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6篇
  免费   1602篇
  国内免费   2524篇
测绘学   530篇
大气科学   9445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902篇
海洋学   461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279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浙江气象》2007,28(3):F0003-F0003
20世纪大西洋飓风频率加倍,气候变化难逃其责即将在《伦敦皇家哲学学会学报》上发表的,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乔治亚理工学院学者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指出,和一个世纪以前相比,现在大西洋平均每年生成的热带风暴大约增加了一倍。研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和风分布的变化。这项研究所用的数据始于1900年,按照每年飓风和热带风暴的个数,过去100多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00-1930年,平均每年6个热带气旋;1930-1940年上升到10个;而从1995-2005年,个数上升到15个,其中8个达到飓风量级。研究发现,目前所…  相似文献   
992.
1引言雷雨大风是雷暴和大风两种天气现象相伴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破坏性很强,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06年7月13日夜间,吉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天气,从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影响飞行活动的雷暴天气形势特点分析、影响飞行活动的雷暴日变化分析、影响飞行活动的雷暴持续时间特征分析、影响飞行活动的雷暴雷达回波特点分析,归纳出4条结论。  相似文献   
994.
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1日~2007年2月28日)吉林省总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接近常年。冷空气活动少且强度弱,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时间分布呈前冬(2006年11~12月)少,后冬(2007年1~2月)偏多,空间分布呈东南部山区(吉林、通化、白山)略多,其它市(州)略少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江西两种典型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选取江西12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从7个方面对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2种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冰雹、雷雨大风天气45~55 dBz强回波平均高度为12.6 km,≥-25℃等温层的高度,比短时强降水天气高5.7 km。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持续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气旋、下湿上干和强风垂直切变等,都是冰雹、雷雨大风天气的典型特征;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图上“S”形暖平流及表现强低空急流的“牛眼”、深厚的湿度层等,则是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96.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997.
微物理过程分档处理的三维对流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参数化模式动力框架和二维面对称分档模式(微物理过程分档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粒子全分档的三维对流云分档模式.利用建立的分档模式对2000年6月29日美国堪萨斯州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三维冰雹云参数化模式的模拟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分档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强对流云中两支上升气流,模拟得到的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大于参数化模式;分档模式模拟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顶高和回波宽度更接近实测.  相似文献   
998.
雷电破坏性极强,如何防雷避雷,降低雷击损失,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根据一次雷击实例,详细分析了701C测风雷达被雷击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预防雷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利用T213 1°×1°和欧洲中心实时资料,对2007年4月l~3日四川盆地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以东为宽广深厚的低压带,地面上巴湖附近为冷高压,此冷高压在500 hPa脊前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东移南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且低空急流也对降温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2006年3月12~13日青海省大部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过程期间先后出现了强降温、暴雪、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本文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及实况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的成因,过程前期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为高压脊,从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向横槽不断加深,在东移南下过程发生转竖,其携带的冷空气于12日开始影响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造成了上述地区的降温及吹风沙尘天气;同时低纬地区南支槽的建立,使水汽沿西南气流不断输送到高原地区,这两股不同性质的气流在青海省南部汇合,造成了青南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冷空气主力过后,在新疆东北部冷空气再次堆积,同时又有极地冷空气沿东北气流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使之形成强冷涡,此冷涡于13日再次影响青海大部地区,造成了青海高原地区第二次强降温、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