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2 毫秒
821.
本文基于断裂两侧应变能积累的概念,利用新夏垫断裂上探槽研究的古地震资料和1679年三河—平谷M8.0地震的历史资料,通过原地地震复发原则来评价指定断裂(段)在某一时段内的地震危险性,探讨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潜在震级。由此说明现今应变能确定所面临的困难,而应用局部化应变(变形)与岩石-断裂系统局部失稳临界条件之间的联系,理论上可以由变形带的宽度减小率来预估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822.
利用P波参数阈值实时估算地震预警潜在破坏区范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朝勇  杨建思 《地震学报》2019,41(3):354-365
由于传统的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方法只能在已获取到震中位置和地震事件结束后才能产出,且往往需要数分钟的耗时,其实时性已无法满足地震预警要求。因此,为了快速产出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结果并将其用于预警,本文采用了一种结合现地预警技术和区域预警技术、基于预警参数(位移幅值Pd和特征周期τc)阈值的实时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方法。首先利用国内地震事件(4.0≤MS≤8.0)的记录数据和日本强震动观测事件(6.5≤MJ≤8.0)的数据拟合出特定的适应于我国的参数关系式,包括τc与震级M的相关性、Pd与峰值速度PGV的相关性以及Pdτc和震源距R的相关性;其次,根据最小震级(MS6.0)和仪器烈度(Ⅶ度)定义相应的参数阈值(Pd=0.1 cm和τc=1.1 s);最后,利用已有的3次破坏性地震事件数据开展线下模拟,对该方法的适应性和时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2013年MS7.0四川芦山和2014年MS6.5云南鲁甸两次中强地震,震后约10 s即可获取到比较稳定的潜在破坏区范围估计结果;而对于2008年MS8.0汶川特大地震,在其记录台站分布密度不高的情况下,震后40 s左右的估算结果始呈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23.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有害蓝藻水华仍是目前全世界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而有害蓝藻水华所引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太湖水源地水源水及自来水厂出厂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s)的污染现状,于2014年8月期间对贡湖湾某水厂水源水及出厂水中浮游植物胞内及胞外MCs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同时检测了相关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水源水中胞内MCs总浓度平均值为7165.5 ng/L,以MC-LR和MC-RR为主,平均浓度分别为3408.7和3398.8 ng/L,其中MC-RR占总MCs比例的平均值为56.1%;而胞外溶解性MCs浓度相对较低,平均浓度为142.6 ng/L,最高浓度仅为512.8 ng/L.水厂出厂水中胞内MCs的检出浓度(平均值为0.77 ng/L)和检出频率都很低,去除率达99.8%以上;而胞外溶解性MCs的检出浓度(平均值为21.71 ng/L)和检出频率相对较高,但浓度仍远低于国家标准1.0μg/L,其去除率相对较低,仅为62.9%~81.8%.数据分析发现,水源水中胞内与胞外MCs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胞内MCs浓度与总氮(TN)浓度、铵态氮(NH+4-N)浓度、总磷(TP)浓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浊度呈显著相关,而胞外MCs浓度与TN浓度、TP浓度、CODMn、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结果显示,TP对胞内MCs浓度变化的解释率最高,而胞外MCs浓度变化主要与胞内MCs浓度相关.最终,通过对出厂饮用水中MCs浓度非致癌风险指数的计算发现,出厂饮用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小,但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24.
印度洋偶极子预报技巧在多模式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北美多模式集合产品数据,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在不同模式中实际预报技巧和潜在可预报性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其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印度洋偶极子的有效预报时效在不同模式中差别较大,从2个月到4个月不等。其中东极子海温异常在不同模式中预报技巧的差别较西极子海表面温度异常更明显,表明模式误差和初始误差对东极子海表面温度异常演变的影响更为显著。另外,印度洋偶极子的实际预报技巧和潜在预报技巧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潜在预报技巧高的模式,其实际预报技巧也高。最后,本文诊断、分析了厄尔尼诺对印度洋偶极子预报技巧的影响,发现在厄尔尼诺和印度洋偶极子相关性较高的气候模式中,印度洋偶极子实际预报技巧也较高。  相似文献   
825.
为研究百年人类活动对广西防城江口沉积物的影响,依据2014-08取得的广西防城江口HSL柱的210Pb、粒度、常量元素、重金属元素数据,建立210Pb年代序列,对其重金属环境背景进行构建,对HSL柱的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进行计算,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SL柱210Pb年代拟合系数在0.9以上,该柱沉积速率约为0.37 cm/a。以沉积物粒度中<32μm体积分数为参比元素构建的防城江口的重金属环境背景显示:HSL柱20 cm以深为"清洁样品";10 cm(约1990年)以浅开始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5 cm(约2000年)以浅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显著受工业活动影响,Cd单因子危害系数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Hg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也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受防城港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0年之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有所降低,但部分重金属(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依然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826.
通过对2011年北部湾北部海域春季和夏季溶解氧(DO)及其他环境要素进行分析讨论,发现DO的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DO含量(平均8.11 mg/L)明显高于夏季(平均6.05 mg/L)。夏季北部湾底层部分区域存在DO低值,该低值区常年存在,并且DO最低值逐渐降低、低值区范围逐渐扩大。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夏季底层DO低值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夏季底层水体浮游植物产氧作用较弱,海水层化作用强,阻碍了表底层DO的交换;另外底层有机质分解的耗氧作用明显,出现了氧气的净消耗,由此导致夏季底层水体出现DO的低值。同时,由于2011年之后北部湾北部海域陆源污染排放和赤潮的频发使得该海域低氧状况加剧,潜在低氧区逐渐发展为低氧区。  相似文献   
827.
蒸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蒸发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对中国重要生 态过渡带水资源、生态恢复重建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1970—2017 年 70 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和小波相干方法,对秦岭南北气温和潜在蒸发(ET0)变化特征 进行分析,探讨气象要素与 ET0 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以滑动相关方法为基础,无论是滑动窗口 调整,还是去趋势序列,气温与ET0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秦岭南北气温上升,ET0 增加;但是,秦 岭南北气温与ET0 相关关系存在时空差异。以 1993 年为时间节点,前期气温和 ET0相关性呈现增 加趋势,后期则逐渐减弱;空间上西秦岭地区是气温和 ET0 的弱相关区。在主导因素上,ET0对太阳 辐射变化更为敏感,风速并非区域 ET0 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导致“蒸发悖论”现象并不突出。多因 素主导 ET0 变化,是秦岭南北 ET0 与气温响应关系存在时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8.
马建华  韩昌序  姜玉玲 《地理研究》2020,39(6):1233-1241
收集2001—2018年有关Hå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应用论文2323篇,重点分析2008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的论文203篇,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 Hå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是基于水环境沉积学理论建立的一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不适合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或污染评价,更不能被应用于水相溶质、大气颗粒物、地表灰尘、植物或作物等介质的生态风险或污染评价,但现实研究中评价对象错位的论文占2323篇论文的49.29%。② 不能生搬硬套Håkanson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级标准,必须根据具体参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整。Er第一级界限值应为所有参评污染物毒性系数(St)的最大值,RI第一级界限值可用∑St i×1.13并取十位整数得到。但是多数研究罔顾其参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照搬Håkanson的ErRI分级标准而出现错误的论文分别占203篇论文的45.32%和61.08%;虽然有些学者对RI分级标准进行了调整,但调整正确的论文只占23.81%。③ 只评价Hg单项生态风险或包括Hg在内的多个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时,不能用St Hg代替其毒性响应系数(Tr Hg)。  相似文献   
829.
泰国晚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主要为碱玄岩、玄武岩、粗玄岩和玄武粗安岩,属于碱性系列,呈现似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南海地区其他位置的同时代玄武岩特征一致。本研究玄武岩的斑晶矿物主要为橄榄石、斜长石及少量的单斜辉石。利用全岩组分推算,泰国玄武岩源区岩性为石榴石辉石岩,与越南、北部湾等地同期玄武岩的岩性类似。本研究利用PRIMELT软件模拟计算了泰国晚新生代玄武岩的原始岩浆组分。利用反演的原始岩浆组分计算出本区域的玄武岩熔融温度范围为1 425~1 442℃,熔融压力范围为22.3~27.4 kbar,类似于海南岛(1 420~1 530℃,18~32 kbar)和越南南部地区(1 470~1 480℃,29.7~32.8 kbar)。本区域的地幔潜在温度为1 448~1 467℃,与越南南部(1 468~1 490℃)类似,稍低于海南岛北部(1 420~1 530℃)。总体上,泰国晚新生代玄武岩与南海地区其他区域同时代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过程类似,它们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均与海南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830.
博斯腾湖流域潜在蒸散发时空演变及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巧  焦黎  李稚  焦伟  陈亚宁 《干旱区地理》2019,42(1):103-112
运用博斯腾湖流域1970—2014年的气象站点数据及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ET0),对比分析了流域山区和平原区ET0的时空变化及对主要气象因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在年际尺度上,山区ET0在1970—2000年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P <0. 01),2000年开始,ET0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平原区ET0在1970—1993年间以-77 mm·(10 a)-1的速率呈减小的趋势(P <0. 01),1993年之后逆转为以83. 8 mm·(10 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P <0. 01),平原区的变化明显强于山区。(2)季节上呈现夏季为流域ET0最高的季节,是年变化的主要贡献者;而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平原区春季和夏季ET0大于山区,秋季和冬季略小于山区。(3) ET0变化对净辐射和风速最为敏感,同时,山区净辐射和风速对ET0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平原区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风速,风速对ET0的贡献率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