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5篇
  免费   2993篇
  国内免费   2542篇
测绘学   1704篇
大气科学   3703篇
地球物理   1560篇
地质学   3599篇
海洋学   2680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1102篇
自然地理   1116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755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55年   5篇
  1937年   5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岩石层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表大地热流观测资料、岩石生热率及热导率数据研究了三江和四川盆地 6个地区的岩石层平均温度结构及强度分布。结果表明 ,整个三江地区岩石层温度较高 ,而四川盆地温度较低 ;在岩石层强度分布上 ,四川盆地为高强度区 ,而三江地区则为低强度区 ;整个三江地区构成了一条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低强度通道 ;由于四川盆地高强度块体的阻挡 ,青藏高原向东的物质流在此转向近南向 ,沿三江地区流逸 ;不同岩石层块体的强度差异可能是控制高原物质流动态势的重要力学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992.
The 3-hour-interval prediction of ground-level temperature from 00 h out to 45 h in South Korea(38 stations) is performed using the DLM (dynamic linear model)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systematic error of numerical model forecasts. Numerical model forecasts and observations are used as input values of the DLM.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DLM forecasts to the KFM (Kalman filter model) forecasts with RMSE and bias, the DLM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993.
林纾 《干旱气象》2003,21(4):32-36
给出了甘肃省2002年5月的温度、降水、极端最低气温和雨日概况,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的异常、极涡的位置和强度以及水汽条件和冷空气条件,计算了甘肃省5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并与典型相似年份的前兆信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4.
土层结构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工程意义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不同场地剖面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地表速度峰值。利用计算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计算了不同场地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反应谱的特征周期。研究了不同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causes of Qingdao Cold Water Ma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work,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ngdao Cold Water Mass were studied by using“the comparison analysis method”based on 1980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data on the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The formation cause of the water mass was analyzed based on February of 1959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for this area and on some other authors’stud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ingdao Cold Water Mass has growing and vanishing processes:appears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March;has stable pattern in April;is biggest in its area in May;becomes small in its area in June;vanishes in July.It comes from the northem Shandong Coastal Water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nd high disolved oxygen.The mass is formed under the joint effects of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相似文献   
996.
近44 a中国冬夏气温变率及其对区域变暖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近44a中国85个测站冬夏季逐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序列,研究冬夏季温度季节变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其对区域变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除高原、西南、东北以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季节变率存在显著下降趋势,是近期变暖的稳定区,其中变暖最为稳定、显著的区域是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北部虽变暖幅度很大,但稳定性最差;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江南地区温度变率存在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年际变幅明显增大,表明该地区80年代降温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997.
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温度影响的机理和考虑温度影响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及目前所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同时提出了本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可用于复杂地质体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陈树文  刘洪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3):365-369,T001
提出改进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方法,用于解决地表一致性问题,通过基准面的下移,可以使深部的信号增强,变多值走时为单值走时,从根本上消除了上覆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地质体成像问题。作者从原理上对上述观点给予了证明,而且给出利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有限差分法做的实例--大庆油田“陆相断隐模型”。  相似文献   
999.
崔涛  赵映东 《水文》2000,20(3):63-64
1996年8月22日,甘肃省黑河发生了大洪水.分析了造成这场洪水的降水特点和洪水的形成及发展规律,得出了"96·8"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上游山区,黑河流域的降水特性和地貌特点决定了洪水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远距离输水管道的探索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青  燕海波  顾会玲 《地下水》2006,28(1):77-79
远距离管道输水,作为一种快捷、高效、安全的输水方式,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应用,目前在我国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远距离输水管道的特点及聊城市在远距离输水管道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