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806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应急物资的供需分配和物流优化是应急物资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最优供需分配模型,构建了基于供需分析的物资供应点分配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市场储备点需同时对受灾需求点和原有需求点进行保障性物资供给的约束条件,相比传统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物资供需分析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物资供应点分配的基础上,构建了洪灾情景下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真实道路网络,利用“度”“方形集聚系数”及“道路设计日交通量”评估路段可靠性,并充分考虑洪涝灾害对道路通行时间的影响,以“路径行程时间最短”和“路径可靠性最高”为目标,采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最优路径的求解。以上海市奉贤区为研究区开展案例研究。通过市场与政府协同供应的多种方案情景的对比分析,发现G方案(政府全供应)配送经历时间久、总花费时间成本多,可能导致应急救援任务超时,S方案(市场全供应)配送效率低,易导致人力、运力资源浪费,而S1500方案(由市场供应1 500 m覆盖范围内的避难场所,由政府供应剩余的避难场所)则是同时适合案例中2种洪灾情景下3类物资(饮用水、大米、婴儿奶粉)的协同供应方案。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救助提供决策支持。本...  相似文献   
952.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综合育人路径,一方面需要凝练大概念引领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夯实“整体教学”全面育人的基础。“自然地理基础”课程中的人地和谐的观念是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优质素材。本文选取“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案例,从学科本质出发,在教学中厚植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综合育人目标,为探索自然地理单元整体教学的综合育人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3.
介绍开源C++Boost类库,分析其在地理网络分析中的作用,BGL应用于地理网络分析中可以提高GIS程序的可复用性、封装性等性能,为基于地理网络的空间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框架,可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模块化程度。最后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例说明BGL类库在地理网络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954.
换乘信息特别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图文换乘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线网规划和线路优化调整的重要指标与内容。但是公共交通线网具有特殊的网络特征和拓扑关系,它不同于城市道路网络,因此公共交通换乘不能简单应用于目前的最优路径算法,例如Dijkstra算法。本文将通过对公共交通线网的空间特征和语义(交通)规则分析,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几何和语义连通性的集成关系。几何连通性是语义连通性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语义连通性是公共交通网络拓扑的核心。基于语义连通性的公共交通线网拓扑关系提升公共交通换乘算法的效率和信息准确度,任何两个站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可以被迅速获取而不需要检索整个网络的几何拓扑信息。并且该最优换乘路径考虑到最少换乘次数、出行距离最短、费用最少、途经站点最少和换乘中最短步行距离等多目标换乘。  相似文献   
955.
LIDAR技术在电力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学文 《测绘科学》2010,35(5):83-85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术是集激光测距、航空摄影、差分GPS、惯性导航系统(INS)等多种测量技术的新型测量系统。本文对LIDAR技术的原理、构成、作业模式进行了一些介绍,概述了其在电力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6.
单源路径搜索算法广泛应用于紧急出警、车载导航、物流配送和管线规划与设计等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领域。而在"连连看"游戏中,需要一种特殊的单源路径搜索方案,对此提出了一种算法,通过记录候选节点的转角数来筛选满足要求的路径。依据这一算法的两种实现策略-宽度优先搜索(BFS)和深度优先搜索(DFS),采用标准模板库(STL)技术,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并对这两种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比较了它们的实际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957.
Dijkstra算法是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对传统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改进的新方法,即对复杂的公路网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路网拓扑结构数据文件,并结合Dijkstra算法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最短路径的思想来求解公路网复杂线状图形的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958.
水准网闭合环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FP(Visual FoxPro)、VB(Visual Basic)软件平台,应用图论相关算法,开发了自动生成水准网最小独立闭合环与附合线程序。详细介绍了程序开发思路及一些细节处理技巧,应用实例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同时给出了一些可扩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959.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于2022年4月发布,与前几次评估报告类似,其中一章是长期减排路径。每次评估报告长期减排路径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减排路径可以为全球未来的合作提供学术支持。第六次评估报告对到2021年为止的公开发表的情景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的情景是针对《巴黎协定》中提出的温升目标进行的研究,这次评估报告长期减排路径的核心是分析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路径和相关政策、成本,以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本文解析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中第三章的主要评估结果,也给出了未来长期减排路径研究的方向。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的碳预算随着CO2排放持续上升而缩减,要实现这些目标,全球需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之后进入快速下降阶段,并在未来需要负排放技术,所有部门都需要有力的减排措施,这些减排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担。  相似文献   
960.
利用美国NASA Langley研究中心提供的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单个卫星视场大气顶/地面通量和云(SSF)的Aqua卫星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的云水路径和冰水路径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选取天山、祁连山、南疆沙漠和东南部季风区4片有代表性的地域,按该资料的云分类,分别计算低层云和高层云区域月平均值,结合相应时期和地区的降水量,分析不同云层与月降水量的相关。结果表明,西部干旱区降水与高层云相关较好,而东南部季风区则与低层云相关好。整个西北区以低云的云水路径与降水量相关系数最高,平均R2=0.8459。定义月降水效率为月平均降水强度(mm/h)除以总的云水路径,结果表明,不论低层云或高层云的降水效率都是东南部季风区最大,祁连山区略大于天山区,南疆沙漠最小。其年变化低层云除南疆7月最高外,其余地区8月最高。高层云的降水效率东南部季风区8月最大,其余3片7月最高。取(LWP/IWP-C)×LWP作为人工降水最大可能增(减)雨的度量,则4片中祁连山区最大,其次是天山,东南部季风区最小,年平均为负值。人工增雨潜力的年变化表明,高层云的峰值A区和C区在8月,D区则在9月,其余峰值均出现在6或7月。本文重点研究天山、祁连山区地形云人工增雨潜力,为今后人工增雨(雪),开发山区云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