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引言研究海浪的物理性质时,必须取得波浪要素(周期、波高)的资料.对于表面波,由目测法、照相法及仪器自记法均可获得大量资料.对于海底压力波,则只能用自记法求得.一般可用电感式、电阻式、电位计式及热电堆式等自记仪来记录压力波.此地是介绍最后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2.
地闪连续电流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高时间分辨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甘肃和广东地区闪连续电流特征。结果表明:在甘肃中川地区103产次地闪中,带有连续电流的地闪有49.5%,连续电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8.9ms;在广东地区的98次地闪中有连续电流的地闪占52%,连续电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58.2ms。在这两个地区,带有连续电流最多的是有2次或3次回击的地闪,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产生它的回击和前一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T呈  相似文献   
83.
方鹏  王立强  折学森 《地下水》2006,28(4):98-101
本文结合某公路黄土路基处理现场试验,分析了冲击压实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适用性及处理效果,提出了工程施工合理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84.
动态高压下斜长石的熔融和玻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长石在冲击波产生的动态高温高压作用下较易熔融和淬火为非晶态物质,其矿物学名为熔长石。在随州陨石冲击变质特征的研究中,发现橄榄石、辉石等矿物除出现微裂隙外均保存完好,而多数斜长石颗粒则已熔融和玻璃化。可区分出两种形态的熔长石,一种是保持了原有矿物颗粒外形的‘继形熔长石’,另一种则以熔池状和脉状体形式产出的‘改形熔长石’。两种熔长石的光学和物理性质相似,它们的化学成分与晶质斜长石也基本相同,说明斜长石在高压下熔融时没有与周围物质发生明显的组分交换。在吉林陨石的人工冲击实验产物中,斜长石是最先熔融的硅酸盐矿物,也多以填隙的他形颗粒或脉状体和熔池的形式产出。经与其它陨石的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研究结果的比较,推定继形和改形熔长石的形成条件为≈20GPa和≤1100℃。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地幔橄榄岩和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作用,以及地球火山岩玻璃和超基性岩中铬尖晶石的玻璃相岩浆包襄体物理化学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王飞  张义军  孟青  吕伟涛 《气象》2006,32(8):3-11
地闪回击电流是雷电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其测量数据的积累对于雷电防护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雷电研究人员通过矮塔、高塔直接观测,人工引雷观测和电场电流关系反衍的方法对地闪回击电流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观测表明,负地闪首次回击电流平均为30kA,继后回击电流平均12kA。正地闪回击电流平均为35kA,有时可达几百kA。不同地区地闪回击电流平均值略有不同。高塔测量是主要的雷电流参量直接测量方法,但不同高度测量的地闪回击电流无论峰值还是波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继后回击雷电流的测量结果较为一致。间接估测雷电流参数的方法随着地闪回击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6.
玻璃幕墙、铝塑板防雷电及接地的一些做法,确保建筑物玻璃幕强、铝塑板不受雷击。  相似文献   
87.
通过一项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述了深厚杂填土地基的基本工程特性。介绍了一种处理深厚杂填土地基的新技术———重锤冲扩挤密灰渣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并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施工效果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于大面积深厚杂填土地基采用此技术处理后,能够消除地基深部湿陷性,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200 kPa。  相似文献   
88.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现有勘察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地工程6个专业,含多工艺冲击回转钻进、岩土钻凿工艺及机具、基础工程施工及管理、土体工程、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研究方向。学院设有7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个实验中心。下设20个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其中复杂条件钻进技术是地矿部重点实验室,与仪器电气工程学院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探测仪器与装备”,与地学部共建“985”科技创新平台,“地质工程”是吉林省重点学科。学院师资、科研力量雄厚。其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名、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3名、吉林省科技英才2名。学院科研项目充足、成果突出。目前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委S-863、国际合作项目等几十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国家专利20多项,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在岩土钻掘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已达国内一流水平。学院开展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美、德、俄、日、加、乌、韩等国学者经常来院访问、讲学,学院先后几十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学院发明的“液动射流式冲击器”深受德国超深井钻委员会和美国史密斯跨国公司的青睐,均订购了冲击器样机。研制开发的“系列工程探测仪”已形成三大系列产品,现已远销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院具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实际工程难题及创新的高新技术为主攻方向,瞄准国际前沿课题,积极开展各领域的科技攻关。学院研制开发的各种钻具系统,攻克了诸多工程科技难题,对地方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FGC-15B型大直径潜孔锤钻进系统集四种先进钻进工艺于一体,相继于在青岛粮食码头桩基工程、福建码头桩孔工程中圆满完成了各项工程任务,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5年又在大连中远船坞工程有限公司海底嵌岩锚链桩孔施工中成功应用,钻孔效率提高10-15倍,为我国最大的30万吨级浮船坞在台风季节之前到位系泊赢得宝贵时间。2006年5月,FGC-15B型大直径潜孔锤钻进系统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海上输油管桩基工程中应用,钻孔效率提高8-12倍。小口径系列规格贯通式潜孔锤在矿产勘察领域成功实施了潜孔锤高效钻进和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工艺,已完成钻探工作量超万米,尤其在复杂地层条件下效果更为量著,其多工艺空气钻进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水文水井泡沫增压钻探技术,该成果由中田地质调查局资助研发,主要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水文水井钻探中存在的施工用水困难,孔内漏失等施工难题。利用泡沫水泵增压技术,进行深孔泡沫钻进,节约用水9%以上,提高钻效30%,节约钻探成本20%以上,成功用于西部找水钻探,并推广到地热井钻探,固体矿床和煤层气勘探中。该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笔奖。在滑坡的治理研究中,对不同类型滑坡的破坏机制及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对各类抗滑桩结构物,如对抗滑桩等的受力状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具有盈际先进水平。研究了岩土体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利用CHAMP卫星加速度仪测量数据,计算和分析2003年11月20~21日大磁暴期间大气质量密度扰动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暴时变化与极区大尺度对流引起的全球焦耳加热总功率及环电流指数SYM 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暴期间400 km高度上热层大气质量密度大幅度上升, NRLMSISE 00模式预测值与此相比有很大差别;暴时大气密度的增大存在昼/夜半球不对称性:白天强于夜晚,且白天随纬度的分布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图像,在赤道附近和南半球中低纬区(10°N ~50°S)大气密度增大较强,并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分别位于0°和45°S,另外在极区也出现大气密度扰动的局部极大,而在夜晚,大气密度变化南北半球比较对称,在赤道低纬区大气密度增大较强;互相关分析表明,中低纬区大气密度变化滞后于全球焦耳加热总功率3~7 h,滞后于环电流指数(SYM H)0~3 h,与二者存在很强的相关,表明极区焦耳加热和赤道环电流过程对暴时热层大气密度扰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0.
杨静  郄秀书  赵阳  张其林 《气象科技》2007,35(Z1):14-17
对2006年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获取的一次传统触发闪电的电流及60 m处的磁感应强度变化波形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Rogowski线圈和磁场测量系统记录到的波形很类似.这次闪电共包含两次回击,回击的时间间隔约为34 ms.两次回击的电流幅值很大,分别为41.6 kA和29.6 kA,在60 m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变化分别为133μT和97μT,通过磁感应强度反演得到两次回击的电流分别为39.8 kA和29.1 kA,与Rogowski线圈的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另外,回击之前放电过程中仅出现了两个脉冲,利用所测磁感应强度反演得到两个脉冲对应的电流分别为2.11 kA和2.7 kA,与Rogowski线圈的实测结果2.1 kA和2.8 kA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