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4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全球离散网格是面向空间大数据的模型框架,常用于构建数字地球平台。基于球体的剖分瓦块不仅可以构建真三维的数字地球模型,而且可以实现天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集成、融合、表达和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网格的剖分原理、网格几何特征分析和编解码方法等理论体系,并利用剖分瓦块实现了球体的任意分割以及地下、地表和空中实体的可视化建模。研究表明,球体QTM网格具有剖分规则简单、体系规整、几何特征明晰,适用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可以推广到椭球。因而,该方案可用于天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2.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与信息化时代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应用越来越广泛。时空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海量数据的管理成为时空信息平台设计的关键。以智慧唐山建设为例,结合云计算技术,探讨时空信息平台数据库的构建,针对云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云平台数据库体系架构以及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明确基于云计算时空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内容,探讨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时空信息云平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进一步探索"感知校园"建设为师生带来的便利服务,该文以物联网、GIS、SOA、三维展示等技术为基础,以MapGIS K9为基础支撑平台,设计了一种感知校园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广大师生,支持Web客户端和移动终端两大类终端设备,集虚拟校园服务、校园导航服务、校园视频监控、客流统计分析、校园活动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学习、工作、管理和生活等信息的较全面感知,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感知、查询与交互的感知服务平台,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出发,研究了标准地址数据模型、地理编码系统核心引擎、地理编码应用系统等内容,设计了一套面向海量地址数据的地理编码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效率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并在人口、工商等领域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5.
从测绘地理信息视角出发,通过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总结与分析,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时空信息云平台为载体,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全面梳理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4个重要组成部分,剖析了智慧城市的关键支撑技术。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离不开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必须大力发展天空地一体化的地理信息实时获取技术、海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智能化处理与管理技术、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智慧服务技术,同时应解决好相应的技术难题,以更好地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7.
主要介绍了五大连池风景区微信公众账号的建设模式,微信公众账号作为景区的宣传推广工具,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自助导览服务,解决游客旅行前、中、后所需,实现智慧旅游移动端应用,集旅游推广营销与游客旅行服务构建一体化移动端产品。微信公众账号还将以二维码的形式,在"天地图·五大连池"门户网站、景区入口以及各大商场、酒店醒目位置展示,作为打通线上线下的必要环节,以提升游客访问量,形成智慧旅游O2O闭环。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建设除了技术支撑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活动及其空间的影响。本文在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是适应当前城市化战略转型、公共服务提升、社区发展和城市问题解决的必然趋势,从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平台两个方面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从流动空间以及新的人地关系、时空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的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明确地理学应对和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于城市地理研究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的主要方向,包括顶层设计、功能和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整合、城乡治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9.
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交通建设,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影响居民出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共识背景下,由于"智慧交通—可达性—出行行为(碳排放)"间复杂的影响作用机制,已有的研究难以判断智慧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可达性提高将增加抑或减少出行碳排放。如何通过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并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减少出行碳排放是当前中国智慧交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理论框架,并以广州为研究案例地,研究了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0.
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景区实现精细化、低碳化、移动化的管理方向,并最终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智慧景区的探讨多集中于技术、管理和服务层面,尚无文献从游客视角对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游客的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应该从景区智能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智能系统、智慧游览系统、智慧预报系统、旅游电子支付、景区综合智能系统、景区安全救助智能系统、景区智能交通系统和景区资源保护智能系统9个方面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进行了智慧景区的实证评价。最后,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智慧景区建设的优势、不足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