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不同盐度对螺旋藻的生长和生化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咸水驯化钝顶螺旋藻获得耐盐品系,在半咸水中盐度驯化的品系的生长率高于未驯化的品系。在不同的盐度的半咸水中盐度驯化品系更能适应较高盐度的半咸水,在20×10-3的盐度下收获量最高。  相似文献   
892.
石莉 《海洋信息》2006,(1):32-32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Ruth Curry、英国洛斯托夫特渔业和水产养殖科学所环境中心的Bob Dickson以及加拿大贝德福海洋研究所的IgorYashayaev在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最近40年来,热带海域海水更咸,而靠近地球两极海域的海水更淡。这种大范围较迅速的海洋变化表明,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可能正在改变调节着全球蒸发和降水及淡水循环的地球系统。  相似文献   
893.
基于2008、2010、2012和2014年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历史共享资料,通过对白令海水团、上层海洋热含量、净热通量变化、风场及海平面气压分布情况等的分析,探讨了白令海水文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白令海夏季的水团包括白令海上层水团(BUW)、中层水团(BIW)、深层水团(BDW)和白令海陆架水团(BSW)。白令海温盐分布差异最大、年际变化最剧烈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上层水团。对比4年水团分布情况,最明显的变化是2012年7月调查区上层海水温度偏低,2014年7月上层海水温度偏高。这种异常变化在热含量方面表现为:2012年7月调查区各个测站上的热含量异常低,而2014年7月测站上的热含量都高于平均水平。着重研究了2014年7月海温偏高的原因,认为是由于陆架和海盆区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机制造成:陆架区累积净热通量偏高,海水吸收热量升温;海盆区在异常强大而持久的海面气压(SLP)高压系统下,海面负的风应力旋度得到加强,从而引起持续的暖平流输送及强烈的Ekman抽吸作用,最终导致了上层海水偏暖。  相似文献   
894.
本文根据国家海洋局1975—1979年标准断面调查资料,对东海陆架区出现的温、盐度逆转现象进行定义和划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在东海陆架区出现两个逆转现象高频海区,一个位于江苏、浙江近海和外海的一狭长海域内,另一个位于济州岛以南和以西海域。通过对逆转现象成因的讨论认为,前者高频区主要是由于几个不同水团的叠置、交汇、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气旋型涡旋的存在和黄海暖流水附近冷水块的出现而伴生的海水上升运动是导致后者高频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95.
介绍了一种将大气效应考虑在内、利用Landsat TM、ETM+热红外数据进行近海岸海表水温反演的单窗算法.在该算法中,将地表气温、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作为初始参数,根据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呈线性降低、水汽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规律,建立了估算平均大气温度及水汽含量的通用模式.通过与实测数据及MODIS Terra海表水温产品比较发现,该算法能够提高运用TM/ETM+TIR单波段数据进行近岸海表水温(SST)反演的精度:一方面,反演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海表实际水温;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剔除大气中的水汽对SST反演的影响,进而提高海表水温的温度对比度.该提出的大气校正算法只需地表大气温度及相对湿度资料,该算法也无需进行大气模式的界定.  相似文献   
896.
研究了在两次台风和一次暴雨期间及随后的恢复期内,厦门湾表层海水盐度、pH、溶解氧以及CO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暴雨期间两站位盐度、pH和溶解氧呈下降趋势而COD则正好相反。随后几日这些参数逐渐回落到风雨前的水平。对影响这些参数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97.
898.
东海北部陆架区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有关研究已作了一些论述(苏育嵩等,1989;蓝淑芳等,1984; Nakao,1977),指出东海陆架区存在两个温、盐度逆转结构出现频率高的海区:一个位于江苏、浙江近海的狭长海区内;另一个位于东海北部济州岛西南海区,即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及其附近海域(蓝淑芳等,1993)。翁学传(1984)、曹欣中等(1982)利用常规调查资料,曾分别对第一高频区的中层冷水和温度逆转现象作了初步分析;丁宗信(1994,1995)利用常规调査资料和CTD资料,对黄海、东海春、夏、秋、冬四季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及逆转现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4年和1985年6月在东海北部陆架区进行的大面水文调査资料(该资料由“科学一号”调査船使用Mark-Ⅲ CTD 探测仪获取),以及国家海洋局1975-1980年在东海取得的标准断面BT观测资料,对东海北部陆架区,特别是上述第二高频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和成因作进一步研究。 由于该海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与水团的配置及交汇密切相关,所以首先讨论该海区的水团。  相似文献   
899.
1996年3~6月采用人工注射LRH-A和HCG诱导状黄姑鱼自然产卵受精,观察6批次胚胎发育的结构特征和1~16日龄仔鱼形态变化及温度、盐度对状黄姑鱼早期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为状黄姑鱼大规模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其外部形态和胚胎行为的出现将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17期,3日龄开口;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6.3~30℃,最适孵化温度为22~24℃;孵化盐度范围为13.7~53,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26.9~40.7,其中盐度为7.2时受精卵无法孵化,盐度在40.7以上的受精卵全部为浮性,盐度为26.9以下全部呈沉性;状黄姑鱼仔鱼存活的适合盐度为20.2~33.4,随着仔鱼的生长,对耐盐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00.
黄海、渤海盐度的垂直结构具有典型的自模性,而其水平分布又受平流,水平扩散效应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黄海,渤海实测资料拟合了盐度垂直剖面的自模函数,并结合描述表,底层盐度及上均匀层厚度这3个特征量水平分布的方程,给出盐度三维结构的准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