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90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2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16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31.
秦山,地处浙江省北部的海盐县。它濒临东海,倚靠杭州湾,山上树木葱郁,山前海潮涌动。这里原来鲜为人知,而今却因中国的核电事业从这里起步并进而成为“国之光荣”的核电城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932.
冬季黑潮区域SSTA的时空演变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海温资料和NCEP/NCAR 40a再分析的海平面气压场(SLP)、高度场、风场资料,利用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划分了冬季黑潮海温的正、负异常年,分析了相应年份若干气象要素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异常年时,黑潮海域SLP和700hPa高度场为负距平,冬季风加强,正异常年则反之;冬季黑潮区域SSTA与850 hPa风场距平的分布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33.
青海东部一次强暴雪天气的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2002年10月21~22日青海高原东部地区发生近10年以来秋季最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利用Q矢量方法以及GMS-5红外云图、水汽云图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强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Q矢量湿锋生函数、Q矢量散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与青海高原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青海高原的降雪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34.
山义昌  刘桂才  张秀珍  高晓梅 《气象》2003,29(11):20-24
潍坊北部系海陆交界处,由于地理因素,经常形成海陆风锋,当海陆风锋与其他天气系统叠加,会使系统加强,天气剧烈,在夏季是鲁北强对流天气多发的重要原因。一次冷锋过程分析说明与海陆风锋叠加能形成强锋区,锋区上的D、ζ有利于上升运动,与之对应的地面高能区为系统提供了能源。通过对鲁北21个强对流天气个例研究,建立了冰雹云移动路径的临近预报方程。这些研究对鲁北多发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及冰雹落区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5.
梅雨锋暴雨的Q矢量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部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分析,定性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半地转Q矢量比准地转Q矢量优越。非地转Q矢量与湿Q矢量相差不大,都明显比半地转Q矢量及准地转Q矢量优越。准地转Q矢量表现最差;700hPa各Q矢量的辐合场较各自在850hPa及500hPa的相应场对降水的反映更好,尤其是700hPa非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降水对应的Q矢量的辐合场基本位于槽前及气旋的中、前方,这对台站实际业务预报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6.
许小峰  孙照渤 《气象学报》2003,61(6):654-660
文中以 2 0 0 0年 6月 1~ 3日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例 ,通过数值模拟 ,得到了降雨区和强度都与实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场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调整后的地转平衡被破坏、非平衡流出现、低空急流建立、重力波发生与传播对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 ,副高的西伸北跳可以造成局部地转平衡被破坏 ,引起环流的适应调整 ,以建立新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 ,会出现与之相适应、配合的低空急流和重力波的发生 ;重力波的频散有利于急流中心大风区的传播 ,引导气流和水汽集中区对传播方向有显著影响 ;低空急流的建立则是导致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高时空密度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的分析 ,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37.
利用TRMM/PR资料分析1998年GAME/HUBEX期间梅雨锋雨带结构(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1998年GAME/HUBEX试验期间的常规观测资料,利用TRMM/PR产品分析了一个梅雨锋面雨带的结构以及一些大气学特征。星载测雨雷达(PR)能够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提供锋面雨带的某些细节特征和内部结构。利用PR资料得出的结论与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诊断分析的结果相当一致。以往根据地面雷达发展的雷达气象理论仍然适用,并且效果更加准确可靠。这说明在降水空间结构以及梅雨锋特征的分析中,PR有相当的优势和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8.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新地层单位——月桂峰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体古生物和岩石地层学分析基础上 ,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新的地层单元——月桂峰组。月桂峰组分布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西带 ,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 ,上覆灵峰组、下伏石门潭组。它属古近纪古新世沉积 ,并推测可能为古新世早期。该地层相当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一段。月桂峰组中微体化石特征表明月桂峰组当时沉积环境可能为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939.
东海陆坡及相邻槽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测的海底温度和海底热流资料对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中轴以西的槽底地区的海底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地震声纳浮标和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资料将本研究区的地层划分为6层,自上而下地层的速度分别为1.8(1.8~2.2) km/s、2.2(2.0~2.5)km/s、2.8(2.7~3.2)km/s、3.4~3.6km/s、4.2(4.1~4.7)km/s、5.1km/s. 上部的1.8~2.2 km/s的速度层相当于第四纪的地层,2.8 km/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上部的地层,3.4~4.2 km/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下部的地层.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覆盖的面积从水深约500m的陆坡下缘到冲绳海槽的中轴部分约70000km2,相当于整个东海海域面积的十分之一. 稳定带的厚度从400m(研究区中部)到1100m(研究区北部和南部)不等. 适合水合物稳定赋存的地层主要是第四纪(1.8km/s、2.2km/s)和上新世的地层(2.8km/s). 根据热流、构造活动性和稳定带的厚度分析,研究区北部和南部更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赋存.  相似文献   
940.
南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之间的深部构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南黄海南部与东海之间的深部构造,根据前一段地球物理研究的结果,与有关文献进行对比探讨,发现其差异.在重力和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基础上,探讨分析了该海域的深部构造,给出分布在南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之间的苏浙-济州岛构造带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并讨论了该构造带的性质、与周边构造体系和构造演化的关系.并指出这一构造由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的存在而并未延伸进入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