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2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1386篇
测绘学   2966篇
大气科学   950篇
地球物理   1536篇
地质学   3426篇
海洋学   946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965篇
自然地理   128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析讨论了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在产生季风逆风流的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中的作用;应用季风逆风流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解释冬季风和夏季风逆风流是如何产生的。结果表明:季风风应力是产生季风逆风流的主导因素;冬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合生成高水位带和高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NE向的冬季逆风流,南侧产生SW向顺风流;夏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散生成低水位带和低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SW向的夏季逆风流,南侧产生NE向的顺风流;冬季风盛行期间,风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的黑潮水,将加速冬季逆风流的形成,加大冬季逆风流的强度;夏季风盛行期间,风应力的作用使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不能进入南海,即使别的原因令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流入南海,但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对夏季逆风流具有阻扼作用。  相似文献   
82.
介绍三种通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有机物污染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并分别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Nubeena鳟鱼养殖场内由高密度网箱养鱼诱发的有机物污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距网箱垂线0m处为严重污染区域,10m处为中度污染区域,30m为过渡类型,其有机物对该处底栖生物仍具有害影响,60m处为轻度有机物富集区,但该处有机物对底栖生物的总效应是有益的,60m以外为正常区域。本文还对三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对海洋来源的Vibro sp.QY102的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液体培养基成分为(w/v):0.5%褐藻酸钠;0.4%蛋白胨;0.3%KH2PO4;0.7%K2HPO4.3H2O;2%NaCl;0.01%MgSO4.7H2O,pH=6.0。按3%的接种量接入培养基,30℃150 r/min振荡培养120 h,产酶达到10.2 U/mL,为优化前的4.5倍。Mg2 是该菌株产酶所必需的,这在其他褐藻胶裂解酶生产菌株中未见报道。该菌株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大规模制备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Monitoring offshore platforms, long span bridges, high rise buildings, TV towers and other similar structures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eir safety in service. Continuous monitoring assumes even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the case of offshore platforms, which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damage due to the corrosive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inuous action of waves. Also, since a major part of the structure is under water and covered by marine growth, even a trained diver cannot easily detect damage in the structure. In the present work, vibration criterion is adopted for structural monitoring of jacket platforms. Artificial excita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is not always practicable and ambient excitation due to wind and waves may not be sufficient for collecting the required vibration data. Alternate methods can be adopted for the same purpose, for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an impact or a sudden relaxation of an applied force for exciting the structure. For jacket platforms, impact can be applied by gently pushing the structure at the fender while relax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by pull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n suddenly releasing it using a tug or a supply vessel in both cases.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 laboratory model of a jacket platform, for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adapting vibration responses due to impulse and relaxation, for structural monitoring. Effects of damage in six members of the platform as well as changes in deck masses were studie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structure was used to analyze all the cases for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as well as system identification. A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e response signatures of the platform due to the impulse and relaxation procedure was also developed for possible adoption in on-line monitoring of offshore platforms. From the study,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both impulse and relaxation responses are useful tools for monitoring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s. The present work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ed,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offshore platfor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85.
激光雷达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测量手段。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以及美国地质学会(AASG)已经开始讨论建设全美高分辨率激光雷达数据库。我国正处于东部城市化、土地利用巨变、西部无图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地方、企业生产单位迫切需要现实性强、精确度高、比例尺大的地形数据产品。满足这些要求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激光雷达这一先进的测绘技术。我们建议国家、地方与企业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努力建设我国的激光雷达基础数据库。本文通过Stoker等(2008)介绍的第二届全美激光雷达战略研讨会上论述的激光雷达技术特点、激光雷达数据的科学需求与应用以及商业化运作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激光雷达发展趋势、测绘数据需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科学问题,简析激光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基于非等间距模型的建筑物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清海 《测绘科学》2008,33(3):59-61
该文基于实测资料进行建筑物沉降预测。在灰色模型和泊松曲线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对非等间距数列进行变换处理的方法,从而建立了非等间距预测模型。结合建筑物沉降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87.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爆管分析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管关阀分析是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目前已建系统的爆管分析功能存在着算法繁琐或功能简单、不具通用性等缺点。本文以高质量的源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和爆管分析的需求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设计了爆管关阀分析算法,该算法克服现有算法的不足,剔除了可关可不关的阀门,得到正确、经济的关阀门方案,并列出了受影响的用户。将此设计方案应用于"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地理信息系统"中,成功地实现了爆管分析,体现出了该算法简洁、高效、准确、通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8.
完备性是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在各种网的布设中一般只注重精度,而忽略了完备性。本文利用GALILEO模拟数据,在飞行轨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减监测站的数量以及变换监测网的形状,计算飞机的精度和垂直保护水平(VPL),并分析飞机在不同监测网中精度和垂直保护水平的的变化规律,可以知道飞机在正方形网形的整体精度好于在其他网形中的精度,飞机在在正方形网形中的VPL虽大于在五边网形中的VPL,但两者相差很少。综合考虑,正方形网形是局域完备性监测网的最优布设网形。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介绍了全站仪交会法沉降监测,方便简洁地解决了测量人员不能进入的高速公路等特殊位置的测量问题,并通过对该方法的精度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以后类似的测量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90.
“3S”技术在四川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实现四川省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运用RS、GIS和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2000~2004年期间四川省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的下一步研究指名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