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3年   1篇
  1875年   2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华 《四川测绘》2003,26(3):99-104
由于雷达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等特点,促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SAR系统的几何特征及其干涉原理,着重探讨差分干涉雷达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单新建  柳稼航  马超 《地震学报》2004,26(5):474-480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获取的宏观震中区的同震形变场,结合对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野外考察等资料分析,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宏观震中位于库赛湖东北侧,宏观震中区发震断层可分为两个形变中心区域,其中西段长约42 km,东段长约48 km,整个发震断层主破裂段长90 km;由干涉形变条纹分布格局可清楚地判断出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特征;断层两盘变形特征不同,南盘变形程度明显大于北盘;宏观震中附近最大斜距向位移量为288.4 cm,最小斜距向位移量为224.0 cm,宏观震中发震断层最大左旋水平位错为738.1 cm,最小地面左旋水平位错为551.8 cm.   相似文献   
13.
Las Vegas Valley has had a long history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 surface deformation. InSAR interferograms have revealed detailed and complex spatial patterns of subsidence in the Las Vegas Valley area that do not coincide with major pumping regions.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the first effort to use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subsidence observations from InSAR and hydraulic head data to inversely calibrate transmissivities (T), elastic and inelastic skeletal storage coefficients (Ske and Skv) of the developed‐zone aquifer and conductance (CR) of the basin‐fill faults for the entire Las Vegas basi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bsidence observations from InSAR are extremely beneficial for accurately quantifying hydraulic parameters, and the model calibration results are far more accurate than when using only groundwater levels as observations, and just a limited number of subsidence observation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distributions of pumping and greatest levels of subsidence is found to be attributed to spatial variations in clay thickness. The Eglington fault separates thicker interbeds to the northwest from thinner interbeds to the southeast and the fault may act as a groundwater‐flow barrier and/or subsidence boundary, although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undwater barrier to this area is found to be insignifican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相位解缠作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中一个关键的步骤,为获取地形高程提供了基础。相位解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DEM生成的质量。对现有的几类算法进行实验分析,并对解缠结果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其精确性。结果表明:统计耗费网络流算法具有较好的解缠连续性以及较高的精度,可以获得一个较优的全局解。  相似文献   
15.
We estimated surface displacements using persistent scatterer SAR interferometry (PS-InSAR) around the Hatchobaru geothermal field, Japan, from 18 ALOS/PALSAR images acquired from July 2007 to December 2010. Generally, geothermal fields, covered with natural targets such as rocky terrain and vegetation, have been one of the difficult targets for PS-InSAR analysis. However, we applied space adaptive filtering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ixels for measuring surface displacement.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 ground subsidence with decaying velocity over the observation period around the geothermal fiel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ound subsidence includes sharp boundaries of subsidence that can be interpreted as fault traces. We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PS-InSAR analysis with the space adaptive filtering to estimate surface displacement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high spatial density around a geothermal field.  相似文献   
16.
瞿伟  徐超  张勤 《测绘工程》2016,25(2):6-10
利用西安市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基于水文地质三维结构模型,在不考虑粘土层滞后压缩变形的理想情况下,采用压密方程计算获得西安市抽取地下水可引起的理论地面沉降量及沉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计算所得沉降显著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的高新区及东南部的曲江新区,沉降量呈由北向南递增的特征,与InSAR监测结果整体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受到活动地裂缝影响,沉降曲线呈近NE向偏转展布。研究结果可为沉降灾害预防研究提供宏观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曾琪明  章晓洁  焦健 《遥感学报》2016,20(5):1151-1160
利用星载重复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无法避免大气延迟效应的影响。InSAR大气校正的方法很多,但在DEM获取方面的大气校正研究却非常少见。本文研究星载重轨InSAR生产DEM时利用大气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得到的水汽结果进行大气校正的问题,重点讨论大气校正的策略,包括WRF模式设置和大气校正时机的选择,简要介绍了基于WRF运算结果的大气校正方法。利用Terra SAR-X数据进行实验,检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在干涉相位解缠前进行大气校正,比在相位解缠后进行的效果更好。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多基线、多波段InSAR干涉结果融合中,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校正能够有效降低误差,对于相干性较高的地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河口三角洲覆盖20~50m厚的沉积层。沉积层的自然压实导致该地区的地表沉降。此外,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地下水的开采也加速地表的下陷。InSAR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大地测量工具,可以提供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高精度地表形变场。时序InSAR技术在多幅雷达影像组成的干涉网络基础上,识别永久散射体(PS)等雷达回波信噪比高的像素。与传统的InSAR技术相比,时序InSAR技术削弱雷达影像去相干效应的影响,实现长期的形变序列提取。文中利用两组雷达影像:19幅ERS卫星1992年12月至1996年1月的SAR影像,17幅ENVISAT卫星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的SAR影像。影像主要覆盖山东省东营市及其周边部分区域。结果显示,东营地区存在每年15mm以上的地表沉陷,该地区的地表沉降与油气开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西藏雄巴古滑坡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古滑坡及其强变形和复活灾害日益频发,已造成重大灾害事件和严重损失.古滑坡的发育、变形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和识别难度大,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遥感解译,获取了金沙江西岸雄巴村古滑坡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间的地表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雄巴古滑坡方量巨大,可达2.6×108~6×108 m3,根据InSAR形变监测结果,滑坡前缘发育H1和H2等2个大型强变形区,变形级别分为4级:极强变形区(-132.1 mm/a≤VLOS<-58.5 mm/a)、强变形区(-58.5 mm/a≤VLOS<-20.3 mm/a)、中等变形区(-20.3 mm/a≤VLOS<l.8 mm/a)和弱变形区(1.8 mm/a≤VLOS<55.4 mm/a);其中H1变形区,最大累计变形量达203.8 mm,H2变形区变形量达302.1 mm.受金沙江河流侵蚀,特别是上游75 km的2018年10月和11月白格2次滑坡-堵江-溃坝-泥石流/洪水灾害链对雄巴古滑坡坡脚的侵蚀,加剧了雄巴古滑坡的变形,其中H1变形区的蠕滑速率是白格滑坡灾害链发生前的14~16倍,灾害链引起H2区发生变形,雄巴古滑坡整体呈现牵引式复活状态.基于SBAS-InSAR的形变监测结果得到了野外的验证,目前H1变形区前缘出现局部垮塌,滑体中横向和竖向裂缝发育,局部呈现拉张状态.雄巴古滑坡目前呈现持续变形中,部分地段为加速变形,雄巴古滑坡发生大规模复活将导致堰塞金沙江-溃坝-泥石流灾害链,应加强雄巴古滑坡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为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流域性地质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大地测量的一种新兴空间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具有全天时、高精度、大范围和速度快的优点,逐渐被应用于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监测中。通过综述多年冻土形变原理及InSAR监测多年冻土形变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区地表年际形变以下沉为主,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地下冰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年际形变量的主要因素;活动层内土壤含水量影响着地表季节形变量的大小,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年际形变量和季节形变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波长的SAR产品在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不同,下垫面特征对利用InSAR获取地表形变量有较大影响,L波段的SAR数据在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有更好的效果。由于InSAR的失相干问题,加之目前还缺少长时间、多类型、高频率的实测形变结果作为验证和标校数据,获取准确且连续的大范围形变数据较为困难。针对目前寒区研究需求,布设野外长期观测站点,建立适用于不同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形变反演算法,构建具有较高精度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形变数据集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