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49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其认为有趣或需要的知识。情境教学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构建意义。本文以桂花产业为例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实现主动学习,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2.
宗燕  翟红云  蒲海燕 《地理教学》2023,(1):19-22+14
与传统的“一课多境”教学模式相比,“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该教学模式具有设计精、处理透、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等特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有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将“探秘新疆‘三生三世’”作为情境主题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创设“今世——入干旱之境”“前世——溯干旱之因”“来世——解干旱之困”三个子情境,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串联成线,形成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整体性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53.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浅层次的接触感知走向深度体验培育,需要构建与之相适配的教学模型。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培育的教学模型有三个基本的向度:全情境、问题链和探究活动。本文以“水循环”为例,探讨了全情境的意义向度、问题链的认知向度和探究活动的实践向度下的教学设计过程,并分析了其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培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4.
古丹萍  邹金伟 《地理教学》2023,(8):25-27+24
乡土资源是重要的地理教学资源,本文以“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例,以深圳沙井“千年蚝乡”乡土资源为素材,以开发海洋资源为背景,以“生蚝”养殖地变迁为主线,探索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情境化案例设计。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强化和迁移,并且是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5.
赵红 《地理教学》2014,(22):31-32,36
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问题情境设置的重要性为依据,以人教版必修一"地方时"的教学为例,结合多年的从教实践经验,浅谈如何巧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和主动探究。一、巧设生活情境引入概念[情境设置]如图1,ABCD四点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O点,B、D点分别在晨线和昏线上。设置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56.
正课堂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创造促使学生准确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氛围。用历史故事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笔者将  相似文献   
57.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问题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地进行课堂探究的目的。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形成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58.
刘欣 《地理教学》2014,(11):49-51
正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更加细致入微,尤其在非选择题当中围绕某个主题设计新情境,依据信息迁移知识,进行梯度设问,重视思维和推理过程,同时对答案的表述要求更加精细和准确。为了能在地理高考中突破非选择题的瓶颈,取得理想成绩,笔者针对近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微专题"复习模式,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59.
屏蔽是一种遮挡现象,由于形象屏蔽的存在,一些旅游景区的发展往往陷入困境。"景区形象"从理论上说是可以塑造的,但实际中存活于人们心目中的只是景区的"感知形象",人们依据感知形象做出相关决策。景区形象的屏蔽实质上就是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在人们感知景区的过程中,会经历原生性、决策性、实地性等不同阶段上的感知形象屏蔽。不同阶段的感知形象屏蔽的作用机理也有所不同,分别通过形象认知类化、感知效用优化以及符号传递内化等发生作用。相关景区应从人们感知景区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避免感知形象屏蔽发生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0.
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存在于特有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之中。它是一种活态的遗产,因此,需要在发展中对其进行保护。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兼顾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本文在对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的农业遗产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辨析此类遗产地旅游的概念范畴,总结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与开发、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旅游感知以及旅游开发影响等方面。今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可以在遗产地旅游利益共享机制、旅游演化机理、旅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以启发理论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