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常采用激光投点仪向上传递地面控制点作为测量基准。为了避免投点误差过大,本文采用BDS+GPS技术进行组网监测其投点精度,给出了超高层建筑BDS+GPS监测相应的数据处理策略,对比分析了BDS、GPS及组合BDS+GPS 3系统之间,以及与激光投点前地面点坐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PS和BDS+GPS组合系统定位精度相当,BDS定位性能稍差,但满足超高层监测精度要求,利用北斗技术进行超高层建筑基准传递工作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张志刚 《探矿工程》2017,44(6):84-87
以福州江滨地区2个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实例为依据,通过无卡式冲击 正循环,旋挖 气举反循环,回转 泵吸反循环3种成孔工艺之间的比对,提出了在福州市江滨地区超大粒径厚层卵石与花岗岩地层灌注桩施工成孔工艺方面的一些见解,认为回转 泵吸反循环是较为可靠的工艺。  相似文献   
43.
桩筏共同作用的改进Geddes计算模型与变刚度调平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永涛  杨桦  李峰利 《岩土力学》2010,31(12):3875-3879
Geddes应力法虽然实现了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没有考虑筏板的刚度,无法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对Geddes模型进行了改进,以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改进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阐述了通过调整桩的疏密布置进行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达到减小差异沉降、防止结构产生次应力和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李喜梅  杜永峰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1):103-108,115
曲线梁桥由于其平面不规则性导致结构在地震激励下产生弯扭耦合效应,使得隔震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更加复杂。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是将隔震技术与附加减震装置相结合对曲线梁桥进行控制。本文将地震动考虑为一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过程,针对隔震曲线梁桥长周期、低频率的特点,选取Clough-Pension平稳地震动功率谱模型作为随机地震动输入模型,对无控(NON-C)、经典线性最优控制(COC)以及序列最优控制算法(SOC)三种状态下的曲线桥梁进行随机响应分析。通过建立曲线梁桥在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运动方程,求出减震控制结构的位移谱密度、加速度谱密度响应及时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序列最优控制算法(SOC)在使隔震层位移得到减小的同时,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5.
For applications in animal movement, we propose a random trajectory generator (RTG) algorithm that combines the concepts of random walks, space-time prisms, and the Brownian bridge movement model and is capable of efficiently generating random trajectories between a given origin and a destination point, with the least directional bias possible. Since we provide both a planar and a spherical version of the algorithm, it is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trajectories ranging from the local scale up to the (inter-)continental scale, as exemplified by the movement of migrating birds. The algorithm accounts for physical limitations, including maximum speed and maximum movement time, and provides the user with either single or multiple trajectories as a result. Single trajectories generated by the RTG algorithm can be used as a null model to test hypotheses about movement stimuli, while the multiple trajectories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probability density surface akin to Brownian bridges.  相似文献   
4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lanar rocking response of an array of free‐standing columns capped with a freely supported rigid beam in an effort to explain the appreciable seismic stability of ancient free‐standing columns that support heavy epistyles together with the even heavier frieze atop. Following a variational formul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o the remarkable result that the dynamic rocking response of an array of free‐standing columns capped with a rigid beam is identical to the rocking response of a single free‐standing column with the same slenderness yet with larger size, that is a more stable configuration. Most importantl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eavier the freely supported cap beam is (epistyles with frieze atop), the more stable is the rocking frame regardless of the rise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cap beam, concluding that top‐heavy rocking frames are more stable than when they are top light. This ‘counter intuitive’ finding renders rocking isolation a most attractive alternative for the seismic protection of bridges with tall piers, whereas its 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shall remove several of the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seismic connections of prefabricated bridg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7.
桥梁沉降观测布网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变形监测理论入手,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桥梁监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桥梁监测中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介绍、监测网的布设原则、一般网形示例介绍、引起桥梁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以及监测网点位置安排等内容。  相似文献   
48.
城市高架桥合理抗震体系选择与经济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两水准设防的城市高架桥的合理抗震设防标准与相应的结构性能目标.选取两座典型的城市高架桥结构,包括一座正线桥和一座匝道桥,分别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对比了不同结构抗震体系所对应的结构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具体抗震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减、隔震体系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性的...  相似文献   
49.
广州天誉大厦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土筒体的混合结构体系,地面以上结构采用抗震缝兼伸缩缝分隔为南、北塔两个独立结构体系,南塔高186.5 m,北塔高159.5 m.两塔的核心筒总宽度与核心筒总高的比值均超出了规范限值.为研究这种超限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缩尺(1/30)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并建立了有限元计...  相似文献   
50.
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层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用Etabs软件建立1个高层抗震结构和4个具有不同扭转特性的高层隔震结构的空间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以验证此原则上部结构质量中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的重合与否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程度,而后考察偏心高层隔震结构在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地震作用的减小,扭转效应要远小于原抗震结构,且隔震本身对于结构扭转效应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上述原则;扭转效应的减震率大于平动效应的减震率。布置在隔震层平面外围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层的扭转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