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772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中国区域MODIS陆上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检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MODIS共享网站积累的MODIS L1B数据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供的IMAPP软件包气溶胶产品软件为基础, 经过产品运行本地化改进处理, 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立了气溶胶产品业务化生成和发布机制。为支持气溶胶遥感产品算法改进以及潜在用户对产品的合理应用, 给出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的MODIS气溶胶遥感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结果。利用2005年1月— 2007年5月AERONET地基气溶胶监测网的L2.0级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作为真值, 用它匹配MODIS陆上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开展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以卫星过境前后30min地基观测时间平均值匹配地基站点位置10 km半径范围内的卫星反演结果空间平均值开展检验, 总体样本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均方根误差约为0.25;满足产品误差要求 (±0.05±0.20τ) 的样本占总样本数的44%;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精度具有季节和地域差异, 干季(秋、冬、春)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误差较小, 而雨季气溶胶光学厚度误差较大, 云是雨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误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12.
利用FY-3A陆上气溶胶日产品,结合ENVI遥感影像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软件的相关模块,处理和分析了贵州省2009年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由此计算出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贵州省2009年冬季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55μm波段内的旬变化幅度为0.28~0.53μm,并呈现出波动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0年1月下旬—2月下旬有显著增加,较大值在整个冬季都相对集中于贵州省的中部、西南部以及北部地区;在污染物浓度变化中,细粒子浓度变化因素占主导地位;与冬季的前期相比,后期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细粒子比重有所增加,浑浊度稍微偏高,造成空气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913.
本文发展了一个从宽带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日曝辐量 (总辐射与散射辐射日曝辐量之差) 反演光谱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 包括建立一个 “等效” 的瞬时太阳天顶角模型, 并提出了一个基于气溶胶标高的云影响甄别方法。对该反演方法的数值模拟和误差分析表明: “等效” 瞬时太阳天顶角模型的不稳定性引起的光学厚度反演误差平均为3.66%; 光学厚度日变化对一段较长时间的平均光学厚度的影响不显著; 订正造成的散射辐射误差≤20%时, 光学厚度平均偏差≤4%。通过与AERONET产品的比对验证表明: 本文发展的光学厚度反演方法和云影响甄别方法都是有效的; 晴空反演的0.75 μm光学厚度与AERONET的相关系数超过0.95, 平均误差约0.02; 云甄别方法计算的季节和年平均光学厚度与AERONE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14.
Th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 RAMS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CMAQ (Models-3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and aerosol direct forcing (DF). The aerosol-specific extinction,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and asymmetry factor are parameterized based on Mie theor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composition, refractive index, and water uptake of solution particles. A two-stream solar radiative model considers all gaseous molecular absorption, Rayleigh scattering, and aerosols and clouds. RAMSCMAQ is applied to simulate all major aerosol concentrations (e.g., sulfate, nitrate, ammonium, organic carbon, black carbon, fine soil, and sea salt) and AOD and DF over East Asia in 2005.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the simulated AOD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ground-based in situ measurements.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RAMSCMAQ performed well in most of the model domain and generally captured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High AOD values (0.2-1.0) mainly appear in the Sichuan Basin as well as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China.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DF generally follows the AO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he DF at the top-of-the-atmosphere is less than -25 and -20 W m^-2 in clear-sky and all-sky over the Sichuan Basin. Both AOD and DF exhibi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lower values in July and higher ones in January. The DF could obviously be impacted by high cloud fractions.  相似文献   
915.
2006年春季西北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北地区兰州、敦煌和塔中3个观测站2006年3-5月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 aerosol;BC)的观测资料及相关台站PM10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2006年春季B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地区BC质量浓度均值最高,达2.22μg/m^3,敦煌地区为1.89μg/m^3,塔中地区为2.07μg/m^3,低于北京、上海和珠三角等地区,高于瓦里关本底站观测值。BC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峰谷特征,一般在12:00—14:00质量浓度低,08:00前后和20:00前后质量浓度较高,这主要取决于其源的日变化及其在近地层中的湍流交换以及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等。表明西北地区BC与PM10的相关性非常小,相关性最好的塔中地区总体小时观测值的相关性仅为0.24,BC主要来自当地的人类活动,PM10的主要成份是沙尘气溶胶;由于沙尘气溶胶对辐射也具有一定的吸收特性,当出现沙尘天气时,BC的测量值受其影响将增加50%以上:大量的沙尘中也携带了少量BC.但其所占比例有限。  相似文献   
916.
我国380nm波长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0—2001年TOMS/ NASA逐月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 资料, 通过EOF, Morlet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 研究了我国大气气溶胶380nm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全年存在两个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AOD高值区:南疆盆地和四川盆地; 绝大部分地区春季AOD值最大, 最小值出现的季节则有所不同; 季节差异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AOD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振荡特征; 年平均AOD呈明显增加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增加趋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17.
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系统是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共同资助瓦里关气溶胶升级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太阳跟踪器和精密滤光辐射计。精密滤光辐射计(PFR)是瑞士世界辐射校正中心Davos物理气象观象台(PMOD)自行研制的,可以自动、连续地在4个窄光谱段对太阳辐射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进而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  相似文献   
918.
曾母盆地是南海南部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留了南海新生代共轭边缘演化历史以及性质的重要信息。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了解大陆地壳张裂时岩石圈强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选取曾母盆地西部的三条典型地震剖面,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按照挠曲均衡原理,通过对三条剖面的反演模拟,对Te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梁模型对三条剖面进行了正演模拟,来模拟盆地的形态以及主要地层单元的展布。模拟结果与实测剖面的对比表明,Te值取3~5km较为合理,盆地西部的脆性/韧性地壳转换深度为15km。正演和反演模拟中的拉张因子β具有不同的构造含义,正演模拟拉张因子β代表了脆性上地壳的拉伸程度,反演模拟的拉张因子则表示整个岩石圈的拉张作用,拉张因子同时呈向北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19.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Dow在1977年提出的利用上下构造层镜质体反射率 (Ro) 差值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在国内仍有广泛的应用。但国内有些学者已认识到了该方法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其中最高古地温法因其思想合理而具有代表性。为了能更合理和更简便地利用Ro数据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对最高古地温法作了改进,得到了一种利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新方法。新方法不仅继承了最高古地温法的合理思想,而且大大简化了具体操作过程。对某一构造层恢复其顶面剥蚀厚度时,在使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构造层的ln (Ro)-H线性回归关系外推至ln (0.2) 处而得到近似的古地表位置,古地表位置和不整合面位置的差值即为剥蚀厚度。用最高古地温法和新方法对Dow (1977) 的实例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分别得到2 735 m和2 537 m的剥蚀厚度,相近的结果说明了新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并且相比之下新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便。但与Dow (1977) 得出的500m剥蚀厚度相差甚远。从多个方面讨论了Dow (1977) 结果和原理的不合理性。新方法将广泛应用于多个地质分支学科中。  相似文献   
920.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深化盆地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热演化研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