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15篇
地质学   150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51.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地质》1996,18(1):25-29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龙门山断裂带测区,选取3个小区深钻孔系列的岩心,测量了岩体中宏观残余应力场的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分量、水平和铅直最大剪应力,及其应变能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它们沿深度的分布规律,估算了该断裂带岩体中储存的宏观残余弹性应变能的量级  相似文献   
152.
体应变观测中的气压干扰机制和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凌空  何世海 《地震》1996,16(2):144-152
建立体应变理论气压干扰模型,通过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压对体应变月变和日变的干扰过程,探讨消除干扰的方法,且和水位资料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3.
蒋德全  于亚伦 《现代地质》1996,10(4):566-569
为研究岩石在高应变率作用下微观损伤特征,用三轴SHPB装置对混合花岗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高速冲击,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受损状态,得出岩石的微观损伤特征。  相似文献   
154.
赵阿兴 《地震地质》1992,14(1):89-95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济南辉长岩的蠕变破坏实验结果和声发射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以岩石蠕变破坏应变做为岩石蠕变破坏判据。建立了岩石蠕变破坏应变的经验关系式。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济南辉长岩蠕变破坏应变参数,进一步探讨了预报岩石蠕变破坏和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5.
本文概略地给出了对钻孔应变仪原始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的一套方法,并以河北省滦县地震台钻孔应变资料为例对每一步骤的中间数据均进行了应变固体潮调和分析的计算,从而验证每一个步骤的有效性,并最终得到了较好的调和分析结果。这一套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充分地利用全部观测资料,将非线性格值改正、频段频谱分析、气压相关分析及相关改正连成了一个整体,使该方法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6.
分析了大华北浅源地震与日本海西部及我国东北深震的关系,认为本世纪来日本海西部—我国东北深震经历了5个相对活跃期,大华北各地震区相应经历这5个活跃期的影响期。根据大华北M≧6级浅源地震与深震活动的相关性,建立了太平洋板块楔形俯冲带端部重大深震事件导致大华北浅源M≧6级地震发生的板块俯冲模型,应变波传播速度约94km/年,地表视速度约100km/年。重大深震事件突出、模型稳定性强,预测实验表明模型公式可做大华北地震监测参考。用本模型可以解释浅源地震迁移、各地震区地震与深震活动相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7.
冯锦江  李建国 《地震地质》1992,14(4):376-380
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蒙脱石的变形特征和机制,着重阐述了蒙脱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围压为200M Pa条件下,温度升高将导致蒙脱石的变形增大。对相同应变量所需的差异应力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是,当温度>500℃时,相同应变量所需差异应力较300℃时显著增大,其屈服强度和变形模量在T≥500℃,σ≥300MPa时均因脱水明显增大。蒙脱石在高温高压下均为渐进失稳  相似文献   
158.
王启民  谢智 《地震》1992,(4):71-72,80
中国地震预报20多年的探索表明,人类认识并掌握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将是一个跨世纪的科学难题。本文着重论述在未来地震预报攻关之前,毖须建设高精度钻孔应力-应变等一系列观测台网,为后人的攀登、突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9.
钻孔应变,应力测量区域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平 《地震研究》1992,15(3):283-290
我国钻孔应变、应力测量依不同时段区域变化形态有明显差异;短期(一月内)、中期(一年内)区域变化特征不显著。正常形态显示平稳、应变测量显示固体潮形态、应力测量显示年变形态。震前异常多呈现突升、突降式的应变阶跃、固体潮畸变、年变形态改变。长期(10年内)与其构造部位、地震活动性及区域构造运动,矢量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识别不同区域的曲线变化特征,对判定震兆信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应变、应力测量资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0.
过去人们通常都以出水沉积盆地的东迁来解释大型向斜的倾伏方向以及在日木西南部观测到的与上白垩统出水群沉积有关的向西的纵向水流与新地层方向相反的现象.虽然古水流资料已反映了区域性古坡方向.但与盆地东迁有联系的局部古坡方向尚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在此.笔者根据对出水山和淡路岛南部(图1b)出水群中110个滑移褶皱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