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大通河源区多年冻土的地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冻土是一种热现象,地温是判断多年冻土特征的有效指标。通过对祁连山区东北部大通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状况的野外考察与钻探等工作,借助于实测地温数据和地温曲线分析工具,对大通河源区39个钻孔点的多年冻土地温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影响多年冻土地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大通河源区,高程、植被类型、地表覆盖特征、土壤水分条件等是影响多年冻土地温的主要因素。根据尺度性划分的结果,高程是影响区域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的一级因素;随着空间尺度的下降,植被类型和地表覆盖特征成为二级影响因素;在沼泽化草甸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条件又成为影响多年冻土地温的三级影响因素。对多年冻土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区域多年冻土的稳定性、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多年冻土演变和退化,还可以为寒区气候变化、生态、水文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为各项工程设施的实施和维护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2.
对中国九大古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选取3个二级指标(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竞争力、城市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和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竞争力)25个三级指标,构建古都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古都2011年旅游竞争力进行排名,结果显示九大古都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大同旅游业竞争力较弱,应采取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
利用华北地区1970年~2009年的ML3.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同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在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研究工作首先是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窗和时间滑动步长,然后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网格化再转化为序列;对一个时段和它的稍长时段的地震空间分布进行序列化,计算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分析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是否明显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间取以1989年大同-阳高5.9级地震震中为中心,经向长度和纬向长度均为1.6度的矩形区域,时段长度取3600天,稍长时段取3700天,滑动步长取100天的情况下,1980年~2009年的相关系数时间序列数值整体上稳定,在0.94~1之间波动,但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5.9级地震、1991年山西大同5.8级地震与1999年山西浑源5.6级地震前2年均出现过相关系数小于0.94的异常现象,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变化。并讨论了相关系数异常对于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可以得到以下3点认识:(1)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2年尺度的震兆异常,为该区中期地震预测提供时间上的参考;(2)考虑到研究区的限定范围为震中周边0.8度以内,地震时空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地点的预测也具有指示意义;(3)相关分析可以为识别此类地震空间分布模式的异常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4.
大通湖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淡水养殖湖泊,冬季作为捕鱼的旺季并且水位较低,水体和表面沉积物中氮、磷容易受到渔业生产的影响。本文从地统计学出发,通过研究冬季大通湖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质(OM)、氮(N)和磷(P)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耦合关系,探讨大通湖富营养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可持续水产养殖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冬季大通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浓度较高,平均值分别达到了3.78mg/L和0.29mg/L,为劣Ⅴ类。水体中NH_4~+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0.17mg/L,属于地表水Ⅱ类。与2011年数据比较,沉积物中TP浓度较高,平均升高到了1469mg/kg;而沉积物TN基本持平,平均为1224mg/kg;沉积物TP和水NO_3~-的"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43.4%和34.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spatial dependence),其他N、P指标的"块金值/基台值"均低于25%,表现为强烈空间相关性。冬季大通湖沉积物OM、TN和TP在空间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而水体N、P大体上呈现出"品"字形的斑块分布;水体中的氮磷比平均为13.03,比较适合浮游植物生长;沉积物OM只与沉积物TN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积物中TN和TP与水体中的TN和TP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大通湖水体修复在控制外源输入的情况下,还应考虑综合的生态系统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5.
In this study, fine-grain quartz was used for luminescence dating for lava baked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ites in Datong. 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thermal transferred OSL (TT-OSL)/recuperated OSL (Re-OSL) and thermoluminescence (TL) dating protocols were applied. For these samples, the OSL signals saturate at about 300–400 Gy, which limits their age to less than 100 ka based on their ambient dose rates. The TT-OSL/Re-OSL method has poor dose recovery. TL dating gives reliable results, and multip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TL method with sensitivity change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325 °C TL peak of a test dose can be applied for samples up to 400 k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ges of the volcanoes in Datong are from 380 ka to 84 ka. The volcanic activity started earlier in the southeast area than those in the northwest part, which is consist with the literature data.  相似文献   
86.
以采自大同盆地野外试验场的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调查高砷含水层中生物可利用性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经实验室测定,沉积物总体呈碱性,Al、Fe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利用连续提取法发现沉积物中砷结合形态主要为无定形和低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其次是残余态砷。其中铁铝氧化物形态的砷所占比例达53.54%,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占14.33%,生物可利用形态的砷较少,这与体外模拟方法测定的生物可利用性砷含量较低吻合。体外模拟实验还发现:肠阶段生物可利用性砷含量比胃阶段低,生理学提取法(PBET)和体外消化法(IVG)测定的生物可利用性砷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7.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北带,形成于早奥陶世,对于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尝试通过岩浆成因绿帘石的研究,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提供新的制约。大同岩体中岩浆成因绿帘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并发育褐帘石核,同时绿帘石熔蚀现象明显,常为新鲜黑云母包裹,或与新鲜的钾长石呈港湾状或不规则形态接触。绿帘石的Ps值(绿帘石端员组分的摩尔分数)介于0.26~0.31之间,并具有较低的TiO2含量,w(TiO2)<0.2%。绿帘石结晶于深部岩浆房(>1.0GPa),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熔蚀。绿帘石熔蚀速率计算结果显示,大同岩体岩浆上升速率不小于900m/a,从而表明岩体是快速上升侵位的产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早期存在一期俯冲挤压背景下的间歇拉张作用。  相似文献   
88.
利用单键群分析方法,对1976年唐山和1989年大同地震前多学科前兆异常的时空群集特征进行了研究。对2次地震前兆的单键群构架的信源熵、平均键长和累积滑动频次进行了时空扫描。结果表明,地震前单键群要异常非常明显,并且可以分为5个阶段。1975年6月-1976年6月(第4阶段)异常幅度变化最大。震前1个月(第5阶段)信源熵值进一步下降,平均键长变化维持在第4阶段的水平,累积滑动频次增加。异常的变化阶段可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判据。最小信源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外围逐渐向未来地震区迁移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追踪和确定地震危险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报道了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河北阳原和山西大同新生代玄武岩的元素和 Sr- 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含幔源包体的阳原早第三纪碱性玄武岩具有均一的 Sr- Nd同位素组成(ε Nd≈ 5.7)和相似于 OIB的微量元素特征,玄武岩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岩浆起源较深.大同地区第四纪时期同时产出碱性和拉斑玄武岩 , 碱性玄武岩也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岩浆起源深度小于阳原样品 ; 拉斑玄武岩具有较低的ε Nd( 1~ 4),可能是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岩浆起源较浅.大同两类玄武岩在空间上分野明显,可能与桑干河断裂对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控制以及区域上岩石圈-软流圈作用程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