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2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海温是认知和研究大气、海洋物理性质和演变规律的重要海洋环境动力要素之一,也是海洋预报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海温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海洋经济、环保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系数的海温统计预报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相似系数的统计预报模型来实现海温的单点时间序列预报.在南海海域...  相似文献   
612.
利用近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协理员上报的雪深资料、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等,与EC、Japan、GFS等细网格预报产品和省级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进行对比,并建立预报性能较好的降雪预报产品,通过统计模型将模式精细化降雪预报产品进行自动订正,并将结果在预报平台中展示.该平台可进行图像交互及编辑订正,核心功能模块包括快速调阅和切换...  相似文献   
613.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旬的常规SST船舶报资料的采样特点,提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客观分析方法。通过对1999年2月中旬和8月中旬资料的详细分析,发现冬半年和夏半年的资料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并给出了一种在此基础上的资料质量控制方案。本文采用逐步订正法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与人工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这种方法能相当好地刻画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14.
为更好地理解格点融合实况数据与观测数据的差异和代表性,利用甘肃兰州和武威两地站点的观测数据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地面2 m气温融合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及偏差订正。结果表明:(1)逐小时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融合产品的平均误差总体为负值,较实际气温偏低,且在2 500 m以下误差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日最高气温融合产品平均误差在海拔1 500 m附近为负值,1 500 m以上误差变为正值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误差较逐小时气温误差偏大,但平均误差均在2℃以内。(2)通过近网格点检验,发现逐小时CLDAS气温产品白天与实况相近,夜间较实况偏低0.2℃;日平均气温CLDAS融合产品总体较实况偏低1℃,兰州城区产品偏差相对较小;30℃以上高温天数融合产品与实况分布基本一致,但在兰州城区,CLDAS融合产品的高温天数较观测天数偏少。(3)线性回归法和递减平均法对CLDAS气温融合产品都有一定的订正效果,递减平均法订正效果更优且在高海拔地区订正效果更明显。CLDAS气温实况融合产品在兰州和武威两地能较好地反映气温...  相似文献   
615.
针对我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2代月动力延伸模式(DERF2.0)结果,利用非参数百分位映射方法将模式预测结果转化为概率预报,并进行概率订正.分别选用交叉建模与独立样本建模两种订正方法,并利用偏差、偏差百分率、时间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等统计方法检验订正效果.结果表明:订正方法对预报技巧的改善与起...  相似文献   
616.
海表温度系统性观测偏差的订正是开展长历史序列网格化海表温度气候数据产品研制的关键.本文在引入美国SR02海表温度偏差订正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球海表观测定时值数据集,进行了相关参数的优化改进,从而研制了1901-2016年印度洋-太平洋核心海域月平均2°×2°分辨率的海表温度偏差订正数据集.对海温偏差订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基于自主研制的基础数据和优化改进的方法求解的偏差订正量能有效反映海表温度观测手段的历史变迁,以及海表温度系统性偏差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同时,与ERSST订正量的对比表明,由于优化改进后的方法其阈值计算随空间样本而变,因而其局地变化特征的表现能力更强,且其订正量在观测手段转型期的变化更为明显.相较订正前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场,订正后的SSTA资料与ERSSTv5SSTA间的偏差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偏差误差的缩减比例在37.7%~87.9%之间,均方根误差可降低0.06℃.此外,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对比表明,本文发展的SSTA订正数据集与国际同类SSTA产品序列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7,且变化趋势类似.从差异对比上看,除中高纬东亚大陆近海区域外,本文的偏差订正数据集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的SSTA差异基本在-0.2~0.2℃之间.  相似文献   
617.
根据IASI(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的资料特征和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同化系统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适用于业务使用的关于IASI辐射率资料的偏差订正方案,该方案包括扫描偏差订正和气团偏差订正。统计表明,IASI资料的扫描偏差不像微波资料一样具有明显的纬度依赖性,但在2x2的像元内存在某种特殊的扫描偏差,临边测量相对于星下点的扫描偏差可以用"扫描角"作为自变量而消除,而2x2的像元内的偏差只能通过稀疏化来规避;气团偏差主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条件进行订正,利用模式背景场作为预报因子定量给出天气条件,采用1 000~300 h Pa的厚度、200~50 h Pa的厚度、50~20 h Pa的厚度以及模式地表温度作为预报因子。订正方案的试验结果显示,偏差能够长时间维持在比较低的稳定水平,订正结果显著。  相似文献   
618.
文章基于消除偏差的模式集成客观预报技术,建立实时运行的降水预报模型,对内蒙古夏季降水进行预报。采用的集成模式资料为内蒙古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通过应用频次分布方法对大尺度模式进行预报偏差消除,应用TS权重方法对模式进行集成,建立了分季节、分量级、逐站点的精细化预报模型。对模型预报效果的客观检验结果表明:集成产品在原模式的基础上各量级预报准确率均有提升,主要改善在小雨及大雨和暴雨量级。针对内蒙古夏季发生的大部分大暴雨事件,集成产品在降水范围、强降水落区和极值预报方面都明显优于单模式预报。  相似文献   
6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预测系统1.0版(NUIST CFS1.0)是基于日本海洋科学技术开发机构(JAMSTEC)的SINTEX-F模式发展而来,可以实现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季节-年际预测。对过去近40 a的集合历史回报预测试验结果的评估发现,该预测系统对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具有良好的预测技巧,并且该系统能提前1.5~2 a对ENSO(Nino3.4指数)做出有技巧的预测(即相关系数达0.5),同时也可以提前1~2个季节对印度洋偶极子(IOD)做出有较高技巧的预测,展现了对主要热带气候信号的良好预测技巧。但是与国内外所有动力模式预测系统类似,该系统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异常预测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考虑到ENSO对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强烈影响,本文尝试去除与ENSO预测相关的系统偏差来初步订正东亚地区夏季温度异常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测结果。对比订正前后的结果表明,这一简单的订正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国气候异常的预测准确率。同时选取2019年夏季气温异常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实时预测结果作为个例进行分析,发现订正能够提供一定的技巧改善,但与观测结果相比仍存在较大偏差,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此外,本文也初步评估了NUIST CFS1.0对我国冬春季的气候预测技巧,并提供了经简单订正后的2019/2020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的实时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20.
基于数值模式误差分析的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确定性预报模式地面气温和国家地面站点观测资料,对模式初值场误差、历史误差以及卡尔曼滤波预测误差与实况误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设计了4种回归方案订正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偏差,并与ECMWF、中央气象台和全国城镇的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了模式近1~3 d最高(最低)气温和模式最高(最低)气温历史平均误差、初值场误差以及卡尔曼滤波反演误差作为预报因子的改进方案效果最优,经对其2017年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检验,预报准确率较ECMWF原始模式预报有较明显提高,也明显优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在空间分布方面,其对地形较为复杂地区的改进效果更好。同时,与当前业务中质量最好的全国城镇预报相比,最高气温预报平均绝对偏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较全国城镇预报低8.24%~13.97%,预报准确率提高1.24%~3.57%,日最低气温平均绝对偏差较城镇预报低9.43%~17.69%,预报准确率提高1.77%~2.72%。在3 d的预报中,对24 h时效内预报相对于48 h和72 h的改进幅度更大,订正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