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5篇
  免费   1545篇
  国内免费   1962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8401篇
地球物理   989篇
地质学   1832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56篇
自然地理   75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四川汶川茶园沟"2003-08-09"泥石流灾害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2.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滑坡灾害成因调查(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3.
四川石棉2003—08—28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4.
徐乾清 《水文》2003,23(2):1-7
阐述了防洪成灾的基本认识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征和防洪减灾基本对策的要求,探讨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洪成灾体系,提出了当前防洪成灾研究规划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5.
新疆乌苏市"2001·7"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世珍 《水文》2003,23(4):59-62
2001年7月上旬,新疆乌苏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暴雨洪水,对这次暴雨、洪水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次暴雨的特征是笼罩面积大、雨量集中和强度大;洪水特征是来势凶猛、陡涨陡落、峰高量大。对于干旱地区暴雨洪水特征的认识和防洪战灾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6.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7.
基于GIS的陕西省旬阳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选取中国滑坡重灾区的江汉流域开展灾害危险性区划应用研究。研究区选在旬阳地区的县城近郊,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分析系统,采用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定量预测,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决策、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3,14(2):254-254
由王家祁教授撰写的《中国暴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12月)终于出版了。这是继陶诗言先生撰写的《中国之暴雨》(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以来,关于中国暴雨研究的又一本重要著作,《中国之暴雨》侧重阐述中国暴雨的物理成因,而《中国暴雨》则侧重于中国暴雨量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乐意称她们为姐妹篇。《中国暴雨》以地理学、气候学、水利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将大气水和地表水紧密联系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降落在中国地面上暴雨量各因素的地理分布、地理环境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结合水利水电等土建工程对设计洪水计算的需求,形成了中国地理学、中国气候学和水利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9.
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 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3人死亡,2人失踪,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见照片专版(照片2)。国务院对此灾情高度重视,作者参加了国务院调查组,紧急赶往发灾现场,调查和指导了抢险救灾工作。1 滑坡结构滑坡地处平溪河之拐弯右侧凸岸,三面临空,缓坡地形坡度20~30°。其东北部为冲沟,东南部为高达30多米的陡崖。滑坡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具4层结构:上部第1层:残坡积土,厚度3~5m;第2层;碎石土,厚度5~10m;第3层;强风化板岩、砂岩,层状…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