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443篇
地质学   1186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李瑞玲  朱乔乔  侯可军  谢桂青 《岩石学报》2012,28(10):3347-3360
金牛盆地位于鄂东南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相对宁芜和庐枞盆地,金牛盆地找矿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对其中次火山岩的年代学、成因和成矿属性的研究也很少.本次选择盆地中心吴佰浩地区深部钻孔中的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开展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流纹斑岩锆石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8±1Ma (n=14,MSWD=2.5),锆石Hf同位素(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为0.28247~0.28262和-2.5~ -7.7;花岗斑岩锆石206 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Ma (n=12,MSWD=1.3),锆石Hf同位素(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为0.28239~0.28259和-3.6~-10.7.本文确定金牛盆地中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9~128Ma,与金牛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130~125Ma)相当,暗示金牛盆地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金牛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宁芜、、庐枞盆地相当,次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也与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的成矿岩体相当.提出金牛盆地除应关注玢岩铁矿外,更应该关注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登封市送表地区实施的抗旱找水打井工程为例,总结了区内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指出了在"宏观"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微观"有利水文地质条件的找水打井方向,为北方类似区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应力比影响下的破裂角、闭锁角、摩擦系数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度的裂纹因闭锁而无法延伸,应力比 越大,可扩展的微裂纹越向宏观裂纹面方向集中,随着围压 的增加,闭锁范围增大,实现了裂纹张性向剪性的转变。摩擦系数、方向集中度、应力比呈耦合关系,一方面,摩擦系数越大越利于微裂纹方向集中;另一方面微裂纹的方向集中导致了宏观裂纹面(裂缝)上凸起角度降低,进而减小摩擦系数。围压和裂纹扩展期的应力状况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 往往成为裂纹扩展的应力条件,凸起斜面摩擦系数越大,临界应力比越小。裂纹粗糙度(或分维数)对形成期的应力状况具有一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盖州地区分布早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系,其中大面积为盖县岩组变质岩。变质岩系构造线总体呈NNW—SEE展布,主要构造线方向与岩层总体走向基本一致。辽河群变质年龄为2 000~1 900 Ma.。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初步确状认辽河群变质岩系在吕梁期经历了三幕变形作用的改造。第一幕为伸展机制下顺层剪切变形作用;第二幕为收缩机制下挤压变形作用;第三幕为第二幕的延续。  相似文献   
995.
史建民  韩吉龙  胡鑫 《世界地质》2013,32(4):832-839
在完成大兴安岭地区 1∶ 5 万航空物探测量工作基础上,结合相关地质、化探、遥感、地形等资料,采用 “综合筛选”原则对区内的航磁异常进行了筛选,并择优对重点异常开展了综合查证。将区内航磁异常划分为 9 种类型,并对典型的异常区的地质、物化等资料做了详细分析,初步总结了查证经验,为今后区域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等工作提供较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通过对野外露头沉积特征、骨架颗粒、重矿物组合等分析,讨论了研究区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早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南部也有贡献。中、晚期沉积物源除来自西南方向和南部物源外,还受到来自盆地北东方向次要物源的影响。延长组长8之上与之下物源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延长组长8砂岩的岩屑以变质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和火成岩;而延长组长6砂岩岩屑则以沉积岩为主,少量变质岩和火成岩,这表明长6沉积期盆地周缘、特别是盆地西缘抬升加剧,地层的剥蚀更强烈,致使大量较年轻的地层被剥蚀并加入源区母岩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为北西—南东向展布,西南区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湖区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野外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对云南筇竹寺组的地质特征及产于其黑色岩系中的钼(镍)矿化特征做了初步分析, 对云南东部筇竹寺组黑色岩系钼(镍)矿找矿前景做出了初步预测。对钼(镍)的找矿方向、牛蹄塘组与筇竹寺组的对比分析、钼(镍)矿床后生变化、黑色岩系多金属成矿时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本文认为, 筇竹寺组黑色岩系钼(镍)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应为云南马龙—曲靖麒麟区—沾益—会泽—巧家(南北向)—永善及镇雄—贵州西北部(北东、北东东向)一带。初步估计云南省中东部地区筇竹寺组黑色岩系钼、镍金属远景资源量在一百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998.
A suite of tool marks were observed in the seaward section of a small estuary on the south coast of New South Wales. The marks were formed through wind-generated waves dragging Eucalyptus leaves and Casuarina fronds over the backshore sands that separate the closed estuary from the sea. Some of the marks form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ilting, which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cognised in an Australian setting. A number of the more complex marks closely resemble trace fossils left by fish, an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 could be difficult. If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tool marks, then they could give a spurious estimate of palaeoflow direction, as they correspond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revailing winds at the time of forma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judicious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ous grooves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  相似文献   
999.
尽管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但全球碳源与碳汇相抵后还存在遗失碳汇(missing sink).一般认为遗失碳汇主要为地质碳汇.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地质碳汇,与此同时,该过程也伴随着HCO3-、Ca2+、Mg2+等离子进入水中.由于水中的Ca2+、Mg2+比HCO3-稳定,故探讨Ca2+、Mg2+与HCO3-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到影响碳汇的各种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岩溶区3种岩性5个监测点的Ca2+、Mg2+与HCO3-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发现:(1)灰岩地区Ca2+可以与HCO3-建立良好的关系模型,相关性较好,而白云岩区Ca2+、Mg2+与HCO3-的相关关系比Ca2+与HCO3-的相关关系好;总之,在岩溶动力系统下,Ca2+、Mg2+全面考虑可更好指示碳汇的去向;(2)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以间接说明碳汇主要影响因子;由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得岩溶区地表明流段,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碳汇主要影响因子,而地下河或泉水出口处,地质作用、CO2分压可能是碳汇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碳汇主要影响因素,为潮田河流域碳汇研究区域划分以及准确计算地质碳汇提供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郭晶  罗照华  刘晓  姜会营 《中国地质》2013,40(2):423-429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屏蔽层强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涌现最大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近场应力场.在这种条件下,屏蔽层中的裂隙系统不同于传统矿田构造学描述的裂隙系统.依岩浆上升速率及屏蔽层岩石学结构和力学性质变化,屏蔽层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同成矿裂隙系统,后者往往被成矿期的脉岩充填.由于应力中心的作用力强度大于远离应力中心的部位,自生长裂隙和先存裂隙的密度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控制了含矿流体的运动学特征.因此,可以将岩墙密度和延伸方向数作为定量化指标揭示含矿流体大规模聚集的空间位置,后者也是成矿作用的潜在发生部位.用滑动平均法绘制岩墙分布密度图和岩墙延伸方向密度图,将极密区作为有利找矿靶区,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提供的靶区圈定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