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651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利用“八·五”短临预报的地震学攻关成果来分析福建地区的几个震例,检验其在福建地区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92.
强震孕育与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华北北部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断层形变资料。结果表明:震前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短临阶段断层形变异常主要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在α、β相后的γ相短临异常,这种异常一般在近源区出现;另一种是较大幅度的突跳型短临异常,这种异常一般在远源区出现,这些都是断层形变前兆由中期过渡到短期的明显标志;断层形变短临异常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征;唐山地震前出现γ相短临异常的比例高于大同和张北地震,主要表现为在中期趋势积累背景上的反向;3次强震前α、β、γ相异常场地的分布具构造控制特征;强震前场地断层异常活动存在象限性分布特征,且与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3.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流动短水准测量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流动短水准测量资料,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宁夏及其邻近地区的中强地震前有高信度的地震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94.
提要 利用双因素实验和单藻培养等方法,对采自广东南澳岛的短节硬毛藻Chaetomorpha brachygona Harvey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对该硬毛藻的生长、活力以及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短节硬毛藻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当温度为20℃时,藻体培养第3、6和12天活力分别为0.70—0.75Y、0.60—0.70Y和0.55—0.65Y,培养12天时藻体有生殖细胞形成,此温度有利于藻体维持活力;温度为25—30℃时,培养第3天时会大量形成生殖细胞;在盐度10、20、40和50时,藻体的生长与温度相关,即30℃>25℃>20℃;在盐度20—30时,藻体长度最大达4.55 cm;在盐度10—30时,更有利于藻体生长,整体趋势为20>30>10>40>50。因此,实验条件下,温度25—30℃、盐度10—30更利于短节硬毛藻的生长和形成生殖细胞。本实验表明,短节硬毛藻为暖水、广盐性种,有可能在我国南方海区大量生长并扩散,具有引发绿潮的潜力。  相似文献   
95.
从前期构建的短蛸(Octopus ocellatus)c DNA文库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短蛸酪氨酸蛋白激酶(Oo Btk)基因的c DNA全长,其c DNA全长1191 bp,包括5’非编码区(UTR)259 bp,3’UTR 227 bp,开放阅读框(ORF)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预测理论等电点为8.50,分子量为27.7 k D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在健康短蛸的不同组织以及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刺激后血细胞中Oo Btk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Oo Btk在肌肉、外套膜、鳃、鳃心、系统心脏、肝胰脏、肾囊、胃、性腺和血细胞等各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脏的表达量最高;短蛸经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刺激后,Oo Btk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现出了明显的被诱导表达趋势,在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刺激后6 h表达即增强,并分别在鳗弧菌刺激后48 h和藤黄微球菌刺激后12 h达到最高。Oo Btk参与短蛸对于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刺激的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96.
利用北斗定位与通信、微基站、GIS、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了公路建设施工信息化监管云平台,实现了项目基础信息的可视化管理.研究成果对公路建设施工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公路建设施工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傅新姝  谈建国 《气象》2015,41(12):1531-1537
对温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时,僵值和突变是常见的疑误类型,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中僵值和突变疑误数据进行研究,对降低城市自动站温度资料质量控制的误检率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以上海世博园为例)中18个自动气象站一年(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逐时温度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着重探讨僵值及突变疑误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僵值疑误数据集中出现在冬季夜间,局地性强。阴天或多云天气,通风不佳的测站感热项较小,易出现僵值过程,最长持续11 h。(2)温度突变疑误数据可分“突升”和“突降”两类,“突升”集中出现在秋冬季,而“突降”集中在春夏季;“突升”集中出现在日出前后,而“突降”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夜晚,“突升”局地性强而“突降”各站间趋同性较强。分析发现,城市复杂环境下,日照突然增加或减少以及午后短时强降水是导致温度突变疑误数据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些“疑误”数据是城市复杂环境影响或特定天气条件导致的,为真实有效的观测资料。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温度观测资料开展质量控制时,需结合观测环境等元数据进一步甄别。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究东疆地区主要盆地上二叠统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三塘湖盆地和准噶尔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和平地泉组的6块烃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进行GC-MS分析,在m/z217质量色谱图中检测到C19-21~C26 短链甾烷系列化合物。对该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疆主要盆地在上二叠统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母源和生烃特征,均以干旱条件下的咸化湖相环境为主;水体中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和微生物发育;这些原生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经历过微生物改造作用;原始有机质与微生物降解的产物在地质条件得以共同保存,成为生烃的母质。  相似文献   
99.
利用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气温度数据, 分析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震前震中上空的大气温度变化, 研究其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可能性.地震样本包括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Ms9.0地震、2014年4月1日智利Ms8.1海洋地震、2013年3月27日台湾南投县Ms6.1地震和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1地震.结果表明: (1)震前, 震中位置300~1 000 hPa大气温度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 (2)200 hPa与400 hPa处(根据不同地点可选择其他, 诸如350 hPa、300 hPa等高度数据)温度折线图在震前趋近或者相交, 出现类似蝴蝶翅膀的"蝴蝶形"特殊曲线形状; (3)200 hPa与400 hPa温度差等值线图在(震前数月、数周或数天不等)震中附近区域的数值减小, 温度差等值线图的塌陷最低点对应震中位置.以上规律有望应用于地震短临预测的时间与震中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长江上游流域6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4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各种不同历时连续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消除降水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法检验了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流域及各分区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贡献率先增加后降低,以短历时降水为主;②长江上游短历时(1 d和2 d)降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在1976年,长历时(6 d和10 d)降水发生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4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9年;③长江上游短历时降水集中出现的次数增加,降水强度增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较大,而长历时降水出现频次降低,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例下降,其中岷沱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长江干流区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