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1128篇
地球物理   622篇
地质学   735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5篇
  1938年   3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179-179
第11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办.到会代表198人,其中俄罗斯、英国、挪威、日本的同行20人参加.会议报告论文171篇,特邀报告6篇.  相似文献   
952.
BP神经网络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网络(简称BP网络)方法,以日、月相概率作为输入因子,建立长期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业务预报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对较大降水和升(降)温过程均有一定预报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运用日、月相概率预报长期天气过程的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具有预报较客观、准确率较高等特点,在目前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式尚不能用于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3.
用最小绝对偏差方法(LAD)估计极值分布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数理统计问题中的最小绝对偏差方法(Least Absolute Deviation)由于具有良好的稳健性,近年来备受重视。本文所研究的是如何将最小绝对偏差法及非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应用于极值分布的参数估计,并与经典的参数估计法相比较。通过对徐州市降雨量数据的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参数估计法不仅提高了模型拟和的精确度,而且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推广到相关气象要素的预测、预报研究中。其中,将LAD法运用于极值分布模型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54.
2004年主汛期各数值预报模式定量降水预报评估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雨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3):316-324
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飞速发展, 模式定量降水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对目前在国家气象中心应用的3个业务运行模式T213L31, HLAFS0.25, 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德国模式及日本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季节空间分布、区域时间序列演变及统计检验, 试图从空间、时间及统计方面对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目前的数值预报模式对短期时效内定量降水预报均具有一定的空间预报能力, 但强降水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偏差; 从时间序列演变检验来看, 模式对区域强降水过程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但降水量预报与实况有一定的差距; 从累加统计评分检验结果来看, 模式短期时效的预报性能差别不大, 全球模式在小中雨预报方面有一定优势, 其中日本模式的综合预报性能最好, 大雨以上量级的预报则是国内的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其中华北中尺度MM5模式, T213L31模式各有所长, 但均存在预报量和预报区偏大问题。  相似文献   
955.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E,海拔132.0 m)和上甸子(40°19′N,117°07′E,海拔286.5 m)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的组成与浓度。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先后按季度分4次观测与取样,共获145个有效样品。检测出C2-C10的NMHCs组分52个,其中包括26个烷烃、17个烯烃和9个芳香烃化合物。在临安和上甸子大气中非甲烷烃总烃(TNMHC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8.5±126.0)×10-9C,(278.7±185.5)×10-9C。两站烷、烯、芳香烃在TNMHCs中所占的比例相近,分别约为21%—33%,7%—19%,54%—70%。受源、汇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NMHCs浓度存在明显地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但变化趋势两地略有不同。TNMHCs平均浓度的峰值都出现在10月,谷值分别出现在1,7月。气象要素以风向和风速的影响最为明显。TNMHCs高浓度大多与上风向存在较强污染源有关。另外发现,临安TNMHCs浓度比10 a前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56.
提出了一种基于Beamlet变换的算法,克服了图像中的各种干扰及噪声,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气压变化对SS-Y伸缩仪观测日变曲线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来  罗宏江  苏萍 《内陆地震》2006,20(3):266-270
根据SS-Y伸缩仪的原理,从理论和实际观测分析了气压变化对伸缩应变观测日变曲线的影响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应变观测值波动与气压变化呈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因此认为气压变化是伸缩仪观测日变曲线畸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减小气压变化对观测的影响还对台站仪器架设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58.
大地电场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后土桥等地震台的大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分析了各方向的日变形态和特征。结果发现,一般各方向日变与地磁场日变近似,出现双峰单谷。而后土桥地震台有别于其他地震台,东西向以半日波为主,出现双峰双谷。  相似文献   
959.
1783年2~3月期间卡拉布里亚南部发生了5次大地震。大部分学者认为该次地震发震断层西倾、断层倾角较陡,断层在位于平原ESE部地区的结晶基岩上发生错动(Aspromonte断层)。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发震断层为东倾且倾角较缓的隐伏断层(G ioia Tauro断层),和与其相邻的墨西拿海峡断裂相似。为了寻找发震断层方面的证据,1999—2000年期间,我们在G ioia Tauro平原共开展了4次地球化学调查。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识别断层作用(或破裂),加强和深部水文循环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得到关于地震成因方面的新的认识。深部流体特征用温度、盐度、碳总量与氡异常表征。共划分出三个主要的深部流体释放带:N icotera-Galatro地区(沿着NW向N icotera-G ioiosa-Jonica区域断裂线的N icotera-Galatro段);G ioia-Tauro与Sem inara之间的NW-SE向小区域及Rosarno与Palm i之间的海岸线。其中Rosarno与Palm i之间的海岸线正好位于推测的G ioia Tauro断层上界。绝大部分地球化学异常发生在Rosarno周围,该地区位于G ioiaTauro断层与N icotera-G ioiosa-Jonica区域断裂线的交汇部位。而在Aspromonte断层带没有发生明显的地下水侵蚀和压裂。基于以上发现我们提出了地球化学活动断裂带和地球化学交互作用断裂带的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断层带的水力学特征及地壳中促使裂隙渗透性增强的断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60.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ψ03m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03m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