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599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指出了单三角锁近似工计算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虚拟附合导线的形式,解决单三角锁计算问题的新算法;给出了新算法的详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42.
虚拟内窥镜的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内窥镜的起源、原理、优点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介绍了虚拟内窥镜的技术组成,分析了研究开发虚拟内窥镜技术的难点。然后就目前一些成型的内窥交易产品进行了比较,就虚拟内窥交易技术的发展,应用、市场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3.
依据心智表达的双重编码理论、地理的空间图形思维特点以及支持可视化知识探析需求,讨论地理知识可视化中知识图的定义与特点,并把地理知识图分为地理概念命题图与地理相似图解图,地理相似图解图又可分为逻辑拓扑相似图、空间结构相似图、变量关系相似图以及地理过程相似图.以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淤地坝系规划为案例,研究了支持坝系空间规划知识图中的概念命题图与相似图解图的形式、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4.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F0002-F0002
实验室简介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地理信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145.
针对"房桥合一"铁路客站节点数多、空间相互作用显著等特点,利用沿结构整体坐标系方向功率谱的表达式和合理谱强度因子的确定方法,提出能合理考虑地震激励输入角度变化的快速多维虚拟激励法,并以天津西站Ⅱ区作为工程案例,对利用快速多维虚拟激励法、时程响应分析法和已有虚拟激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快速多维虚拟激励法的计算值是合理的;且与已有虚拟激励法相比、快速多维虚拟激励法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更适合于"房桥合一"铁路客站的抗震计算。  相似文献   
146.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然而,在应用于台站间距较大且环境噪声较强的广角海底地震仪(OBS)观测时,该方法对折射波的增强能力不足,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波形,造成增强后的折射波信噪比仍然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叠加相邻虚拟道来提高远道与近道互相关的准确度,以达到稳定增强远道折射波信噪比的目的.理论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均显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在台站间距较大和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构建虚拟道,且增强后的波形同相轴连续程度和信噪比均较高,有利于拾取高精度的折射初至到时.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增强陆上炮间距较大的广角地震数据折射波.  相似文献   
147.
虚拟团队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着虚拟团队的管理理论与技术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介绍了虚拟团队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形成条件;评述了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从现代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虚拟团队构建的促进因素,引入了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的概念,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聚集效应在构建虚拟团队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虚拟团队的技术基础和平台;说明了虚拟团队理论的出现为研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信息革命为虚拟团队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8.
虚拟团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围绕虚拟团队的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构建虚拟团队的障碍因素,包括:文化差异、沟通障碍、技术性问题、协调者或管理者问题、工作习惯、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搭便车”的行为、团队的稳定性要求与创新性要求的矛盾;提出了虚拟团队成功构建的关键要素;说明了虚拟团队理论的出现为研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信息革命为虚拟团队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9.
以分布式虚拟森林灭火环境为例,基于HLA/RTI协议,设计和初步实现了地形、树木、林火、灭火工具联邦成员组成的分布式森林灭火仿真系统虚拟场景的三维动态生成与显示。系统将仿真的底层通讯和上层的模型控制框架、三维图形绘制分离开来,形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具有扩展性和重用性。  相似文献   
150.
辛欣  游雄  卫伟  张君儒 《测绘工程》2010,19(5):24-28
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于携带、方便使用并支持多人交互合作的平台,其中用户之间的协同感知必然是多用户进行协同工作的基础。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硬件和软件构成着手,从终端到体系构建多移动终端用户虚拟地理环境体系结构,总结便携式移动终端协同感知问题自身的特点,提出基于空间感知的协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