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4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NCEP1°×1°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7日北疆沿天山一带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低槽分裂短波槽与中纬度锋区上中亚低槽汇合东移是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系统,地面冷锋过境是沙尘暴出现的直接原因;前期高温少雨,时值春播期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中层400 hPa至低层700 hPa强冷平流的入侵,加大了热力不稳定;假相当位温锋区的强迫抬升作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300 hPa高空西风急流的增强造成锋生和动量下传,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沙尘暴天气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西北大风区内、Δp3中心前部、850 hPa强冷平流前部以及850 hPa强上升运动区内。Δp3 ≥10.0 hPa、水平螺旋度≤ -300 m2?s-2对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等,针对2016年5月1日和11日两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槽型的高空环流形势易触发沙尘暴天气,由于高空冷空气的入侵,且高低空急流配合较好,有利于动量下传,造成大风;移动迅速且强大的地面冷锋是触发沙尘暴天气的重要系统,冷锋过境前期热力条件的积累也必不可少,它使锋面前后温度梯度加大,为天气过程提供了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93.
对2001年4月6日08时至8日08时锡盟地区特强沙尘暴天气,从大尺度环流、天气学特征、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是一次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强度特别强、持续时间特别长的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4.
文中从天气气候背景及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面 ,分析 2 0 0 0年秋、冬季河西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原因 ,分析结果表明 ,几次大风、沙尘暴过程都是在高空 5 0 0hPa环流形势由纬向环流向径向环流调整的过程中 ,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沿西北气流迅速南下 ,在蒙古地面热低压强烈发展的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下发生的。同时 ,今年秋、冬季河西气温明显偏高 ,降水偏少以及河西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加剧了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频次和强度。通过分析 ,初步总结出了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5.
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此技术方法对2000年3-4月北方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的沙源和可能路径,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96.
197.
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几年来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为了研究不同尺度沙尘暴的规律,利用2005-201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及周边14个气象台站沙尘暴资料,给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区域性与局地性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定义,从区域性与局地性沙尘暴持续时间,能见度,类型,时间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塔中发生沙尘暴170d比沙漠南缘和北缘高,比肖塘少,其中区域性沙尘暴80d,局地性沙尘暴90d,天气过程区域性64次,局地性80次;(2)塔中区域性沙尘暴不论是持续时间还是能见度总体上比局地性沙尘暴持续时间长,能见度低;(3)区域与局地沙尘暴可以按主导风向分为5类,但各类沙尘暴在区域性与局地性沙尘暴中表现出季节分布;(4)区域性与局地性沙尘暴10a波动增长,区域性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局地性沙尘暴多发生在夏季,区域性沙尘暴年际和年内变差系数都小于局地沙尘暴,一日中区域性与沙尘暴白天多于夜晚。  相似文献   
198.
本研究对2002—2015年内蒙古春季共16次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做了调查分析,在分析欧亚范围中高纬地区海平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地面和850hPa温度场的分布及演变特征后,确定了引起内蒙古地区强沙尘暴的影响关键区,重点关注了海平面气压场关键区的环流分布特征,将16次强沙尘暴过程划分为蒙古气旋型、冷锋型和副冷锋型。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类型的海平面气压场均为西高东低型分布,蒙古气旋型和冷锋型在关键区中均存在高、低压中心,其强度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等压线梯度和走向存在明显差异。副冷锋型的低压位置比其他两个类型明显偏向东北,关键区内高压中心不明显。500hPa高度场三个类型的关键区均为西北气流控制,蒙古气旋型中间略偏西北位置存在一个浅槽,冷锋型环流经向度比其他两个类型偏大,副冷锋型的中间略偏北位置存在一个低值中心。在温度场关键区的最大增温线上,从沙尘最强日的前4日至过后1日地面和850hPa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各类型在强沙尘暴来临的前几天均有一个增温趋势,前两类温度曲线均在前一日达到最高点,随后明显下降,蒙古气旋型的增温幅度及随后的降温均比冷锋型小,副冷锋型温度变化曲线与前两者有所不同,未表现出降温现象。  相似文献   
199.
汤冰 《湖南地质》2010,(4):33-34
自3月11日遭遇今年首场沙尘暴天气以来,短短20天,六次沙尘天气集中侵袭中国。尤其是3月19日至21日出现的强沙尘暴,不仅影响新疆、青海、内蒙古、华北、黄淮北部等北方地区,沙尘还伴随大风一路南下,蔓延至黄淮、江汉、江淮、华南东北部等,一度横跨海峡影响台湾,累计影响全国21个省市。中国气象局预测,4月中下旬,中国北方还将出现沙尘天气。这也就意味着,即将到来的第41个地球日,广阔地域上的中国居民很可能将在漫天黄沙中度过。  相似文献   
200.
利用探空、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新疆塔里木盆地2014年10月28—29日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前、中、后大气稳定度、混合层厚度、风、温、湿廓线等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为欧洲脊东移,推动西西伯利亚低槽快速进入北疆地区,随后东移翻越东天山进入南疆,造成"东灌"沙尘暴天气;沙尘暴造成边界层特征量表现为K指数减小,沙氏指数增大,理查逊数减小,混合层厚度降低等特征;风向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风速则在静风转为30 m/s的偏东急流;温度为沙尘暴之前为贴地逆温,之后大气混合比较均匀,相对湿度为先增加后减小,沙尘暴天气是一个降温增湿的过程,边界层风、温、湿廓线都打破了原有分布规律;沙尘暴过程是大气不稳定层结变为稳定层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