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542篇
地球物理   362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的台阵探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实的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是非平稳和色散的,而且是统计非单一的.本文首先给出了描述这种真实扰动场的数学模型,进而导出了联系台阵探测可测量与扰动场传播参量的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观测方程的时频分析方法.这一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新方法,既能分离出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中各种准单一扰动成分,又能获得准单一扰动成分传播参量随时间的演变和随频率的色散.分析实例表明,本文方法分辨率好,精度高,结果可靠,是适用于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梅雨期长江流域两类气旋性扰动和暴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个例,研究了两类梅雨涡的产生、演变及与之联系的暴雨发展过程。一类是移到长江中游的典型西南涡,其斜压结构出现在副热带暖环境中,是在这个系统本身发生、发展的动力-热力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类是串行于梅雨切变线上的小型正涡度扰动,其演变过程更复杂一些。文章结合这两次个例对作者过去的一些结果作了验证、充实和归纳。并论及复杂暴雨发展过程的一些预报难点。  相似文献   
93.
94.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翟国庆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2,16(5):522-529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速增大,促使对流迅猛发展且移速加快.辐合线的形成与大尺度背景和特定地形有关.移动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变压风有关而静正辐合线常与露点锋相伴.  相似文献   
95.
吴勇  欧阳首承 《大气科学》1995,19(5):631-635
本文引入第二科里奥利参数讨论了中低纬过渡地区含非绝热(潜热)作用的对称扰动波包发展问题。结果表明:这一地区扰动波包的发展不仅包含了中高纬度波包发展条件[1],而且与潜热和基本风场梯度经向切变及波包传播的非垂直性有关。过渡地区基本风场的作用是通过第一和第二科里奥利参数完成的。  相似文献   
96.
使用基础力学理论的推导方法,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台风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总动能。并通过两个实列的测算与比较,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有一定的预言价值。  相似文献   
97.
谷笳鸣 《气象》1995,21(10):36-38
用尺度分离的方法,对1994年7月华北一次暴雨过程中雨区内的能量制造和转换进行了计算,目的在于揭示暴雨前后不同的能量制造和转换特征。  相似文献   
98.
方慈安  吴宝俊  常国刚  许晨海 《气象》1995,21(11):33-37
利用尺度分离动能方法对1994年6月11日09UTC-12日10UTC影响湖南省的一次MC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尺度运动中非地转风以及两种尺度间风场与气压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动能,是这次MCS的主要能源;2.中尺度动能以及两种尺度风场相互作物 动勇,随MCS发展而增加;3.在MCS的整个发展阶段,高层的总体动能锐减。  相似文献   
99.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6,他引:23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度柱;螺旋度及其诸分量的量级是相同的。这表明,垂直运动的水平切变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以及水平速度的水平切变对螺旋度有相同大小的员献,也意味着强垂直运动和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极其重要。动能的诊断结果显示。强动能区与暴雨区和低涡切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中、低空的强动能中心也正是强降雨中心;动能最强的700hPa也是低涡切变线发展最强的层面。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区和强螺旋度区基本一致。表明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对螺旋度变率及其通量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7,35(5):743-743
一个新的湍流探测系统成功完成检测。该系统可在飞机穿云时提醒飞行员注意前面的扰动气流,有助于减少航班延迟、伤亡和经营费用。该系统由NCAR设计,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商业飞行中进行了检测。系统采用由NCAR研究人员研制的雷达湍流探测算法(NTDA:NEXRAD Turbulence Detection Algorithm)来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天气局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网的资料,可向驾驶舱的飞行员发送实时湍流图像,也可通过Web网提供给航空公司的气象与调度人员。以前飞行员不能得到云中湍流的准确信息,部分原因是湍流尺度小、发展迅速、会出现在主风暴区之外。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