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1篇
  免费   2813篇
  国内免费   4958篇
测绘学   4333篇
大气科学   3139篇
地球物理   4033篇
地质学   7324篇
海洋学   3201篇
天文学   1460篇
综合类   1703篇
自然地理   218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869篇
  2019年   1006篇
  2018年   739篇
  2017年   987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1109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1425篇
  2012年   1337篇
  2011年   1271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1175篇
  2008年   1348篇
  2007年   1531篇
  2006年   1491篇
  2005年   1273篇
  2004年   1109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817篇
  2001年   614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646篇
  1998年   510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is is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paper by Oszczypko et al. (2004: Cretaceous Research 25, 89–113), in which they tried to prove a mid-Cretaceous age for the Szlachtowa (“black flysch”) and Opaleniec Formations, in the Pieniny Klippen Belt, West Carpathians, both of which had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be of Jurassic age. We argue that the mid-Cretaceous age assignment is a misinterpretation, primarily resulting from their field samples having been collected from some Cretaceous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tecton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Jurassic formations, and/or from tectonic contact-breccias involving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trata.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at they have overlooked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palaeontological papers, published since 1962, which record the presence of in situ ammonites, aptychi, belemnites, thin-shelled bivalves (Bositra), gryphaeids, foraminifera, and ostracod assemblages, all indicating a Jurassic (mainly Aalenian), and not a Cretaceous, age for the Szlachtowa Formation, and also the in situ Jurassic (Bajocian) ammonites and thin-shelled bivalves (Bositra), Bositra-microfacies, and age-diagnostic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of the Opaleniec Formation.Our presentation here of recently published dinocyst data from well-preserved assemblages further supports the Jurassic ages for the Szlachtowa (“black flysch”) and Opaleniec Formations.  相似文献   
72.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六六六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松  饶竹 《岩矿测试》2008,27(4):295-298
依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六六六(HCH)四种单体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提取液体积的量取、样品提取溶液的定容体积、分析仪器的进样量、标准系列溶液的测量以及仪器重复测定等分量引入不确定度及其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3.
建立了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Cd标准溶液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的实验方法。仪器的质量分馏校正采用Standard-Sample Bracketing法。实验结果用δ114/110Cd来表达。在此研究基础上,以SPEX Cd标准溶液为参考标准,对国外4种Cd标准溶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实验测定的精度在0.07‰~0.13‰(δ114/110Cd),与目前文献报道的结果具有相似的精度。以最新SPEX Cd标准样品(δ114/110Cd=0)为基准,计算的δ114/110CdJMC、δ114/110CdSPEX-1、δ114/110CdBAM1012和δ114/110CdM櫣nster的值分别为0.55‰、0.56‰、-0.65‰和5.14‰,说明不同批次SPEX标准溶液的Cd同位素组成是明显不同的,最新的SPEX Cd标准溶液与SPEX-1 Cd的δ114/110Cd值存在着0.56‰的差别。将以SPEX Cd为参考标准的δ114/110CdBAM1012和δ114/110CdM櫣nster转化为以SPEX-1或JMC为参考标准后,得到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74.
杨红霞  刘崴  李冰 《岩矿测试》2008,27(6):405-408
建立了碱消解-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生物样品中甲基汞(MeHg)与乙基汞(EtHg)的分析方法。为提高灵敏度,选用微流量的PFA雾化器,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MeHg及EtHg检出限可达到0.036μg/L和0.03μg/L;线性范围达到4个数量级,两条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1。对1.78μg/L MeHg、1.65μg/L EtHg的混合标准溶液重复测定7次,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9%和1.44%。对标准物质BCR 464(金枪鱼)的分析结果表明,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但略低于标准值;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和84.5%。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能够满足生物样品中汞形态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徐州土壤多环芳烃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江苏徐州黄棕壤进行不同深度层位多环芳烃含量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多环芳烃在土壤深度剖面中的地球化学迁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在徐州土壤剖面中主要集中在地表0~20 cm内。其中低环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迁移能力较强,4~6环等高环化合物相对较难迁移,主要残留于地表生态系统环境中。  相似文献   
76.
XEPOS型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蒙古铁矿石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熔融玻璃片和粉末压片制样,采用XEPOS型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建立了铁矿石中总铁、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硫、磷、铜等组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着重讨论硫、磷两元素测定的可行性和Lucas-Tooth、Price数学校正模型的适应性和改善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激光拉曼光谱法分析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发488 nm激光的氩离子激光器作为RENISHAW inVia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光源,建立了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变化(FAMM)分析方法,并对镜质体反射率明显抑制的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有效烃源岩的真实成熟度应主要处于0.64%~1.30%,而不是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所反映的0.37%~1.10%。  相似文献   
78.
熔积岩指的是侵入、混合到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湿沉积物中的熔浆分解、原位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正确地认识该类岩石,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岩浆-水(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恢复古环境。在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发现了一套角砾为撕片状、锯齿状及浑圆状的安山岩,胶结物为铁硅质组合的特殊熔积岩。研究表明,该熔积岩的角砾为岩浆遇水后快速淬火、裂解的产物,铁硅质组合为海底喷气沉积形成的含铁建造;且安山岩与含铁建造发生混合时,含铁建造尚未固结。该套熔积岩的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开心岭铁矿为火山热液交代安山岩而形成的认识,对于在矿区寻找VMS型矿床、区域内寻找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9.
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黑钨矿床集中区,本文选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柯树岭和漂塘矿床)和锡钨石英脉型(仙鹅塘矿床)3个矿床石英中的白云母开展40Ar/39Ar年代学研究,测得坪年龄分别是: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是 158.9 ± 1.4 Ma(漂塘)、158.8 ± 1.2 Ma(柯树岭);钨锡石英脉型的是231.4 ± 2.4 Ma(仙鹅塘),在反等时线图上,其对应的截距年龄分别是158.8 ± 1.6 Ma、158.7 ± 1.9Ma和232.5 ± 2.4 Ma。由此表明,在崇余犹矿集区内存在两个不同成矿时期,即以黑钨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集中于160~150Ma之间,与南岭地区钨锡矿床的主成矿期是一致的;而以锡石为主的,并含有大量白钨矿的石英脉型矿床可形成于印支期  相似文献   
80.
guochunli 《地质学报》2008,82(1):1274-1284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属于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一组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界。本文在淘锡坑钨矿区3个揭露到花岗岩体顶部的中段(206、106、56中段)采集到岩体顶部云英岩样品,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测得云英岩中的白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152.7 ± 1.5 Ma(206中段),153.4 ± 1.3 Ma(106中段),155.0 ± 1.4 Ma(56中段)。与前人用其他方法测定的花岗岩成岩和成矿年龄几乎一致。花岗岩和云英岩全岩稀土元素均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及其岩体结晶晚期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综合前人在南岭地区同类矿床的研究资料,可知南岭地区160~150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可能为大陆边缘弧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