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岳锋  程礼军  焦伟伟  王飞 《地质科学》2016,(4):1090-1100
天然裂缝对页岩气储集和渗流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页岩构造裂缝研究不够深入。本文通过露头、岩心裂缝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渝东南下古生界页岩构造裂缝类型、形成机理及分布控制因素。基于裂缝特征及力学成因,将剪切裂缝分为高角度剪切裂缝、倾斜滑脱裂缝和水平滑脱裂缝。倾斜滑脱裂缝是在上覆岩层重力和水平构造应力共同作用下沿应力集中的软弱面发生剪切滑动形成,水平滑脱裂缝是在构造挤压应力作用条件下主要沿页理面方向的剪切或层间滑动形成;页理发育程度及岩层曲率是控制水平滑脱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岩石矿物组成、构造作用及岩层厚度是控制其它类型构造裂缝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页岩岩石力学层的划分需要根据裂缝特征、岩性变化特征、岩石力学参数及沉积界面等综合确定,岩层厚度与层间构造裂缝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
地表形变监测的改进相干目标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从雷达干涉时间序列影像中获取更全面的相干目标集合,进行变形时间序列分析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相干目标法,可获取更为全面且可信度高的相干目标集合,进而提高地表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根据雷达影像中同类型地物散射分布相近的特点,采用非参数同分布检验算法提取后向散射特性相近的同质点开展空间非局部滤波,提高干涉图的质量。与此同时,利用多尺度的极大似然条纹频率估计算法分离差分干涉图中的系统性相位,并基于同质点进行自适应相干性估计,获取相干性的平稳估计量,从而获取更多的相干点目标。利用20景TerraSAR-X条带模式时间序列影像,分别利用传统的及改进后的相干目标法对香港填海区域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时序分析。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在具有稀疏植被的填海区可有效增加相干目标点的提取,得到更为可信的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   
33.
王沫  李树军  金绍华 《测绘科学》2016,41(10):176-180
针对水深自动综合问题,该文在满足水深综合的特殊要求并保持综合前后水深分布空间一致性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规则和控制流程,设计了一种中心内缩综合元的水深自动综合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保证水深综合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流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34.
田镇  杨志强  石震  党永超  马骥 《测绘科学》2016,41(11):31-34,55
针对在工程应用中,经常需要根据某些圆形物体上的离散点求取其圆心坐标,而采用何种算法简单易行,其精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曲线拟合求取圆心坐标的简洁算法,并编程实现。然后采用模拟仿真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了该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拟合精度,得出测点误差越大,拟合精度越低;测点个数越多,分布越均匀,拟合精度越高;圆半径对拟合精度影响甚小等结论。在某工程项目中使用该算法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验证了其有效可行,且与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坐标值较为接近,说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35.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pore structure and diagenetic alterations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sand oil reservoir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s a major tight-oil-beari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oil accumulation in tight oil sandstones.The Chang 8 tight oil sandstone in the study area is comprised of fine-to medium-grained, moderately to well-sorted lithic arkose and feldspathic litharenite. The reservoir quality is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due to large heterogeneities in the depositional facies, pore structures and diagenetic alterations. Small throat size is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in tight oil reservoirs. Most reservoirs with good reservoir quality, larger pore-throat size, lower pore-throat radius ratio and well pore connectivity were deposited in high-energy environments, such a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mouth bars. For a given depositional facies, reservoir quality varies with the bedding structures. Massive- or parallel-bedded sandstones are more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sweet zones for oil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than cross-bedded sandstones.Authigenic chlorite rim ce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unstable detrital grains are two major diagenetic processes that preserv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sweet zones in oil-bearing intervals. Nevertheless, chlorite rims cannot effectively preserve porosity-permeability when the chlorite content is greater than a threshold value of 7%, and compaction played a minor role in porosity destruction in the situation. Intensive cementation of pore-lining chlorites significantly reduces reservoir permeability by obstructing the pore-throats and reducing their connectivity. Stratigraphically, sandstones within 1 m from adjacent sandstone-mudstone contacts are usually tightly cemented (carbonate cement > 10%) with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lower than 10% and 0.1 mD, respectively). The carbonate cement most likely originates from external source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surrounding mudstone. Most late carbonate cements filled the previously dissolved intra-feldspar pores and the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finally formed the tight reservoirs.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significantly control the fluid flow capability and the oil charging/accumulation capability of the Chang 8 tight sandstones. Oil layers usually have oil saturation greater than 40%. A pore-throat radius of less than 0.4 μm is not effective for producible oil to flow, and the cut off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for the net pay are 7% and 0.1 m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6.
测绘工程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绘工程地应用,简要介绍GPS RTK的原理和特点及在像控点联测中的快速、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特性。  相似文献   
37.
鄱阳湖乐安河流域水质监测优化布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鄱阳湖乐安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1995-2002年8年的污染指标的监测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应用物元分析法对各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在确定最佳和最次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并结合综合关联函数,选出优化点位.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中的距离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确定各监测点所属类别.综合这三种优化结果,最终确定乐安河流域可以由传统的13个监测点位优化为9个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38.
针对SARscape SBAS技术存在人工选取地面控制点影响监测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PS特征点的SBAS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通过设置PS技术中的振幅离差指数与相干性阈值,提取PS监测结果中的特征点作为地面控制点进行轨道精炼与形变反演。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覆盖南昌地区的Sentinel-1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与验证。结果表明:①该方法与PS方法监测结果均显示南昌市城区在监测时段内整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年平均沉降速率相关性达到了0.959,具有高度一致性。②将该方法、PS方法、人工选取地面控制点的SBAS方法的监测结果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与水准数据的误差不超过3.5 mm,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以陕西省某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0航飞生产任务为背景,本文结合垂直起降式无人机航摄技术特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实际情况,通过详细对比几种无人机航摄像控点布控方案的优劣,研究无人机像控点布设方案对空三加密精度的影响,总结了适用于不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像控点布设方案。通过本文研究,为今后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无人机航摄像控点布设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本文利用某地共99个GPS水准点的大地高和正常高求取高程异常,使用DOG球面小波模型和多面函数,分别对高程异常进行拟合。拟合时剔除模型残差大于2倍中误差的点,并在剔除粗差后重新进行拟合。通过比较外部检核点的已知高程异常值和球面小波模型值、多面函数拟合值之间的均方差评价模型的精度。数据结果表明,以外部检核均方差最小为准则,球面小波模型拟合精度较优,其拟合精度为1.65 cm,多面函数拟合精度为2.3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