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4篇
  免费   1492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测绘学   7280篇
大气科学   866篇
地球物理   1527篇
地质学   2999篇
海洋学   871篇
天文学   358篇
综合类   1950篇
自然地理   5617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666篇
  2022年   851篇
  2021年   1026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720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1290篇
  2013年   946篇
  2012年   1075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底栖生物生物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s,RBF)、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3种插值方法对2007年4月获得的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并对插值精确度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经对数转化后的数据呈正态分布,而且3种插值方法对其进行插值,所得的等值面图效果比原始数据所得等值面图效果好。交叉验证显示,对数转化数据插值精确度OK﹥RBF﹥IDW。观察插值结果等值面图,发现3种方法均能较客观地模拟出底栖生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在对局部趋势的模拟上,OK的表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2.
随机波浪作用下座床式大直径薄壁圆筒防波堤的动力运动过程分为:摇摆、摇摆—小滑移运动和摇摆—大滑移运动三种运动模态,引入了控制侧向滑移的阻滑板—弹簧—阻尼器运动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分析空间模型。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其空间模型,并把此空间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1]中建立的平面模型计算结果比较,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表明了本模型和方法对随机波浪荷载作用下大直径薄壁圆筒防波堤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钱塘江流域浮游甲壳动物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钱塘江流域主要河段水生态环境状况,2006年在钱塘江的干流及支流设置10个监测采样点,按季节采集浮游甲壳动物。标本分析显示,共采集浮游甲壳动物到32种,其中枝角类5科19种,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为7种、9种、8种和6种,优势种为远东裸腹溞(Moina weismanni)、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桡足类共鉴定3目13种,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为3种、4种、5种和10种,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棘尾刺剑水蚤(Acanthocyclops bicuspidatus)。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枝角类的密度分别为1.0、9.0、7.5和2.0 ind/L,生物量分别为0.005、1.195、1.254和0.330 mg/L;桡足类的密度分别为30.2、54.7、167.6、45.9 ind/L,生物量分别为1.53、1.56、4.65和0.89 mg/L。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最大点都出现在浦阳江的进化。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当前多波束测深数据成果现状,探讨以Oracle 9i数据库为基础,搭建ArcGIS 8.3的SDE为空间数据引擎的多波束水深空间数据库,结合ComGIS技术开发多波束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测深数据的输入、管理、分析、显示、制图和绘图输出,改变了一般基于文件方式的多波束水深数据处理方式,成功的将空间数据库技术融入系统中,并有效运用了ComGIS开发系统前端平台,丰富了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2005~2015年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若宇  黄旭  薛德升  刘晔 《地理科学》2019,39(8):1199-1207
基于2005~2015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统计地图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并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的高校科研人才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不均衡性,总体趋势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科研人才高度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②高校科研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热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等沿海省市,冷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2005~2015年,高级职称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减弱,而中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加强;③人才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和层次、公共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是所有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职称差异的角度来看,薪酬和失业率等经济因素仅对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医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才政策仅对中高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层次对各种职称人才的分布均有影响;从地区差异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东部高校科研人才受到公共服务水平影响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6.
蒋凤丹  陈曦  艾昕 《地理教学》2019,(11):36-37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形态,在与观众、社会和地理的互动中呈现出多重的电影地理意义,同其它叙事媒介一样,动画的叙事必然涉及到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其通过对地理和空间的艺术性呈现打破受众原有的时空限制和思维定势,引导人们创造"地理影像空间",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解读新海诚名作《你的名字》这一动画电影中的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997.
998.
宗宏伟 《地理教学》2019,(11):33-35,30
在地理课堂中要经常使用地图。地图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地图能化繁为简、概览全局,能展现全球要素的空间分布、时空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助手"。将前沿的地图技术融入地理课堂,不仅能活跃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9.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本文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载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讨陇中地区人地关系,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已有研究将榆中县民间信仰归纳为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天地信仰、女性信仰、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祠庙数量占有重要地位;(2)榆中县祠庙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南岸、中部陇海铁路沿线及南部风景名胜集聚区,村级层面空间差异不显著、乡镇空间差异相对较大。通过核密度分析,不同类别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热点各有不同;(3)榆中县民间信仰空间分布受到区位条件限制,民间信仰的祠庙多位于海拔高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坡度和到水源的距离成为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祠庙空间分布显著的影响因子,榆中县祠庙呈现出山神信仰类祠庙“依山”,水神信仰类祠庙“傍水”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李雪梅 《干旱区地理》2019,42(1):180-186
绿洲城镇组群是新疆特殊区域形成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一中心空间自组织模式。运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城市经济联系模型和Theil系数对新疆八大绿洲城镇组群内部城镇中心性、经济联系及空间差异测度。结果显示: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的中心城市的中心性职能较强,周边城镇的中心性职能相对较弱,形成了单中心的空间自组织模式;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大小的排序一致,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联系隶属度越高;近10 a年来绿洲城镇组群的整体空间差异一直在扩大,且呈现出继续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明确城镇组群发展方向、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以及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绿洲城镇组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