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基于弹性波在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与单相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研究了平面P波在饱和冻土介质与单相弹性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利用Helmholtz矢量分解定理,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获得了平面P波从单相弹性介质入射到饱和冻土介质分界面上透反射振幅比的理论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入射频率、胶结参数、孔隙率、饱和度和接触参数下,弹性波的透反射振幅比随入射角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波从单相弹性介质垂直入射到饱和冻土介质分界面上时只有反射P波和3种透射P波产生,当掠入射时只产生反射而没有透射现象发生。入射频率、胶结参数、孔隙率、饱和度以及接触参数等参数对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22.
灌浆波纹管连接是装配式墩常用接头连接方式之一,但没有系统研究其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的整体抗震性能,地震损伤评价方法不够完善。通过双向拟静力试验,研究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状态下灌浆波纹管连接装配式墩的滞回特性变化和破坏模式,讨论了损伤指标构建方法,依据易损性曲线损伤评估了灌浆波纹管装配式墩的抗震性能。结果发现:装配式墩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因双向荷载的耦合效应而急剧下降,装配式墩双向受力损伤状态可以采用Park-Ang值综合反映。在所给加速度情况下,可通过易损性分析得到各装配式墩构件不同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在峰值加速度一样时,纵桥向损伤状态发生的最大超越概率要比横桥向高。研究结果可以为灌浆波纹管装配式墩双向地震损伤评价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923.
陆陆碰撞过程是板块构造缺失的链条。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造就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主体。然而,人们对印度板块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行为尚不了解。如大陆碰撞及其碰撞后的大陆俯冲是如何进行的、印度板块是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还是回转至板块上部(喜马拉雅造山带内)以及两者比例如何,这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印度板块低角度沿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MHT)俯冲在低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之下已经被反射地震图像很好地揭示。然而,关于MHT如何向北延伸,前人的研究仅获得了分辨率较低的接收函数图像。因而,MHT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印度板块的俯冲行为仍是一个谜。喜马拉雅造山楔增生机制,也就是印度地壳前缘的变形机制,反映出物质被临界锥形逆冲断层作用转移到板块上部,或是以韧性管道流的样式向南溢出。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给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地区横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沿东经81.5°展布的高分辨率深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揭示了地壳尺度结构构造。剖面显示,MHT以大约20°的倾斜角度延伸至大约60 km深度,接近埋深为70~75 km的Moho面。越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运移到北面的印度地壳厚度已经不足15 km。深地震反射剖面还显示中地壳逆冲构造反射发育。我们认为,伴随着印度板块俯冲,地壳尺度的多重构造叠置作用使物质自MHT下部的板块向其上部板块转移,这一过程使印度地壳厚度减薄了,同时加厚了喜马拉雅地壳。  相似文献   
924.
舒进辉  马强  周凤玺  李强 《岩土力学》2022,43(4):1135-1146
基于单相弹性介质与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和Snell定律,研究了P1波从非饱和土介质中入射到波阻板(wave impeding block,WIB)时的传播特性。推导了P1波在非饱和土地基中通过波阻板后反射波和透射波振幅比的解析解,分析了反射波振幅比和透射波振幅比与波阻板的剪切模量、密度以及入射角、入射频率、饱和度等各种参数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这些参数对非饱和土地基中波阻板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波阻板隔振屏障的剪切模量和密度对其隔振性能影响较为显著,当波阻板剪切模量和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波阻板隔振屏障可获得较好的隔振性能;入射角对波阻板隔振性能影响较大,而入射频率对其隔振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25.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四周均被巨型造山带所围限,共同构成了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主体。本文利用最新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地表地质和已发表的深反射地震数据,将上地壳变形与岩石圈深部变形有机结合,系统刻画了柴达木盆地与周缘三大造山带之间岩石圈尺度的构造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盆山汇聚过程与机制。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在上地壳尺度发育一系列倾向造山带的基底卷入高角度逆断裂体系,自新生代早期就开始活动,以垂直的基底抬升为主,水平缩短量有限;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深度则发育倾向盆地一侧的深大断裂,使得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发生截然的莫霍面错断。这些变形特征揭示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发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楔,即盆地的岩石圈楔入至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其发育主要受盆地与造山带...  相似文献   
926.
927.
In this paper, total lightning data observed by SAFIR3000 3-D Lightning Locating System combined to radar data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activity and electric structure of a hailstorm that occurred in Beijing on 31 May 2005.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active periods for the lightning activity during the hailstorm process. The hail shooting was found in the first period. After the end of the hail shooting,lightning frequency decreased suddenly. However, more active lightning activities occurred in the second period with lots of them appearing in the cloud anvil region. The peak of the lightning frequency came about 5 min prior to the hail shooting. Only 6.16\% of the total lightning was cloud-to-ground (CG)lightning, among which 20\% had positive polarity. This percent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thunderstorms. In addition, heavier positive CG lightning discharge occurred before rather than after the hail shooting. In the stage of the hail shooting, the electric structure of the hailstorm was inverted, with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region located around the -40℃ level and the main positive charge region around the -15℃ level. In addition, a weak negative charge region existed below the positive charge region transitorily. After the hail shooting, the electric structure underwent fast and persistent adjustments and became a normal tripole and lower levers with positive charge in the upper levels and negative charge in the middle level. However, the electric structure was tilt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ly win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levels. The lightning activity and electric structure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ynamic an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hailstorm. It was believed that severe storms with stronger updrafts were more conducive to an inverted tripolar electric structure than normal thunderstorms,and the inverted distribution could then facilitate more positive CG lightning in the severe storms.  相似文献   
92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层析地震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聪 Schul.  A 《地质论评》2000,46(3):288-294
1997年3月中德合作进行了大别山科学钻探选址区层析地震调查,研究结果揭示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UHP)地壳精细结构。郯庐断裂带近垂直延伸至Moho界面(可能更深),在Moho界面以上郯庐断裂带西侧大别山地壳物质没有迁移进入其东侧。在主测线(横中至潜山镇)20km深度发现一个由西向东倾斜的强反射层,推测可能是一个大的滑脱层。超高压变质岩石(或地幔物质)可能由地幔深处通过郯庐断裂带再沿此滑脱层析返到  相似文献   
929.
利用反射系数K法并结合常规的电测深ρa资料解释方法解释堤坝隐患探测中的视电阻率ρa资料,用于区分堤坝中不同性质的隐患,确定引起堤坝渗漏的地质原因以及堤坝内隐患的部位,能进一步提高堤坝隐患探测的分辨能力,为根治堤坝隐患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30.
基于分层分块数据组织的双向A*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路网的数据组织方法,采用了C STL实现道路数据的分层分块存储,设计了道路网络分析中的双向A*算法,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