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2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806篇
测绘学   545篇
大气科学   613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1521篇
海洋学   461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源于地幔。正εNd(t)值花岗质岩石的存在,可能对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河流水系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河流的分形特征来反映,分形维数则是河流分形特征的量化表示,其与河流洪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以长江中下游为例,利用网格覆盖法计算出长江中下游河流分维,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流的分形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中下游洪水分析不同水系特征下洪水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来说河道分维越大、河网分维越小,洪水发生可能性则越高。  相似文献   
83.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装置,讨论了试验参数的选取和粒子的跟随性问题。分析了上游来流的流动特性,显示了亚临界雷诺数下间隙比为0.5时圆柱后尾流区旋涡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比较了时均流场和瞬时流场旋涡结构。对圆柱尾迹的旋涡脱落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斯特劳哈尔数保持为常数0.2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及关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冬季北极涛动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东北冬季气温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可能影响机制是:在地面,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减弱),亚洲大陆偏北冬季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在对流层中层,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东亚大槽加深(减弱),贝加尔湖以西以北脊增强(减弱),环流呈经向(纬向)型发展,东北对流层中层偏北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  相似文献   
85.
付建德  徐刚 《浙江测绘》2005,(4):20-21,24
本文通过对乐清市龙西乡农村住房受到的洪水、地质灾害影响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目标和设计方案,特别对数据库的设计、洪水地质灾害的预测和模拟、住房人员的防灾管理以及GIS应用的实现方案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86.
概述了避雷检测的必要性,避雷装置的检测和检测对象,检测部位和防静电检测阻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7.
岩石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以用灰色预测模型完成。尽管传统GM(1,1)模型预测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预测偏差过大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逐步迭代法GM(1,1)模型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与原始数据库序列的凹凸性保护一致。利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对马步坎边坡预测测点G1沉降和开裂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逐步迭代法GM(1,1)优化模型计算精度较传统GM(1,1)模型和背景构造法GM(1,1)优化模型高,较好地反映了岩石边坡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88.
利用MAC/SINE试验期间Chaff火箭在67~96 km高度范围测量的25 m高分辨率经向和纬向速度数据, 研究经向和纬向速度扰动谱特性. 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垂直波数谱在波数k = 0.001 m-1附近有一分岔点. 在小于这个分岔点的波数区, 经向速度谱和纬向速度谱有接近相同的谱斜率、谱振幅和特征垂直波长, 并且与线性饱和谱模式相当一致. 然而, 在大于这个分岔点的波数区, 经向和纬向速度扰动谱不但谱斜率和谱振幅不一样, 而且它们的谱结构也不相同. 这些差异提供了平均意义上速度扰动场在大波数区各向异性的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89.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90.
文章对遵义市城区及周边地带各地质时代的页(泥)岩已有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归纳和适当的野外调研,认为区内制砖页(泥)岩层位可分为三类,第一、二类利用价值小或仅有部分可以利用,第三类则易于露采,大部分可利用,其层位为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三叠统夜郎组九级滩段,是区内可作制砖页(泥)岩利用最有开发前景的层位。同时对页(泥)岩的形成沉积环境作了简要分析,对其资源量进行了概略估算,经优化筛选,提出了10个供制砖厂企设置布局和矿源地选择之前需进行地质勘查的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