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6篇
  免费   1820篇
  国内免费   1631篇
测绘学   2233篇
大气科学   2912篇
地球物理   1399篇
地质学   3983篇
海洋学   974篇
天文学   269篇
综合类   1468篇
自然地理   222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597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73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993.
松辽盆地白垩纪孢粉颜色指数与有机质成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传本 《地球化学》1981,(3):301-307
The relatiouship between posen colour and the degree of maturity of organic material is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s typified by Daqing oil field in Cretaceous system, central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 Colour variation of pollen is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etamorphism. Pollen colour is divided into seven grades and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is studied in terms of this colour index.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len colonr index of the strata at depth of 1000-3000m (stratigraphieally from the first section of Liangjiang formation to the upper Quantou formation) ranges from 2.5 to 5, corresponding to an ancient temperature of 60--140℃. This is the most.optimum strata for oil-generation. Strata beneath the lower Quantou formation under 3000 m with colour index in excess of 5 and ancient temperature of over 140℃ should be favorable for gas accumulation. For strata at shallower depth than 100O m, stratigraphically above the second section of Liengjiang form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lour index of 1--1.5 and a temperature of lower than 600℃, the maturity degree is lower than that necessary for oil-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94.
阐述了天津海河流域3维可视化应用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设计及使用的关键技术。海河流域3维可视化应用系统(HH-VRGIS)是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运用了现代GIS技术,先进的3维虚拟仿真可视化技术,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水文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查询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对海河流域的信息化管理,水资源的科学化调度和汛情及时准确的模拟和仿真做了基础研究。实践表明,该系统设计先进,界面友好,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还没有一种算法能在道路化简(删点)的同时又能实现道路光滑(增点)的情形,提出了将Douglas-Peucker算法和Li-Openshaw算法组合优化起来对道路进行综合的思想。本文首先对线状要素综合的两种经典算法Douglas算法和Li-Openshaw算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Li-Openshaw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融合两种算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道路综合的组合优化算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多年来人们已经报道了很多自动综合方法。这些方法确实解决了地理空间数据自动综合中的很多重要问题,但这些方法也有明显的缺陷和应用范围。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这些方法的分类、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今后自动综合方法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暴露指数反映了环境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承受灾害的潜在风险程度。研究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DEM)、海洋水深及风力数据等, 基于暴露指数模型, 以福建省东山湾为案例研究区域, 对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海岸带暴露指数及其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近十年来, 东山湾海岸带暴露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潜在风险程度为“中”及以上区域占比由67.14%下降至59.06%, 海岸带在面对风暴潮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时潜在的风险程度总体降低, 海湾地貌类型差异及其形态变化是影响东山湾暴露指数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2)基于暴露指数评价结果, 结合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 研究可对东山湾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进行识别, 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与风险防范对策, 为海岸带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的科学划定提供理论支撑, 在助力海岸带陆海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提出的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暴露指数研究技术路线和框架, 可为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海岸带韧性评估、海岸带灾害监测预警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岸带灾害风险预警与灾害模拟等方面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DPSIR模型构建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中国12个县级地域单元的海岛作为研究区,通过TOPSIS模型对其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其贴近度指数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比较安全、安全4个等级,引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洞头区、崇明区、定海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平潭县、嵊泗县、普陀区、玉环市和南澳县为较不安全;长岛县和岱山县为较安全;长海县和东山县为安全状态,研究区内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安全面临着较大威胁。(2)压力系统中海岛脆弱性和响应系统中生态保护力度是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而自然灾害对海岛的损害、环保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以及有限的海岛空间承载量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基于障碍因素的诊断,提出了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策略,为保障我国海岛的生态安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一种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干旱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登银 《地理研究》1987,6(2):21-31
本文以能量平衡公式为基础,根据实际蒸发与潜在蒸发的关系依赖于土壤水分含量的事实,导出一种表达干湿状况的指标——土壤水分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2003—2008年进行的对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水质12个航次的监测统计结果,采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对近年来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分类判别,综合评价了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近5年来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环境中CODMn为常态因子,DIN、PO4-P、Hg和Pb为关键因子,As和Cd为预警因子;近5年来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三类海水水质水平,且海水环境质量有恶化趋势,但幅度不大。此外,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的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值的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综合评价结果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反映海水环境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客观,具有普适性,值得在海洋环境评价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