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1篇
  免费   1391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测绘学   712篇
大气科学   614篇
地球物理   609篇
地质学   2556篇
海洋学   1123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分析了JX4向量测图与南方CASS数据的存贮格式,利用图形交换文件(DXF)及两种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解决了JX4向量测图数据向南方CASS软件数据的图层、符号等的自动转换问题,并提出了时JX4与CASS软件间数据相互转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2.
我站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记录器经常出现这样的故障:换纸后,自记钟在摆动,而钟筒不转动,风向风速迹线在原处长时间连跳,大约20分钟后钟筒才开始走动。经检查分析,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全站仪悬高测量功能条件不满足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向观测并对对向观测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操作方法及具体要求进行了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4.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平流层QBO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1997,21(6):670-678
资料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准两年振荡特征,副高的相对强度和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都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振荡。而且分析还表明,平流层低层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同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关,东(西)风切变对应着脊线位置偏北的较强(弱)副高形势。平流层低层东(西)垂直切变在赤道对流层上部所引起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导致Hadley环流的异常加强(减弱)可能是平流层QBO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准两年振荡的重要机制。用IAP-GCM所作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同观测资料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5.
SLJ型宽频带大动态力平衡三分向加速度计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详尽介绍了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和理论计算,给出了技术指标鉴定实测结果和获取地震记录的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136.
利用1983 ̄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谐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  相似文献   
137.
本文记载了北京延庆后城组新发现的4个昆 虫化石新种。根据在延庆后城组新发现的十余昆虫的特色,建立延庆昆虫组合,归后城昆虫群,时代属晚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8.
松潘地区北东向构造及金矿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松潘地区北东向构造的新认识。北东向构造是主褶皱造山期后叠加在北西西-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之上的构造系统,并控制成矿。区域金矿成矿受矿源层三叠系、多期构造叠加、岩浆热流体复合作用多种因素的控制。应重视北京向构造控制的矿体、矿化带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9.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秦岭造山带主要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组成,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主造山期(Pt3—T2)板块构造演化阶段,3.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在早中元古代以扩张构造体制占主导,形成裂谷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基本构造格局,经10—8亿年晋宁期从扩张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为主向以侧向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体制的过渡,于晚元古代中晚期开始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在晚古生代早期由于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扬子板块北缘沿秦岭南部扩张打开,形成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及其间的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二缝合带自南向北俯冲消减碰撞,于中三叠世最后全面陆陆碰撞造山,而后又发生了强烈陆内造山作用,终成今日之秦岭山脉面貌。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是一正在调整演化中的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上部地壳呈多层逆冲推覆迭置的不对称扇形几何学模式,岩石圈中部则是成水平状流变层,而深部地幔则是最新调整的近南北向的地球物理异常状态与结构,形成从下到上构造方向近乎正交的圈层非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0.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