了Clipmap的活动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Clipmap的跨边界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在低精度MEMS-IMU和GPS组合导航中,由于IMU的精度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解析方法实现方位失准角的粗对准,造成了大方位失准角问题,从而导致系统的强非线性。通过变换状态量,用方位失准角的两个三角函数代替方位失准角作为状态量,建立了新的线性系统方程。用改进奇异值分解法对新对准系统进行可观测度分析,完成了车载导航试验,结果表明:本初始对准方案在低精度的组合导航中具有很好的对准精度和对准速度。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不同尺度下的位场数据进行边界检测可获得相应的多尺度边界信息,其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填图、矿产资源圈定和结晶基底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联合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BEMD)和小波模极大值(wavelet modulus maximum, WMM)方法实现位场数据多尺度分解及各尺度异常边界检测,首先,证明了BEMD方法能够实现对位场的多尺度分解,且分解各尺度异常具有实际地质含义;然后,对构建的模型重力异常进行边界检测,结果显示, WMM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检测出组合模型体的边界位置、走向及分布范围;最后,将该联合方法用于三峡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解和各级固有模态函数的边界检测,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曲线对分解各尺度异常进行场源深度估计,得到了三峡地区不同深度层位上的构造或岩体线性分布特征,并对各尺度异常边界检测结果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解释,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