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县内土地面积36.49万hm2,坡耕地面积3.44万hm2.坡耕地粮食年产4500-6500kg/km2.低产原因是土层瘠薄,缺土水肥.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实行生物-工程措施,推行分带轮作三熟制等.由此粮食年产达11000—12500kg/hm2.  相似文献   
102.
壳粒磷块岩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壳粒磷块岩被作为一种独立的重要类型划分出来。壳粒磷块岩的性质从极重要的方面揭示了海相磷块岩的本质特征。本文以生物成矿论为指导,研究了扬子地块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形成的古地理,并阐述了磷块岩成矿与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03.
The granite tors of Dartmoor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spatial patterns of 21 geomorphic, petrographic, and structural variables. The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maps, field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rock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comparison of patterns between variables were made on contour maps generated from the data using ARC/INFO. Three tor types—summit tors, valleyside tors, and spur tors—are semi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using these data and procedures. The three types of tors are distinguished with respect to variations in relative relief, joint spacing and joint type, rock texture, grain size, and composition. Summit tors have the highest relative relief (mean: 125·7 m), contain the most potassium feldspar (>30 per cent), and have the most widely-spaced primary vertical (>300 cm) and secondary horizontal joints (> 10 cm). The rocks are the most megacrystic (> 15 per cent) and the coarsest grained. Plagioclase is also abundant in summit tors. Valleyside tors have the lowest relative relief (mean: 72·9 m) and the most widely-spaced horizontal joints (primary, 60-200 cm; secondary, > 10 cm). Grain size, vertical joint spacing, and quartz and potassium feldspar abundances are intermediate. The shapes of valleyside tors are controlled by horizontal joints and the rocks are either very feebly magcrystic or equigranular in texture. Spur tors have intermediate relative relief (mean: 115·4 m), the narrowest joint spacing (vertical joints, < 200 cm, 50-75 cm; horizontal joints <60 cm, < 10 cm) and the finest grain. In addition, the rocks are feebly magacrystic.  相似文献   
104.
王松顺  王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2,20(2):68-70,F003
在高温高压下,六方晶格的石墨转变为立方晶格的金刚石。选用灰分含量少、气孔分布均匀的T621A石墨为碳源,选择化学成分范围偏值小、杂质含量少的镍锰钴合金为触媒以及优质粉压叶腊石为传压介质,在高温、适压、长时间及其它条件下,合成高强度粗颗粒的优质金刚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梁平德  刘爱霞 《气象》1995,21(6):44-47
分析了1963-1990年天津粮食产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同时计算了粮食产量随时间增长的趋势议程及扣除增长趋势的粮食相对产量序列。结果表明,由于天津地势低洼易涝,地表水资源量大于35亿m^3的丰水年,粮食减产;而当年地表水资源量在35亿m^3以下,前一年地表水资源量大于20亿m^3,尤其是前一年为丰水年最有利于粮食增产。还分析了地表水资源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影响,揭示了地表水  相似文献   
106.
软弱夹层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表明,赋存环境相同、粘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的软弱夹层,在相同稠度状态下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现场和大量的室内试验成果,建立了各种稠度状态下粘粒含量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式,揭示了在研究粘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时,还应当考虑软弱夹层所处的天然状态。结合《温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提出的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对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以长清县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 GIS技术和遥感数据 ,按照“机制法”原理计算耕地资源粮食生产潜力。重点是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 ,从而得到耕地生产潜力和社会生产潜力像元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 ,进行粮食增产潜力计算 ,并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发展趋势 ,探讨未来的人口承载力问题。结果表明 :该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但是粮食问题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8.
对苏北盆地XH 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在不同深度段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在350~247 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负相关、与4~12Φ各粒级组分百分含量表现为正相关;在234~0 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正相关,与1~3Φ粒级组分百分含量表现为密切的正相关;247~234 m深度段是上述两种相关性变化的一个过渡阶段。环境磁学实验结果也揭示出在上下两个深度段内磁性矿物组成上也存在差异。这种不同深度段内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上的大的变化,以及磁性矿物组成上的差异共同揭示出,在深度247~234 m这段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苏北盆地内可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事件,正是这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碎屑沉积物来源的改变,出现了上下两部分磁化率大小与粒度组分相关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张亚楠  梁俊红  李小东  王春红 《世界地质》2006,25(4):373-379,389
尖山沟层沉积剖面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层为湖相由浅变深、湖体扩张的两个相似的正粒序沉积旋回组成,与内陆河流密切相关、离岸不远的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碎屑颗粒以递变悬浮方式搬运,沉积物按粒度大小和密度梯度成层分布,在流动中由下至上粒度逐渐变细。由于涡流发育及作用,使沉积物中基本没有滚动颗粒。受火山作用的影响,尖山沟层粒度分析参数与特征表现出与正常沉积相不完全一致性,呈现出独特的粒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求得筑坝用煤矸石的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优含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击实作用使煤矸石的粗大颗粒发生破碎,导致其粒度组成改变,颗粒级配进一步趋于良好,有利于碾压密实。当粗粒质量分数大于60%时,煤矸石的破碎程度明显提高。当粗粒质量分数小于40%时,煤矸石的工程特性主要由细颗粒的性质决定。煤矸石的渗透系数和孔隙比之间存在指数关系。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煤矸石的渗透性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