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武汉城市圈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承良  颜琪  罗静 《地理研究》2013,32(5):857-869
都市圈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具多重反馈的耦合巨系统,三者间存在互相制约、相互作用的高阶、非线性复杂关系,传统的线性研究范式面临挑战。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通过因果关系和流图分析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建立经济-资源-环境耦合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①模型具有很好的普适性,能真实反映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耦合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为调控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②借助模型可以对内部错综复杂、相互联系和相互耦合的巨系统进行动态多情景模拟,并揭示出协调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快速增长为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三者相互促进,是武汉城市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2.
东湖水体中多氯联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1994年6月,采用高分子多孔聚合树脂对武汉东湖水进行富集采样,样品经净化后利用毛细管柱色谱进行多氯联苯(PCBs)总量及同类物(congeners)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东湖水样中PCBs总含量为2.7ng/L,检出的20多个PCBs同类物其含量分别在0.002-1.12ng/L范围内。其同类物中低氯取代的PCBs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工业用商品PCBs中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203.
武汉东湖甲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水华频繁爆发.近来,发现武汉东湖出现了一种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水华,该藻是广温性种,水华持续时间较长,最高细胞密度达2541.44×104 cells/L.研究了武汉东湖拟多甲藻水华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拟多甲藻密度和表层总磷、1.2 m处的总氮以及表层硝酸盐浓度成显著正相关,但是总磷、溶解性磷酸盐、总氮、磷酸盐以及氨氮浓度在形成明显水华前大幅度升高,水华消亡时,处于低谷.适合的光照条件,也是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刺激因子之一.另外,从一些采样点浮游植物组成及分布来看,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华表观的严重程度.此外,还观察到了水华的消亡及其发生过程,水华消亡时,大量拟多甲藻下沉.分析认为,水华的发生是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4.
通过对武汉市区3个主要地质单元共8 305个剪切波速数据的分析整理,分别运用线性函数、一元二次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武汉市区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土类的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回归,得到其经验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区土体剪切波速与埋深相关性比较明显;一元二次多项式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将实测数据与利用经验关系得到的预测值进行对比检验,两者基本吻合,可供武汉市区场地剪切波速数据缺乏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5.
介绍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的大桥桥索外观检测方法及其在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桥索聚乙烯(PE)保护套外观检测中的应用。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和桥索分布形式设计一整套飞行检测方案,利用多轴旋翼无人机搭载的高清云台相机,批量密集地采集桥索的表观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并依照现有相关规范对桥索的健康状况作出全面综合评价。无人机航拍较传统的人工吊篮或爬索机器人桥索检修技术具有简单高效、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能够高效、精准、全面地实现桥梁桥索的外观检测。  相似文献   
206.
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城市不同要素空间集聚水平与层级差异、明确城市各职能中心分布,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发展引导和规划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别采用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 POI)、夜间灯光和路网3种数据,利用局部等值线树算法,识别武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研究表明:① 武汉不同城市要素的总体集聚水平不均衡,其中在汉阳集聚水平较低,在汉口和武昌集聚水平较高,特别是二环以内区域;② 武汉中央活动区发展比较均衡,内部各城市要素高度集聚,随着向外扩展,部分城市要素易于在局部集聚形成城市中心;③ 结合武汉圈层发展布局,城市中心沿环线的“商-住-工”职能分布模式逐步确立,其中内环以及二环区域已形成稳定的商服中心;二环附近综合组团内部出现了较具代表性的居住中心;三环外的沌口和武钢主导发展工业,是典型的工业中心。  相似文献   
207.
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空间- 距离- 通达性已经成为城市区域一体化联系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都市圈城际联 系发展与交通网络建设存在明显的不同步现象, 矛盾解决的关键是优化其路网通达性空间格局。 以武汉都市圈为实证对象, 构建最短距离矩阵, 引入时间、空间通达性模型, 建立高等级路网发育 评价指标体系, 从节点体系与网络体系两个角度, 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城际通达性变化及其空间 格局, 揭示出: 圈域城镇( 节点) 体系通达性空间差异明显, 与城市自身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密 切相关, 其空间格局与城镇等级规模呈共轭协同关系, 不同空间等级节点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同 心圈层与“轴—辐”网络空间格局; 快速交通干道网络( 高速公路、铁路等) 是城市通达性空间演变 的重要推动力, 使其空间收敛减速, 形成显著的带状分异格局, 初步形成沪蓉东西向、京珠南北向 的两大城市经济联系交通走廊; 圈域城际交通干网发育程度偏低, 处于回路网络水平, 高等级路 网扩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8.
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分析——基于区域规划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多主体、多机制、多空间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空间结构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节点的多重空间组织网络.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但空间组织路径不畅、网络节点关联松散,致使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失衡.区域创新体系空间优化的参考路径之一是构建基于市场联系的产业集群网络,通过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创新的空间均衡发展,提升城市圈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9.
210.
统计武汉(1885~1998年)、宜昌(1883~1998年)100多年逐年暴雨资料,结果表明:(1)暴雨、大暴雨多集中在夏半年,武汉暴雨日春多于此,最多发生在6月;宜昌暴雨日秋多于春,最多发生在7月,且7、8、9月暴雨日及9月或秋季大暴雨日比武汉多。(2)武汉年暴雨日最多为12天,宜昌为8天,两地大暴雨日最多均为4天;武汉1998年属多(大)暴雨年份,宜昌属正常年份。(3)武汉由1979年前20年的少暴雨期突变为一个多暴雨期,宜昌在本世纪10~50年代为多暴雨期,此后为少暴雨期。另外,武汉在1922年、宜昌在1898~1899年出现了暴雨日减少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