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5篇
  免费   3067篇
  国内免费   3206篇
测绘学   2222篇
大气科学   2415篇
地球物理   2497篇
地质学   8083篇
海洋学   1288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2013篇
自然地理   3153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876篇
  2022年   1007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706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1247篇
  2013年   948篇
  2012年   1094篇
  2011年   1147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1078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10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本文针对超高压容器研制工作的需要,对先热套后自增强的双层厚壁简体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和断裂分析,给出了自增强压力的计算公式、不同区域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在屈服层中有关位移与应变的计算公式和断裂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实例,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在理论推导中所采用的基本假定是:(1)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2)轴向应力σ_z与简体内任意一点的动半径座标r无关  相似文献   
922.
世界森林的数字地球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5):321-326,T001,T002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923.
论博格达俯冲撕裂型裂谷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66,自引:23,他引:43  
博格达裂谷带位于准噶尔与吐-哈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呈东-西走向,东端与克拉麦里-哈尔里克泥盆-石炭纪火山弧呈大角度相交。该 裂谷于早-中石炭世启动和沉降,在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夹双峰式火山岩。裂谷的闭合发生于中石炭世末至晚石炭世。在裂谷闭合后区域构造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折时期,发生了以辉绿岩为主的侵入活动,并伴有少量中-酸性分异产物。博格达裂谷东、西两段的演化特征有着显著差异。东段早石炭世就已开始裂离,裂离过程的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仅有少量流纹岩,裂谷盆地强烈沉降,形成深海-半深海环境,裂谷在中石炭世末至晚石炭世初即已闭合,裂谷岩系因强烈褶皱,与上覆二叠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显示了“突变”式闭合特征。与此不同的是,西段至中石炭世才开始明显裂离,裂离过程的火山岩以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玄武岩量较少,火山-沉积岩系均形成于浅海环境,裂谷至晚石炭世末才发生闭合,裂谷岩系因未发生强烈褶皱,故与上覆二叠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显示了“渐变”式闭合特征。该裂谷的形成是古亚洲洋壳向先存的准-吐-哈陆块斜向俯冲,将其东南端撕裂的产物,因而可称为俯冲撕裂型裂谷。演化过程沿走向的明显不均一性是这类裂谷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24.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4):321-326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925.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耀南  俞如龙 《矿物岩石》2001,21(3):153-159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本文试以“多次造山”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说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造山阶段,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其后由一系列弧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或微大陆)组成。中生代中-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从而形成本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征。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特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26.
将辽宁作为一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1~2004年辽宁的水资源状况及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2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生物学科教育模式受到了时代的冲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目前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28.
油气储运系统钢结构设备地震火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防和减轻油气储运系统地震火灾危险性是防震减灾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油气储运系统的地震火灾特征及防火要求,对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在遭到破坏和平时情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有限元法对油气储运系统中典型钢结构设备在地震火灾荷载作用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料遭到强地震荷载破坏后,钢结构的抗火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29.
A series of 17-yr equilibrium simulations using the NCAR CCM3 (T42 resolution)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scale impacts of land cover change and increasing CO2 over China. Simulations with natural and current land cover at CO2 levels of 280,355, 430, and 505 ppmv were conducted. Results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ajor climate fields (e.g.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wind speed) on a 15-yr average following land cover change. We also found increases i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in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ue to land cover change. Increases in CO2 affect both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so that changes in the diurnal range are small. Both land cover change and CO2 change also impact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with increasing CO2 tending to lead to more intense precipitation and land cover change leading to less intense precipitation-indeed, the impact of land cover change typically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versus the impacts of CO2. Our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inclusion of future land cover change scenarios in long-term transitory climate inodelling experiments of the 21st Century. Our results also support the inclusion of land surface models that can represent future land cover changes resulting from an ecological response to natural climate variability or increasing CO2. Overall, we show that land cover change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scale climate of China, and that regionally, this impact is of a similar magnitude to increases in CO2 of up to about 430 ppmv. This means that that the impact of land cover change must be accounted for in 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studie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930.
以国家气象中心的业务为例,分析了当前气象预报服务的业务能力与需求的差距,指出了进行气象预报服务业务流程的变革的必要性,探索了进行业务流程设计调整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提出了强化服务能力,深化预报业务,拓展评估产品的改革思路,以及建立服务、预报和评估互动的无缝隙预报服务流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