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3篇
  免费   960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1152篇
地球物理   1581篇
地质学   1709篇
海洋学   936篇
天文学   207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蓄能器容积的变化与夯管锤的工作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活塞的前后运动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每一时刻所需要的油量不同的,理想状态就要通过蓄能器的容积变化来调节,就是说蓄能器的容积变化要与夯管锤的冲击振动相耦合。简要介绍了油压夯管锤结构原理,分别解释了油压夯管锤蓄能器与夯管锤的容积压力耦合。  相似文献   
102.
The volcanological history of Campi Flegrei suggests that the most frequent erup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mplacement of pyroclastic flow and surge deposits erupted from different vents scattered over a 150-km2 caldera. The evaluation of volcanic risk in volcanic fields is complex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 central vent. To approach this problem, we subdivided the entire area of Campi Flegrei into a regular grid and evaluated the relative spatial probability of opening of vents based on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We evaluated the volcanic risk caused by pyroclastic flows based on the formula proposed by UNESCO (1972), R=H×V×Va, where H is the hazard, V is the vulnerability and Va is the value of the elements at risk. The product H×V was obtained by performing simulations of type eruptions centered in each cell of the grid. The si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energy cone scheme proposed by Sheridan and Malin [J. Volcanol. Geotherm. Res. 17 (1983) 187–202], hypothesizing a column collapse height of 100 m for eruptions of VEI=3 and 300 m for eruptions of VEI=4 with a slope angle of 6°. Each simulation has been given the relative probability value associ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ell. We made use of the GIS software ArcView 3.2 to evaluate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energy cone and the topography.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areas invaded by pyroclastic flows (124 simulations for VEI=3 and 37 for VEI=4) was used to obtain the relative hazard map of the area. The relative volcanic risk map is obtained by superimposing the urbanization maps.  相似文献   
103.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ructural passive control, a new type of slit shear wall, with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to an ordinary solid shear wall, was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n 1996. The idea has been verified by a series of pseudo-static and dynamic tests. In this paper a macro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wall element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Then,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a 10-story slit shear wall model tested on a shaking table. Furthermore, the seismic input energy and the individual energy dissipated by the components are calculated by a method based on Newmark-β assumptions for this shear wall model,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hear wall are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erg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damage criterion on the basis of plastic accumulative energy and maximum response, the optim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select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钢筋砼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动力反应性能 ,对其中的摩擦耗能器单元和框架杆单元的单元刚度和力学模型做了分析。钢筋砼摩擦耗能支撑单元由支撑杆单元和钢板—橡胶摩擦耗能器单元组成 ,支撑单元可取空间杆单元 ,摩擦耗能器单元为平面应力矩形单元。摩擦耗能器单元的剪切恢复力曲线为理想的弹塑性曲线 ,根据耗能器单元的力学模型 ,可确定其在每一时刻的刚度 ;框架结构空间杆单元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双线型模型 ,根据杆单元的力学模型 ,可确定其在每一时刻的刚度。并利用所编制的程序对十层单榀两跨空间普通框架和摩擦耗能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反应时程分析 ,结果表明耗能支撑框架的顶层最大位移明显小于普通框架  相似文献   
105.
帕隆藏布河流纵剖面演化的最小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忠信 《山地学报》2002,20(1):26-31
河流地貌最小功原理表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将向力示使流速增大的方向演化,据此推导出矩形流域全程流速的平均值(u^-)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指数(N)的关系式:u^∝-f(N)={1/2-1/[(N 1)(N 2)]}^1/2,f(N)被称为流速函数。这一最小功模式表明河流纵剖面演化方向是N由小变大。以西藏帕隆藏布中上游流域系统、干流全程及Ⅰ级阶地为例,由最小功模式计算的全程流速均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从而检验了上述最小功原理和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6.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GAME-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辩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对青藏高原(主要是藏北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藏北高原4cm学深处土壤在10月份开始冻结,次年4-5月份开始消融,冻结持续时间长达5-7个月。冻结过程有利于土壤维持其水分,因此,在刚刚开始消融时土壤含水量仍然很高。从而为夏季风爆发前土壤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打下了基础。指出土壤冻融过程可能在高原季节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改进的灰色模型在中国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预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快速的能源消费和地球温暖化气体的排放量。本文应用灰色理论建立了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动态预测模型,同时应用等维递补及带有马尔科夫链符号估计的残差修正,对原始模型进行了改进。后验检验的结果证明了改进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预测结果表明,两种经济发展情况(高速及低速)下,从2000年到2030年期间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06%和2.18%,2030年CO2 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000年的 2. 15及 1.60倍。其中工业及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速度快于其他部门。这表明了中国将要加快其工业化及都市化的进程.终端消费中,煤炭的消费量所占的比例将要逐年减少,而电力的比例则将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08.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其中能源安全问题引起我国的关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安全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召军  刘立 《吉林地质》2003,22(4):64-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阐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和实验模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展望其在能源、环境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应用改善了的质量平衡方程研究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结果表明:系统中Zr,Hf,Y和Nb为不活动元素,其余均为活动元素。主量元素中仅CaO为迁出组分,其质量迁移量为84%,其余均为带入组分,带入量最大的SiO2的质量迁移量高达2384%;稀土元素均为带入组分,其中,中稀土较轻稀土和重稀土的活动性更强;其它微量元素中,带入序列由强到弱为:Cr→Ta→Sn→Th,迁出序列由强至弱依次为:U→Sb→Ni—Sr→Ba→Bb→Co→W;成矿元素Cu和Ag为带入组分,其中Cu的带入量最大,质量迁移量高达1200%。本文还得出两点具普适性认识:①稀土元素较其它微量元素对体系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能更好地示踪地质地球化学过程。②不同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差异极大,仅凭经验判定某一元素为不活动元素往往不可靠。因此,在开展质量平衡研究时,首先采用适当方法确认体系的不活动元素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